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构建和谐新农村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e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和工农业生产大规模的开展,还有农村经济的阶段性进步,使得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考验,形式严峻。我国的农村人口基数较大,农业资源较为有限,供给量存在明显不足,导致农村出现了种种不和谐的局面,使得新农村的经济建设面临重大难题,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对此进行深刻的了解和探究,希望经过笔者的阐述,能够为各位同行提供意见,进行深入的交流。
  [关键词]农村经济;和谐新农村;农业发展现状
  引言
  农业经济发展要求扩大耕地面积和经营规模,大量使用机械,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农业企业,同时,要密切注意市场的动态和流向,将市场变化情况作为导向,将经济效益作为中心点,以农业资源开发为基础,在现有农村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上,把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聚集、装备,积累投入,调整存量,优化资源,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率。促使我国的农业发展趋于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以及国际化,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农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推动农业经济规模的加大,早日实现农业的四个现代化。
  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自建国以来,我国逐渐的开始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和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一轮快速发展时期。纵观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发现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农村经济运行的宏观政策背景做出了巨大改变,突出表现在市场农业的发育以及市场机制对农业的调节作用大为增强,我国传统的农业发展现在已经开始趋向于优质、高校和高产方向发展,农业内部开始进行合理化的方向调整。
  2.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稳定增长的同时,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非农行业高速增长,对推动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以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农村非农行业的规模现在已经开始逐渐壮大,科技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其发挥的作用也大大提高,尤其是我国各区域农村非农企业增长推动因素不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东部地区主要是在农村非农行业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增加了力度;中西部地区农民发展乡镇企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些企业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资源潜力正在不断的被挖掘出来,这就使得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呈现快速增加趋势。
  3.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农民的收入普遍呈增高趋势。农民收入提高的主要特点:一是农民从事家庭经营生产活动仍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乡镇企业职工报酬收入继续增长;三是农民低收入比重下降,高收入人口比重上升。
  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1.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大落实农村政策落实力度
  改革是改变农村面貌的必由之路,客观环境的变化要求农村翻遍也要走改革之路。总结以往的经验,可以得出改革是必由之路,不改革就要落后。目前,农村和你们仍然占我国发展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受到制约,那么其他发展最终也不会解决我们面临的根本问题。因此,必须加大农村的土地和金融等一系列的改革,我农村经济快速、持速、稳定、高效、科学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努力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帮助农村加快发展。
  2.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中“非经济因素”的探索与研究
  当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正成为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切人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因此不断取得可喜的变化。实际上,在经济运动过程中,除了经济因素本身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外,还有大量的非经济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非经济因素作为一种隐性因素,不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周边各地区的发展形成影响,尤其是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且在特定的时间还会对经济发展的整体局面造成影响,成为阻碍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顽固积瘤。以非经济因素作为分析视角充分研究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3.繁荣经济,促进发展
  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与和谐新农村的建设息息相关,应该把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促进农村消费的关键举措。扩大内需增长空间,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去年以来。在以往的实施政策中,国家实施的多项政策在农村地区初见成效,特别是农村消费品市场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发展势态,甚至出现了农村经济发展快于城市局面,这是扩内需、促消费的战果。农村市场的新变化,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了国家在农村相关政策的良好反应,也表明进一步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大有可为。此外,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刺激消费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农村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从而起到了拉动内需、繁荣经济的作用。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文化素质
  在我国的和谐新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中,农民是发展的主体。农民素质的提高,对于未来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高素质的村民,就不可能有农村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强化农村中学初、高中毕业生劳动技能课程的安排和学习,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续力量打好基础,为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家庭经济发的展提供人才支持。
  5.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
  农民种养结构的调整需要一定的引导,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要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结构。在调整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农村经济和技术的服务指导工作,解决农村和农民经济发展中的有关问题。所以,需要我们的有关部门从城市下到农村和农民家里去服务。与此同时,要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卫星传输宽带网,扩大村民小组播放点建设规模,使得农村信息化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为农村闲散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
  三、结论
  笔者在掌握了相关信息之后,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角度考虑,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新农村的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各方面的优化与调整可以促使我国的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为新农村的建设奠定基础。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可以推动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完善各方面的体制,促使我国成为世界强国。当然,和谐新农村的建设不应该只是流于形式,它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推进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参考文献
  [1]宋红杰,王慧荣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2,18:305-306.
  [2]赵德余.以权利看待发展:中国农业改与农村经济社会之变迁.学术月刊,2010.3(42).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阐述了超高压输电线路发生雷击事故的原因,然后对超高压输电线路雷电绕击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较为复杂,而建筑工程管理,其主要任务是遵循工程建设的规律,统筹协调各方面的要求,将不同种类的项目进行资源的整合利用,并且进行动态的追踪,用经济手段使其达到预设的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也越来越多,建筑工程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本文对建筑工程的管理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究,分析工程管理的现状,希望能够对我国建筑工程发展
输电工程是电力工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雷击是比较典型的一种严重危害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的事故,很容易导致线路短路,进而造成系统运行故障.因此,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建设和应用配网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目标在于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提高电能质量,确保对用户不
应用群论及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方法推导了SiO2分子的电子态及其离解极限,采用B3P86方法,在6-311G**水平上,优化出SiO2基态分子稳定构型为单重态的C2V构型,其平衡核间距Re=RSi
[摘要]医院设备的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医疗、科研、教研、教学工作最基本要素,是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某些学科的发展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设备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做好设备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标志,而设备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的基础环节。  [关键词]设备管理;重要性;档案管理  医疗设备档案,是指医疗设备在从申请、论证、购买到失效报废的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载体资料,包括文字、
从番荔枝(Annona squamosa L.)种子中得到化合物1、2和4,化合物2和4分别为已知化合物motrilin(莫垂林,2)和bullatanocin(布拉他诺辛,4).化合物1的化学结构经IR、MS、 1 H NMR
在介绍建构主义学习观、教学观的基础上,讨论了高效益思想与建构主义的关系,并结合1994年以来开展了6年的高效益教改实验提出3点教改实验的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