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b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身心发育正处在不断发展完善阶段,其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指出了人际交往障碍的具体表现,探讨了克服人际交往障碍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交往 社会群体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315-01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的特点
  心理健康问题在不同人群呈现的特点不同。在大学生中,年级差异较为明显:大一集中表现为新生活适应问题;大二表现为人际交往和学业问题;大三表现为自我发展和恋爱问题;大四则以择业问题为多。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大一、大二学生成为心理疾患的多发区。
  二、人际交往障碍成因
  相信每位辅导员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接触新一轮学生的时候,最先记住的学生要么是性格比较活泼开朗、有某种特长的,要么是给人感觉很另类的,前者可以被称为优秀生,后者可以被称为个别生。
  个别生的出现并非突然,也并非个别高校才有,这是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及学生自身因素等诸多因素导致的。个别生中人际交往不和谐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家里生活条件优越,家长过分的溺爱,让孩子容易产生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处处需要别人忍让,久面久之同学都会孤立他;二是单亲家庭,他们从小家庭氛围就和别的孩子不同,使得想问题、看事情的角度与非单亲家庭的孩子有所不同,在进入大学后不愿意与别人接触;三是贫困家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家庭的孩子从小懂事早,自强、自立,长大后更容易成才、成功;但也有部分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自卑,成人后嫉妒别人,埋怨命运的不公,从而变的狭隘,心里不阳光;四是大部分学生没有离家独立居住生活过,缺乏与人相处的经验和技能,自身存在着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周围环境适应能力差;五是许多同学来自不同地区,语言、习惯、价值观有一定差别,需要一段时间熟悉别人和被别人认同,短期出现生活适应障碍等。
  三、人际交往障碍具体表现
  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同学其实更渴望别人的关心与理解,可是他们的表现却与内心相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越期待越失望;越失望越表现的冷漠、不友好,就越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与关心。
  第一,家庭经济状况方面。有的同学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申请了勤工助学,不愿参加班级组织的课外活动,不愿与同学相处,平日大多时间自已学习,同学都不是很喜欢他,觉得他不好相处,和他没有什么共同话题。
  第二,适应环境方面。有的同学来自外地農村,家境还可以,但步入大学,与自已理想中的大学生活有一定差距,没有离家独立居住生活的经验,到陌生的环境后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很无助,以至于无法安心学习,后经家长申请而休学调整。
  第三,情感方面。大学生从年龄讲生理发育早已成熟,渴望异性。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常因恋爱问题产生情绪低落,不爱与人交往,特别是失恋后,情绪波动很大,对别人总有防范之心,不知道以后该如何与人相处。
  四、人际交往障碍案例分析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障碍中,学生们的表现各有不同,但是分析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都有着某些相同之处,即:他们在生活中都遇到了困难,这些困难大多是由客观原因引发的,而究其根本,一是因为学生本身不懂得如何排解困难;二是他们的情绪变化或是异常表现没有得到及时的、相应的关注,这时候,就需要担任心理健康工作的老师去帮助他们排解困难,解除思想负担,最终战胜自已,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人际交往障碍不是很大的困难,但如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身陷其中的同学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与排解,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多少高校发生的惨案都是由于与人交往不当,让彼此心存仇恨而酿成悲剧,
  五、克服人际交往障碍的方法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大学生通过自身学习及老师的正确引导,才能更好的树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朝着积极的方面前进。
  第一,帮助学生为自已设立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并督促其不断完成,让学生生活的充实。
  第二,多组织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展示自我,发现自我,鼓励他人,发现身边美好事物,寓教于乐,在活动中体会团队的重要,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乐趣。
  第三,注重学生素质培养,例如在高校开展“校园行为文明教育”活动,让学生分辨事非、辨别美丑,具备大学生应有的基本素质,从而引申到成为豁达、尊重他人、有人格魅力的人。校园行为文明教育”活动,这是让大学生明礼诚信、友爱积极的一项壮举,只有规范学生的行为,让不和谐的声音、现象远离学生生活的环境,让大家静心读书、做有意义的事,才能让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减到最低,从而减少因各种障碍而引发的心理疾病。
  做学生管理工作,离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会失去重心。所以,我们要认清形势,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争取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气质、优秀的品质、超凡的特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静.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教育取向.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4).
  [2]郭艳霞.浅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1).
其他文献
摘要实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是中国司法制度的重大改革,是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如何合理定位司法考试与高校法学本科教育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實现良性互动是现阶段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关键词司法考试 法学本科教育 司法制度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298-02    一、司法考试的现状  2001
中等生群体是班级的中间力量,在班级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值得教师们重点关注的群体。可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作为教师总是喜欢抓两头丢中间,原因是怕优秀率下降,及
期刊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可以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借鉴的资源。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法律思想为我们提供着和谐思想营养,传统法律制度例如民法、刑法、行政法
本文探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路径选择。提出自贡市作为四川省的试点市,在路径选择上,应立足市情实际,选择区域“圈层梯次”推进、城乡“双向互动”发展的推进路径。这是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期刊
[摘要]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变“教”为“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答”为“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变教师“单一评价”为“多维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想学、乐学。  [关键词]学习方式 互动 交流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030-01    众所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对学生的赏识源于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赏识是一座桥梁,能使师生之间精神相融、心灵交汇。赏识是一项行之
期刊
摘要中国大学生肩负着祖国未来建设、文化传承的重大历史责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80后、90后相继成为高校教育对象的主流,一些社会问题也不断出现,这就更加引起了我们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教育专家也在不断的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并提出了很多较为有效的措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们也注意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忽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一班主任应树立好在学生中的威信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平凡且琐细的工作,但在平凡和琐细之下却蕴涵着传播人类先进思想文化、造就社会有用人才、培养社会新生一代的重大意义。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