不同融合方式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_me_the_m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腰椎融合已广泛应用于腰椎疾患,但腰椎融合后对邻近节段的影响尚存争议,不同融合方式的节段稳定性及对邻近节段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利用动物模型研究腰椎融合节段生物力学稳定性及相邻上节段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前路椎体间融合组(切除L5~6椎间盘,终板去皮质化,自体髂骨移植)、后外侧融合组(L5~6双侧横突去皮质化后自体髂骨移植)、环状融合组(先行前路椎体间融合,1周后作后外侧融合)、对照组(不作手术)。术后12周处取标本作影像学检查、手触测试、生物力学测试。对融合标本分别施加屈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个方向的纯力矩,比较不同融合方式融合节段的稳定性及邻近节段运动范围。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前路椎体间融合组、环状融合组、后外侧融合组L5~6节段屈曲活动度分别下降86.24%(P<0.05),88.74%(P<0.05),73.10%(P<0.05),融合节段近上节段L4~5屈曲运动范围分别增加52.22%(P<0.05),55.89%(P<0.05),27.11%(P<0.05)。说明3种融合方式均显著提高融合节段稳定性,环状融合提供的节段稳定性最高,后外侧融合提供的节段稳定性最低。3种融合方式均使融合节段邻近上节段运动范围显著增加。前路椎体间融合,360°融合使邻近上节段屈曲运动范围增加无统计学差异。后外侧融合使邻近上节段屈曲运动范围增加最少。
其他文献
广州地铁21号线水西站—长平站区间盾构下穿水西村平房群,房屋极其密集,基础薄弱且隧道穿越土层多为砂层和黏土层,部分里程地质为全断面富水砂层和上软下硬地层,施工风险较大
针对复杂工况下盾构穿越既有敏感地下通道、运营地铁、铁路的推进参数、监测技术及沉降研究,并结合现场施工过程中有效实施监测,形成盾构下穿敏感建(构)筑物"微扰动"进洞技术
<正>本文针对美国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集团、英国培生集团、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三个具有较大图书出版业务份额的企业,分析其内部控制实践的特点,得出我国出版企业内部控制的环
在内变量准热力学的框架内分析黏性理论和塑性理论之间的关系。从殷建华–Graham的一维EVP模型出发,假定参考等效时间线上的参考点为加载初始点,分析了黏土骤然施加有效应力
以1981-2013年锡林郭勒盟牧区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应用供给理论,采用C-D函数构建羊年载畜量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分析了影响研究区羊年末存栏量的因素。结果表明:羊只饲养成本及
汽车驾驶员在道路交通系统中居于中心环节 ,是维护交通安全的特殊主体 ,《道路交通安全法》为汽车驾驶员规定了严格的交通安全防范义务和交通安全违法及肇事法律责任 ,驾驶员
<正>一、问题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要认真研究解决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和干部任职年限合理化问题。近年来,各级党委不断探索改善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和干部任职年龄界限合理化工作
本文以不同林分密度的I-69杨(Populus deltoides Bartr. cv.‘Lux’)和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Neva’)为研究对象,从不同冠层叶片光合特性及营养元素含量变化、修枝口
<正>课前暖场教师:老师远道而来,有些紧张,我想请同学们对我说几句安慰鼓励的话……有没有谁先来说说……(冷场)你们不会比我更紧张吧。连续四个学生说"老师加油"。师: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