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彩线串珠文脉清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fz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其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散落一地的珍珠固然吸引人眼球,但给人零散杂乱之感。如果有一根彩线串起粒粒珠子,就能成为一件璀璨夺目的艺术品。若把文章中丰富生动的材料当成是一颗颗珍珠的话,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彩线了。有了线索,就可以把文章内容有机地连起来,浑然一体。作文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脉络清晰。线索可以是时间的推移或地点的转换,可以是人物的某种感情,也可以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件,还可以是中心事件。
  街
  ◎沈从文
  有个小小的城镇,有一条寂寞的长街。
  大清早,各个人家从梦里醒来了。各个人家开了门,皆飞出一群鸡,跑出一些小猪。随后便是一个妇人,提了小小的木桶,到街市尽头去提水。有狗的人家,狗皆跟着主人身前身后摇着尾巴,也时时刻刻照规矩在人家墙基上抬起一只腿撒尿,又赶忙追到主人前面去。这长街的早上并不寂寞。
  当白日照到这长街时,这一条街静静的像在午睡,什么地方柳树桐树上有新蝉单纯而又倦人的声音。……作母亲的全按照一个地方的风气,当街坐下,织男子们束腰用的板带过日子。……带子成了,便用剪子修理那些边沿,等候每5天来一次的行贩,照行贩所定的价钱,把已成的带子收去。
  街上有时什么人来信了,许多妇人皆争着跑出去,看看是什么人从什么地方寄来的。她们将听那些识字的人,念信内说到的一切。小孩子们同狗,也常常凑热闹,追随到那个人的家里去。但信中有时却说到一个人死了的这类事,于是身为主人的妇人便伏在堂屋里哭泣,另外一些妇人便代为照料孩子,买豆腐,买酒,买纸钱,于是不久大家都知道那家男人已死掉了。
  街上到黄昏时节,常常有妇人手中拿了小小的笸箩,放了一些米,一个蛋,低低地喊出了一个人的名字,慢慢地从街这端走到另一端去。这是为不让小孩子夜哭发热,使他在家中安静的一种方法。长街上这时节也不寂寞的。
  黄昏里,街上各处飞着小小的蝙蝠。望着天上的云,同归巢还家的老鸹,背了小孩子们到门前站定了的女人们,一面摇动背上的孩子,一面总轻轻地唱着忧郁凄凉的歌,愉悦到心上的寂寞。
  “爸爸晚上回来了,回来了,因为老鸹一到晚上也回来了!”
  远处山上全紫了,土城擂鼓起更了,低低的屋里,有小小油灯的光,可以画出屋中的一切轮廓,听到筷子的声音,听到碗盏磕碰的声音……但忽然间小孩子又哇地哭了。
  爸爸没有回来。有些爸爸早已不在这世界上了,但并没有信来。有些临死时还忘不了家中的一切,便托人带了信回来。得到信息哭了一整夜的妇人,到晚上便把纸钱放在门前焚烧。红红的火光照到街上人家的屋檐,照到各个人家的大门。见到这火光的孩子们,也照例十分欢喜。长街这时节也并不寂寞的。
  阴雨天的夜里,天上漆黑,街头无一个灯。狼在土城外山嘴上嗥着,用鼻子贴近地面,如一个人的哭泣,地面仿佛浮动在这奇怪的声音里。什么人家的孩子在梦里醒来,吓哭了,母亲便说:“莫哭,狼来了,谁哭谁就被狼吃掉。”
  卧在土城上高处木棚里老而残废的人,打着梆子。这里的人不需明白一个夜里有多少更次,且不必明白半夜里醒来是什么时候。那梆子声音,只是告给长街上的人家,狼已爬进土城到长街,要他们小心一点儿门户。
  一到阴雨的夜里,这长街更不寂寞,因为狼的争斗,使全街热闹了许多。冬天若夜里落了雪,则早早起身的人,开了门,便可看到狼的脚印,同糍粑一样印在雪里。
  技法借鉴
  1.确定合理的行文顺序。一篇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如何围绕中心,步步展开,首尾呼应,都要仔细斟酌,考慮周到,全面安排。《街》以时间为序,叙事从第一天清早开始到第二天早晨结束,这样的顺序思路清晰,便于表现女人们日复一日地处于这种痛苦生活之中的情形。
  2.围绕中心精细选材。《街》开篇的“寂寞的长街”中的“寂寞”二字是文眼,统领全篇,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3.选取典型的生活场景。大清早的长街鸡飞狗跳,日照时分女人织线,收到远方的来信,黄昏时刻,立于门前背着孩子翘首盼夫归,为死去的亲人烧纸钱,深夜的狼嚎声,打更人的梆子声……处处写真,处处含泪,感人至深。
  4.巧用反衬手法。文章多处写了长街的“不寂寞”,这与“寂寞”并不矛盾。孩子们年幼无知的吵闹和女人们忙忙碌碌,使这条长街看起来生机勃勃,这是以乐写哀,小城表面看似热闹的背后是妇人独立支撑的寂寞与孤独。夜阑人静,土城外的狼嗥声,街道上传来老而残废的打更人的梆子声,这是以动衬静,进一步烘托出长街在男子远去后只剩老幼残妇的萧条寂寞,从一个侧面控诉军阀混战,滥抓壮丁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碗中窥变
