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用语言渲染进入情境,运用现代技术教育唤起感知,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写出有灵魂、有血肉的好作文,可将德育深入人心。
  [关键词]语文教学;道德教育;情感
  语文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语文的世界更是一个灿烂而生动的世界,它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婉转低回,时而叹息不止,时而催人泪下。进入这个世界,犹如进入了一个奇幻的妙境,而我们带领学生徜徉其中,则更是领略了它带给我们的那种妙不可言的感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唤起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除政治课之外的语文重任。语文是语言、文字的学科,通过语言、文字进行道德教育,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一、用语言渲染进入情境
  那是一堂公开课,课题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当分析完贝多芬的处境时,我说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上帝给了我们健全的身体,让我们感知世界,无以想象这个音乐家当双耳失聪时,会是怎样的落寞与狂躁。但是,我们记得他的——瞎子阿炳,双目失明的他拄着棍子如何在青石板上踽踽独行,任艰难的生活削瘦他,任那冷风苦雨撕扯他单薄的褴褛秋衣,任苦难的人生铸就他。于是,才有了《二泉映月》,今天,让我们记住贝多芬,记住《命运交响曲》,因为他们,都是伟人!……”这一番话深情的表述之后,学生在瞎子阿炳与贝多芬的命运中找到了共鸣,一种由衷的敬佩油然而生。因此,恰到好处的用语言渲染,让学生的感情共鸣,是语文教学德育的第一部曲。
  二、运用现代技术教育唤起感知
  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现代技术可以很好的丰富课堂。如七年级上册课文《春》,在课文学习前的导语中,我先展示了一组美丽的春景图,配上美妙动听的音乐,此时春未到,但春景已荡漾在学生们的心中,接下来的春草、春花、春雨……等美的图景,学生已一目了然。
  记得另一次公开教学《荷叶·母亲》,主题是母亲,而这个主题已为师生们熟知。如何在熟知的题材中上出新意,课前我一直在苦苦思索。分析完文章好几个图景后,在延伸环节时,我特意挑选了一幅来自汶川地震场景的图片。图片缓缓出现时,那首凄美的乐曲适时而出,我低缓地解说着:请注视图片中这个粉嘟嘟的婴儿,灾难来临的时候,他的母亲用尽全身的力气,弯成弓形,为孩子撑出一片安全的空地。当救援人员发现时,那血肉模糊的躯体下,除了一个完好的婴儿,还有未发出的一条感天动地的短信: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妈妈爱你!无以想象失去母亲的他在漫长的人生路中会是怎样的孤寂,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母爱便是永恒!当课堂进行到此处时,我发现一个个学生红着双眼望着我,此时我又提出两个问题:你感受到生活中妈妈的爱了吗?如果妈妈在眼前,你要对她说什么?学生的回答是令人欣慰的,在这样的泪光中,相信他们明白、懂得了爱与感恩。
  此外,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写出有灵魂、有血肉的好作文,也可将德育深入人心:1.在评改中,强化教育效果;2.培养学生的评改能力,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熏陶,激发学生积极同上的精神,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明行为;3.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寓于作文中,让作文教学与德育相生相长。
  责任编辑 周正旺
其他文献
文学艺术作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特殊存在,具有复杂的运行过程,大体须经历三个阶段、三种境界的循环往复,方能赢得历史的认同。本文针对制作者原创性审美标志、阅读者层次性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当前教学管理中需要认真对待的工作。备课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预设”。在备课中,教师大多知晓从教材、学法、学生、教法等方面入手。而在这四方面中,最不好操作的就是备学生,因为“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为此,笔者在此就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备好学生这一问题谈点浅陋的看法。  一要重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公平发展已成为基础教育的主旋律。一所学校要想优美地唱响它,就需要走建设校园特色文化之路,因
摘要:多年来,我校致力于“多元化开放式教学评价研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实现“全员”评价;实施“多元化”的评价内容,达到“全人”评价;利用“多向化”的评价时空,驾驭“全程”评价。使评价在形式、内容、时空上开放,真正落实评价的三项功能: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导向功能,让师生在开放的评价中体现生命的成长。  关键词:多元;开放;教学评价;生命成长        新课程提倡,评价应该作为促进学生发展、
[摘 要]高考保持稳定、稳中求变的命题精神决定了高考考试大纲基本要求对高三复习尤其是二轮复习的重要指导意义。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要围绕考试大纲基本要求中的五大考核目标和三大学科素养,采取科学策略,高效进行。  [关键词]考试大纲;基本要求;二轮复习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从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等方面具体规范了高考试题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要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授之谓也。”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利用学案导学,就是要有目的地组织、引导、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最终达到让学生“会学”的目的。通过近一学期的“学案导学”实践,我有如下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