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基础教学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Waken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讨论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明确探究的是什么。要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就是要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己探究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机械基础课的教学
  在职业院校,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概念、名词、原理多,内容抽象,实践性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的讲授,学生则是立起耳朵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知识。即使是教学设备较齐全的学校,老师也只是在上课时增加了相应的教具和课件,仍走不出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职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大多数学校用于教学的教具和设备又很缺乏,极易使学生产生惧学和弃学的情绪。但是,如果上课不动脑筋,不主动参与,学生掌握的只能是书面知识,对基本概念和原理只是浅层理解,不能灵活运用,思维也会越来越僵化。这样的教学完全违背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实践技能的职业教育宗旨。
  2.就业市场对职业学校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几年,职校学生的就业形式比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好,但根据就业反馈的信息,用人单位对所聘用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并不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比较差。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从而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学生灵活地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更加自信,更具有职业发展的潜力,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更高。目前,许多职业学校意识到了职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上也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要求。
  
  二、探究性学习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适用性
  
  1.机械基础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学科
  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与机械知识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十分容易地提出或指导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产、生活问题,以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机构和机器的概念时,这两个概念不仅较为抽象,而且两者的区别也是教学的难点。应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体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自行车为什么是一种机构?摩托车、电瓶车又为什么是一种机器?通过体验,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终得出结论:摩托车、电瓶车作为机器,是因为摩托车能将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电瓶车能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都能实现能量转换。
  2.机械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中,实习车间、实验室和模具室都可以作为机械基础探究性学习的活动场所。学生在实习、实验的体验中更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灵活掌握教材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例如,在实习车间,可以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牛头刨床的工作原理,观察进给运动的情况,思考和解答“为什么牛头刨床进刀时慢,退刀时快”的问题,进而对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的应用进行探究性学习。又如,在实验室,可以让学生对减速器进行拆装;实验后对齿轮啮合的特点、以及轴、轴承、键等零件的结构和联接、润滑、密封等课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再比如,在模具室,可以在完成对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离合器、联轴器和制动器等模具的操动后,让学生继续对这些机构、零件的特点进行探究性学习。
  3.机械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
  机械基础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很抽象,在理解上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式。例如,在探究机构与机器区别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生活中机构、机器实例的结构特点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这就是运用辐合思维。机械基础课不仅是实践性的学科,也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通过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机械基础教学应用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1.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征
  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室不再是惟一的学习场所,书本不再是惟一的学习途径。实习车间、实验室、模具室、图书馆、网络等都可以成为学生搜集资料以及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场所和途径。所以,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
  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亲自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索,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研究的态度。所以,探究性学习活动还要具有实践性。
  教师掌握了探究性学习的开放性和实践性特征,在教学中就不会给学生提供现成的、规定详细、具体的活动内容,剥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的机会,而是会鼓励学生勇于接触社会,积极参加生产、生活实践,广泛收集资料、积极进行探究性学习。
  2.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必须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让学生在相应的教学情景中自己观察、体验、感悟、实践、分析、评价。教师在整个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只起到组织和指导作用,在学生学习困难的时候提供帮助。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动口、动脑筋,才会把学习到的间接经验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个性品质。
  3.具有发展性的特征
  现在的教学理论已经摒弃了应试技能的教育,而是提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教育理论也提出了要重视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重视岗位群的拓展能力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机械基础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决定了在机械基础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重视学生对所探究问题的自主探究活动,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的培养,在个性和能力上会获得很大的发展,对学生以后的就业和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4.具有迁移性的特征
  所谓迁移性,指的是一种学习经验对另一种学生产生的影响。教育界普遍流行着一句名言:“为迁移而教”。其实质是指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观念及思维模式,有助于其他领域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因为探究性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自主实践活动和探究过程,注重学生探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这就决定了学生在机械基础教学中获得的知识、方法、能力、态度等有效地向其他领域迁移。这种迁移不仅是横向的、向同时段的其他学科学习的迁移,还可以是纵向的、向后面时段开设的专业课学习的迁移,甚至迁移到就业后新的知识领域的学习。探究性学习迁移性的特征,对学生全面的发展和岗位群的拓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5.具有合作性的特征
  在市场经济下的人才观里,具有合作意识被认为是新时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进校前所接受的教育,大多都是应试教育。学生为了应付大大小小的各类考试,往往都是各自为战,进行重复的练习和机械的记忆,很少有合作的机会和体验。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是根据不同的选题,进行分组讨论和合作实践,最后共同撰写研究报告、交流检验心得的学习模式。在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感受团队的力量,体会共同成功的喜悦。这种体验能增强学生人际交往的自信,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6.具有以激励为主的评价特征
  长期的教育研究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初衷就是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十七、八岁的青年,具有情感丰富、自尊心强、情绪波动大的年龄特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由于知识的局限,会在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进行解释和结果评价的各个环节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时,教师一定要注意爱护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评价时以激励为主。另外,对于学习基础差、自卑感较重的学生,更要注意多给予激励性评价。为了使学生能感受到求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确定选题时一定要把握选题的适用性和难易程度。例如,让学生根据铰链四杆机构的原理设计折叠伞的折叠机构,对于职校学生来说,是既有适用性、又能够克服一定障碍取得成功的选题。
  
  四、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应用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根本保证
  
  探究性学习是当今教育界的重要课题。要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打开目前机械基础教学所面临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和厌学的教学困境,教师不仅需要认识到在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可行性,掌握其在应用过程中所体现的特征,还要意识到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探究性学习教学应用的根本保证。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才能在教学中自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避免在教学中指导过度,包办太多,导致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另外,教学的具体实践是“教无定法”的。探究性学习只是一种教学策略、一种教学思想,要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巧妙结合、对多种教学手段的灵活采用、课堂的高效管理来体现。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拓展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辅助技术,如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制作等,以提高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水平。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开展了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才会生动、有效起来。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应用写作教学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就必须善于诱导。而怎样诱导,则在日常教学组织中大有讲究。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而且也是学科教学研究中一直引人注目的重大课题。  一、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  1.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1)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的思维能力。应用文写作除了受到个体语言表达基础的限制外,写作的思维习惯是影响应用文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普通文章常用的思维方式是主体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也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多媒体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所以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改变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也会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变革。  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融合在一起而应用于教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长期得不到成功体验,缺乏学习成就感,甚至失去学习自信心。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只有不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且教会他们正确对待失败,才能使他们积极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以不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健全的人格魅力。  一、学习成就感的培养价值  学习成就感,简单说,是指学生对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力和表现有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