  ◎徐 峰
  从父亲今天的描述中可以想象到父亲是个典型的“穷二代”,小学上到四年级便辍学,跟着祖父推车,帮人拉货、卸货,闲时摸鱼捉虾、打猪草、种田,一天只有两顿菜粥,说是粥,其实米很少很少,卖不上价钱的野菜很多很多。在那个靠膀子维持生活的时代,大家的消化系统是十分强大的,可以想象,那时父亲碗中盛着的是吃不饱的现实,也有对温饱的渴望。
  后来,父亲进了建筑站成了工人,母亲也在厂里上班,家里基本脱贫。饭桌上有了稳定的节奏,吃饭时,父亲用的是大碗,母亲是中碗,我是小碗,小、中、大,一个托着一个,叠得好好的,像宝塔,一起从碗橱拿出,先是给我的碗盛饭,然后是母亲的,最后是父亲的。   虽说脱贫,但碗中的好菜却不常见。我吃的菜不是最多,但一定是最“贵”的:瘦肉比肥肉贵,鸡蛋比蔬菜贵,稀奇菜比普通菜贵,总之好吃的都贵。父亲先是喝点酒,再吃饭,那时父亲的胃是那么的强健,每顿不管剩菜多少,都由他一个人“收拾”掉。碗洗好后,又是小、中、大,一个托着一个,叠得好好的,像宝塔,一起放进碗橱,日子就以这种稳定的节奏过了四年。
  四年后母亲开个杂货店,为了多赚点微薄的利润,父亲会在下工后到很远的地方进货,从如城一直骑到八十里外的黄桥,然后再驮着货物当夜赶回来。父亲每次到别处进货,母亲在家就会比平日不安许多,到了父亲该回来的时候,会出去看好几趟,每次如此。回来后,母亲便会在爸爸的大碗里下上一大碗面,加上两个荷包蛋,父亲几乎都是狼吞虎咽的,然后就谈论这趟货进得划算,而对路途的艰辛却只字不提,母亲每次都在一旁默默垂泪。即便不走远路,也需常常拉很重的货物回来,那时卖散酒,散酱油,有时一趟就进400斤,为了省钱,父亲从不让人送货,都是自己去拉,即便是冬天,父亲回来时也是汗流浃背。那时父亲的大碗的饭量是惊人的,这个杂货店迫切地需要这样一只大碗风雨无阻地承载着,也正是这只大碗使家里的生活有了起色。
  时间被我奢侈地消费着,碗里的情况也在不停地变化。父亲的勤劳加上母亲的能干使日子渐渐变好。碗中的菜,品种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吃,且更多时候是我的“私人订制”。我顺利地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一路升学。我的碗越来越大,有一段时间与父亲一样,吃的菜也越来越多,也不限于那些“最贵”的菜了。父亲依然是最后一个吃完,但渐渐的开始有些剩菜,因为菜确实多了,父亲的胃也没有以前那么强大了,由于肠胃不好,再没有当年那风卷残云的能力了,有时他甚至会用最小的碗。尤其近两年,肠疾严重,腹痛不止,虽一直尋医问药,但终不见好转,成了疑难之症。每每想起来母亲就会潸然泪下……
  点评
  这篇散文紧扣碗,串联了一些与碗有关的生活琐事,通过碗的变化,写出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民生也在改善。此文有两大亮点:一是对比手法的运用。我的碗的体积由最小变为最大,而父亲的碗则由最大变为最小;碗内的食物由最初的野菜,变成荤素搭配;当初都是父亲风卷残云般包揽了桌上的残羹剩菜,如今父亲因为肠疾腹痛,食不香,寝难安。这一系列的对比无不暗示:我长大了,时间却催老了父亲。二是精彩传神的细节描写。文章对母亲的着墨虽三言两语,却耐人寻味。“两只荷包蛋”“默默垂泪”“潸然泪下”逼真地刻画出了一个农村妇女对自己丈夫最真挚和最朴实的爱。
其他文献
我想起窑洞顶上的那些坟堆,还有那个空洞。此刻睡在我身旁的李老汉,填入那个洞穴以后会是个什么样子?还有我们自己……早在我们之前,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像我们一样生活过。他们也曾像我们一样躺着坐着蹲着站着,在太阳下行走,为牙痛而烦恼,为多了一只玉米棒而欣喜,为一两句话逞气斗强甚至流血,因为磨粉而弄伤了手指,因为一个女子而发痴发狂,满周岁时请人吃过红鸡蛋,活到六十岁又有很多人赶来祝寿。他们也曾像我们一样,以
期刊
议论文写作,要避开老生常谈和人云亦云,首先是要进行多角度思考,运用创新思维,提炼新颖别致的观点。只有这样,你才能独辟蹊径,写出自己的东西,展现有别于他人思维的新思想。而这种新思想在考场作文中特别可贵,它能确保你的作品在众多的大众化的平庸之作中脱颖而出,让阅卷老师在审美疲劳中因你的作品而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反弹琵琶就是议论文立意求新最常用的方法。所谓反弹琵琶,也称逆向思维,对人们普遍认可的道理或
期刊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小猪在稀泥里打滚\不为讨人欢心\而改变自己的模样  鱼儿不羡慕兔子在岸上蹦跳\它只是喜欢水  大象也不想学鸟儿飞到树上\它有长长的鼻子\够得到天堂的树叶  思路引擎  这则材料节选自海桑《连枯枝败叶都是好的》。它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说的是小猪不为取悦别人而改变自己;第二句说的是鱼儿不因羡慕别人的优点而改变自己的喜
