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练刺绣,做行知合一的青年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chong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唐代诗人罗隐所著《绣》一诗,描述的究竟是怎样一番指上功夫?
  2020年6月6日,华东交通大学中文系开设的一堂刺绣课火了,该学院老师介紹,“在中文系开设传统技艺这门课,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如果你是华东交通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刚刚上了这堂刺绣课,就可以兴致盎然地向人描述诗中的滋味了。
  刺绣,与针线、纺织、缝纫等,都是旧时女子日常必修课,统称“女红”。有着较好女红手艺的女子,通常也可得到家族与社会的良好评价。如今,华东交通大学的中文系教室中,一贯风雅清高的学子们竟拿起绣花针,不分男女,有模有样地穿针引线。
  往常在家,他们可能连缝纽扣、补衣裳之类活计都没有做过,如今一上手就是细致、专注度要求极高的刺绣,他们要苦练多久,要多沉静、专注,才能达到“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的境界?
  此时回味古人诗文,必有更深感悟兴叹!
  巧得很,笔者当年在校所学的第一个专业,即是针织专业。回顾几年校园时光,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内容基本都忘光了,最令人怀念的,是有一回为期两个月的实践学习。在这两个月里,全班同学不分男女,都要完成两样作业。其一,自行设计、裁剪并用缝纫机缝制一件衣服;其二,以基本车间工具,将一铁块经过锯割、打磨之后,做成一把小榔头。
  记得做第一项作业时,我们这群十七八岁的孩子多是先从做鞋垫开始,针脚能跑直了,再做钱包、汗衫、短裤,如此不断升级。做裤子是比做衬衫更高级的,拉链与口袋的拼接非常复杂,一不小心就要拆了重来。而小榔头的制作,则让整个车间教室里飘满了铁屑味儿。
  做完了自己都佩服自己,竟有耐心将铁块按标准尺寸做成了可以使用的榔头。那种成就感与喜悦之情,至今回味无穷。记得我完成得较快,一连做了两把榔头。两项作业都完成时,兴致一来,还把缝纫机给整体拆开来又重装一遍。研究结构的过程中,对机械连动系统化的领悟,更直观了。
  以上述工作来看现在华东交通大学开设的刺绣课,必是更加新奇,更高级地训练学生们的专注力。这是饱含着审美愉悦之情、在方寸空间发挥创造力的“真功夫”。
  这和日常应试教学活动大有不同。背书应试还可临时抱佛脚,刺绣是亲身实践、日积月累,才可修之于身的真功夫,骗不得任何人,需要专注熟练,以“手巧”带动“心灵”,其功夫也将融入身体,成为受益一生的长效记忆。
  常言“每临大事有静气”,如何有静气?刺绣之类的专注工作,就是培养专注力(静气)的。这些曾在高校课堂上专注于刺绣的学子们,将来遇事,则可借助曾经的深度专注体验,笃定应对。
  事实上,旧时女红诸般活计,除了是女子日常家务的必备技艺之外,学习过程中对心性的训练、专注度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升,都是绝不亚于“文化知识学习”的上等教育。“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刺绣课,是与玩手游、网聊打发时间完全不同的、专注发挥创造力的实在活动。如此“行知相济、行知合一”的学习,才是鲜活的、完整的。愿见更多“动手课”进入高校课堂。
  (编辑 郑儒凤 zrf911@sina.com)
其他文献
《我是余欢水》改编自余耕小说《如果没有明天》,由孙墨龙执导。该剧以荒诞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没钱没权没势、忍气吞声的社会底层小人物余欢水,在被误诊绝症后触底反弹,开启崭新人生的故事。  中年人的生活逆袭  年轻时的余欢水,和朋友一起创业。在一场车祸中,他死里逃生,朋友却意外去世。为了逃避责任,余欢水谎称是朋友开的车。怀着害死朋友的愧疚,他从拥有创业理想、激情的青年企业家变成了一家电缆公司的销售员,
