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的实效性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r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有才有德重点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弃之不用”已成为很多企业的用人观。作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校应顺应这一现实要求,在人才培养的理念上做到“德才并重”。职校开展德育的途径是多渠道的,而其主阵地无疑在课堂。德育课的实效性,一是体现在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掌握与运用于实际的能力,二是在于教学内容能否介入到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度。相对而言后者更为不易却也更为重要,因为这些属于主观的认识和反应是没法“教”的,但又会深刻影响到学生日后的思维和行为选择。
  提高中职校德育课的实效性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选择贴近生活、贴近职业的课程内容,以了解基本常识、提高能力和觉悟,让德育课“更有用”为主要目标原则,尝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创新评价方法,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一、注重适应性,丰富和改进教学内容
  (1)教材使用上突出个性化、实用化。职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意志普遍差强人意,教材内容偏向概念性、抽象化的阐述,对他们来说深奥难懂、枯燥没意思。因此,合理筛选、开发教学内容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合同》的内容时,笔者并未按教材体系将知识点一一罗列讲述,而是运用了本校一位教师在购房中因为所签合同中的有关条款不当而引发诉讼的实例,学生听得很投入,并且深感震惊。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合同必备条款、用字、达意的注意点等就学得积极主动,也更真切地明白了订立合同除了要慎重、仔细,更得合法。这样,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教学安排,使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有用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2)事例选取上关注“热点”“焦点”。开发和利用好时事热点往往能给课堂增添许多新鲜感,也是德育课堂活力的一个源泉。教师要善于把时政热点、社会焦点融会于教学中,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主动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社会发展与自身成长。比如,讲《国际社会与我国外交》的内容时,可结合一些热点问题,鼓励学生通过电视、网络去收集有关资料,了解历史渊源、了解国际社会风云,讨论怎样才是理性爱国,认识个人前途与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关系。实践表明:教师及时地把国内外以及身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与所学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不仅能使抽象、空洞的理论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长知识、长见闻,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这是学生非常乐意的事情。
  (3)适时安排一些富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例如,学生在异性交往问题上有一些令人忧虑的过激表现,因此有必要开设异性交往专题,使这种正常的心理倾向转变为正常的交往行动。又如,有些学生过于自卑、敏感和多疑,交往中多有嫉妒、误解、歧视、猜疑,鲜有知心朋友,常与同学、父母、老师闹矛盾,就这方面的困扰开设专题有助于学生懂得如何协调人际关系以便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再如,学生在学习期间向往着参加工作,但参加工作以后往往又不能得到工作单位的认可,究其原因是在校期间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和能力上的准备,因此有必要结合当地的就业形势和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身体、心理特征进行专题辅导。
  二、追求艺术性,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重视课堂导入。开讲一般从“情、趣、疑”入手。教师应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导入新课,达到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目的。
  (2)重点抓住教学的主体环节,以灵活的教学方法点拨释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下介绍几种典型的方法。①讨论式。“讨论式”在德育课上可以广泛应用,其关键在于教师事先的精心设计和课堂宽松气氛的营造。可以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以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职业指导》课程,笔者选取了中国教育电视台《职来职往》节目中的一些切合所学内容的典型求职案例的视频,引出话题,让学生在观看、倾听中发现、交流、探讨和质疑,学生的个性得到舒展,观点得到暴露,也锻炼了表达能力。②启发式。启发式教学的前提是内容的适合性、启发质疑的合理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市场经济》一课中涉及的“资源配置”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笔者设了三个有梯度的问题:什么是资源?什么是资源配置?为什么会有资源配置问题? 前两问学生通过读书很快便理解并找到答案,而第三个问题大部分人就想不通了。这时我便举例:咱班有50名同学,现分10个馒头,怎么分?问题一出,同学们便想了许多分馒头的办法:有的说“一人一口,平均分”;有的说“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才公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这时,我问:如果馒头是源源不断的,要多少有多少,还用我们争论如何分配的问题吗?学生们马上意识到了,馒头如果是源源不断的,就不会再有分配问题了,相反,正因馒头是有限的,所以才有如何分配问题。同理,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也就成为产生资源配置问题的前提了。③自主式。自主式教学就是发挥学生在收集信息、发现问题等方面的兴趣、特长,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体验价值,从而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比如学习“价值规律”内容时,恰逢中秋佳节,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到各大商场、超市里调查各种月饼的价格,从中秋节前两周直至中秋后一周价格的变化,要求学生们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制成表格与曲线图,在班上交流。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价值规律的理解,同时又增长了社会阅历,培养了实践能力。当然,好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3)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为搞好德育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把一些新闻报道、纪录片以及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断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超时空的信息再现,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从而大大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德育的可信度。
  三、贯彻人性化,创新考试考核方法
  德育课的评价机制应该走向科学化、人性化,做到三个方面的结合。首先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克服片面记现成知识的倾向,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其二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引导学生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走出课堂,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教材内容,加深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是终结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发挥后两种评价手段在养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可设计为学科成绩与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行为习惯、日常生活表现等挂钩,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社会实践活动等进行全面评价。这样的考核机制,既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又将学生的品行反映到考核内容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约束力,体现德育课成效(这里涉及与其他课程的教师和班主任的协作配合)。
  社会需要从职校走出大批高素质的从业者。我们德育教师只有用心投入、创新教学,才能让学生对德育课程感兴趣,使德育课学习从枯燥、乏味的认知活动,扩展到培育身心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打开一片辽阔的世界。要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充实,心灵得到滋养,人格得到完善,为将来就业、创业及乃至整个一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理论上,劳动力区域性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皆有正反两方面效应,而基于1978—2008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劳动力的区域性迁移带来的效应有正有负,但在经济增长的资源配置中,农村劳
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学校文化和办学特色的彰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发展的内涵和高度。教研机构是教师活动、发展的业务平台。教研组是教师最基本、现实、主要的学习型组织,它是—个专业共同体。每个教师围绕共同的目标打造和谐教研组,同时又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感受相互支持、相互激励的氛围。  一、反思传统教研流程,推进形成教研组文化  教学研究首先应该关注的是教师的课堂行为,关注教师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我们
国际竞争的日益复杂和激烈,对企业的竞争和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许多企业开始组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研究联合体。利用动态博弈的观点,讨论了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
利用变分方法和一个新的比较定理建立了关于脉冲摄动微分系统的若干个有界性定理。
选取一个含分段线性负电容的三阶自治电路,根据拓扑共轭的概念,归纳总结一般性的分段线性向量场线性共轭和线性等价关系。利用共轭等效判据,证明了非线性电容三阶自治电路与蔡氏
广东省教育创强全面推进,而山区的中小学教育由于其特殊性陷入瓶颈。本文从师资队伍建设、办学规模、生源及素质教育难开展等方面入手分析广东山区教育存在问题,并对广东山区
为了提高海上采油管桩的安装以及平台建造过程中起吊桩腿作业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对吊桩器械的承载能力和载荷状况进行定期测试是十分必要的。以钢结构台架作为测力系统承载的主
对比研究了黄河小浪底地区在退耕还林后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生态公益林中共有植物119种,农林生态系统中共有植物105种。生态公益林与农林复合经营的群落的相似性较低,它们
本文首先使用高频数据估计了上证180指数已实现波动率,然后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股指已实现波动率的特性进行分析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股改开始后,短期风险稍微减弱,中期风险显著
针对当前局域网络的安全现状,基于Linux防火墙动态包过滤技术,分析设计了局域网络的安全策略,设计了局域网内的用户和服务器的端口分布,构建了一个小型局域网网络安全环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