期刊
近段时间,随着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的热播,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小诗《苔》一夜爆红。节目中,支教老师梁俊和贵州乌蒙山区孩子用宛如天籁的声音动情演绎了《苔》。  梁俊,原籍江西,后生活在重庆。2013年9月,梁俊和新婚的妻子来到贵州乌蒙山区石门坎的苗寨支教。石门坎的孩子,80%是苗族,天生爱好唱歌。在进山之前,梁俊就想到,预先给一些古诗词谱曲,然后教孩子们唱。他希望孩子们活在诗里,可以感受诗的美好
期刊
清代戏曲家李渔认为,工匠盖屋务必先构图,考虑清楚“哪边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写议论文犹如建屋,挥笔着墨之前必有一个总体构思。  如果说“横向议论”是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体现并列关系,那么,“纵向议论”就是围绕一个观点,从不同的层面,逐层深入地展开议论,体现递进关系。纵向议论主要采用层进式结构,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
期刊
1.自设“启”姓当始祖  启功先生是满族人,清朝皇室后裔,雍正帝九世孙,名为爱新觉罗·启功,但他从未用过“爱新觉罗”的姓。他诙谐地说:“本人姓启名功字元伯,不吃祖宗饭,不当八旗子弟,靠自己的本领谋生。”有人给启功写信,上书“爱新觉罗·启功收”,启功开始只是一笑,不以为意。后来这种写法的信件越来越多,启功索性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启功还特意在《中华读书报》上写文昭告天下:“我叫启功,字元白,也作
期刊
没有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就不会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没有清晰的写作思路,写出的文章就会杂乱无章,不够条理。鉴于此,我们结合一篇脍炙人口的科普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来学习如何观察事物,如何理清写作的思路。  一、说明事物要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如果没有对生活中的事物细致观察,就不会全面地了解事物,更不会洞悉事物的本质特征。从《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可以看出作者对荔枝这一事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  比
期刊
2017年12月30日,元旦假期第一天,微信圈的头等大事,是18岁的照片你晒了没!曾经或帅气或稚嫩或飞扬的青春靓照宣告了每个人的青春——个个都是春风十里不如你啊!有人说,马上要到2018了,这是“爱你18”的开始,有人说,这是90后的群体呐喊……  有人一边晒照,一边调侃自己;有人怀念回不去的青春;也有人遗憾,在最美好的年纪,却没有留下一张照片……  多维解读  对于“元旦微信圈晒18岁照片”引发
期刊
黄大年:一心中国梦  功德冠群英  黄大年,男,1958年8月生,广西南宁市人,曾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黄大年留学英国18年,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回国前,他住在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里,妻子还经营着两家诊所。2008年,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他用最短的时间辞职、卖掉房子和诊所、办好了回国手续。归国7年多来,黄大年担任国家多个技术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经常工作到
期刊
一、从因果思路拓展  即抓住论据陈述的事实并推究其产生原因。例如,2017年高考山东卷一考生的满分作文《得大格局者兼其利》中写道:  几百年前,农民锄禾日当午,带月荷锄归,即便是不考虑严苛的赋税,温饱也只是一种奢望。而如今,世界范围内耕地数量减少,却依然能产出数量质量皆远超古代的粮食。何也?土壤质量被人为改良,优良品种得以广泛播种,先进技术得到有效推广。经营好比耕作,只低头锄着这一方土地,哪怕四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