期刊
北京一家职业培训机构的老师李晓栋在居家生活中玩出了灵感。他在做菜时想到可以用食材拍摄一些作品,便尝试还原经典影视剧场景,家里的生姜、面粉、花菜等都成了布景道具。他在社交平台晒出多组影视经典剪影海报,作品包含《陈情令》《红楼梦》《新白娘子传奇》等,皆惟妙惟肖。  宅出来的灵感  虽然是80后,李晓栋却已经在火星时代职业培训机构当了十多年的老师,现在是教学总监,主要教计算机动画、影视特效后期等专业方面
期刊
陆巷的传说  苏州东山镇的陆巷是一个千年古村。南宋初年,中原大批士大夫南迁,流寓江南,途经太湖,见东山雄峙湖中,依山傍湖的这个小村,便成为他们追求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一个选择。于是一群人带着男女老少,依岩架栋,辟地建屋,燃起了晨昏烟火,开始了晴耕雨读的生活,村里有了康庄巷、文宁巷、韩家巷、姜家巷、旗杆巷、古西巷六条古巷,陆巷村也由此得名。  走在青石板路上,你能感受到岁月沉淀下来的痕迹。每条巷子都
期刊
第一次去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的“众口斋”餐馆,还未进门,店老板就兴奋地给我和朋友捧出了一个神秘的青花小盏,盏中之物香气扑鼻,颜色墨绿,晶莹剔透,好似一粒粒珍珠。“这里面盛的可是镇店之宝,我花大价钱寻来的。”店老板和我俩打趣。定睛一看,我立刻笑起來,这不正是产自鹤峰县走马镇的特产葛仙米吗!  实际上,葛仙米并不是谷类,之所以称之为“米”,是因为其形状像米粒一样,采集干燥后颗粒呈圆形,煮熟后大小比
期刊
按每人每年更換2~3次牙刷计算,全球每年会有200亿支牙刷被丢弃,对环境压力巨大。试试这款解决方案:牙刷头被制成一个个小栅栏一般的替换包,可轻易取下并更换。而牙刷柄也由回收塑料制成,百分百环保。
期刊
传统的刀筷筒,容易因潮湿不通风而滋生霉菌。这款消毒刀筷架具备消毒、烘干功能,且内置涡轮风扇对流通风,保持内部干燥状态。开启手动模式,依次烘干、通风、紫外線消毒,全程40分钟。
期刊
轮胎最怕什么?磨损。为此,固特异发明了能自我修复的轮胎,其表面由生物材料制成,只需要将生物材料的补充剂注入轮胎,就能自动地根据轮胎的磨损部位、行驶状况和磨损情况進行补充,让受损的胎面修复一新。
期刊
文岚姐:  你好!我和男朋友相处越久,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越来越多,免不了要吵架。我觉得挺没意思的,想分手,可是又难以下定决心。这到底是为什么?  小难  小难:  你真的挺难,想分手又没有离开的决心,究竟是为什么呢?  第一种可能,是因为惯性,刹不住车,也怕急刹车造成人仰马翻,自己受不了这个冲击。总之是没有勇气结束。  第二种可能,是没有勇气开始。曾经那么好的开始也会变成现在这样,感情值得信赖吗?我
期刊
采访第十五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南京江北新区沿江街道京新社区网格员陈婷,谈起工作中种种情形,她说了一句:“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这句话,我在采访其他基层工作者时,也经常听到。  对于自己的工作,陈婷这样形容:“网格员是社会治理的‘小细胞’,它可以及时发现信息,反馈给‘大脑’。它的工作很细,但是很重要。”  面对这份“很细”的工作,陈婷一直没有停止动脑筋。她扎根社区工作10年,记满5
期刊
沐浴时,脱落的头发堵住下水道是常事,Huroyama的创意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山峰造型的地漏帮手材質柔软,“吸”在家里的地漏上就能使用。复杂的立体结构,能够在水流推着头发涌向地漏时,让水从“山脚”漏掉,而头发却被挡在“山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