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镜下治疗结石性肠梗阻一例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国内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腺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1981年1月至2017年7月间公开发表的垂体TSH瘤相关文献,对筛选后的153例病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TSH瘤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男∶女=84∶69),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12~81岁,平均(41.9±13.8)岁]。误诊率由1981~2009年报道的88.0%(22/25)下降至2010~201
目的探讨贵阳城区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不同糖代谢状态与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关系。方法从2011年5月至2011年8月在贵阳市云岩区整群抽样40~78岁常驻居民10 140人,最终纳入9 228人,详细填写流行病学调查问卷,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采集血样测定肌酐、空腹血浆血糖(FPG)、餐后2 h血浆血糖(P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
目的探讨血清胃促生长素(ghrelin)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认知功能、海马体积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武汉市第四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以上所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检验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胃促生长素水平;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量表(RBANS)对所有患
期刊
肠促胰素效应的发现改变了糖尿病治疗格局。肠促胰素类降糖药物包括胰升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这类药物可纠正2型糖尿病的多重病理生理学缺陷,在有效改善血糖控制的同时,不会带来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风险,故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此外,以肠促胰素效应为靶点的药物研发仍处于不断探索进程中。与肠促胰素相关的新型治疗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基础胰岛素固定剂量复
期刊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中药物代谢基因CYP1A1、CYP1B1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201例甲状腺癌及23例正常甲状腺石蜡包埋组织基因组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上述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对比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正常对照中CYP1A1、CYP1B1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在体外实验中利用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5-Aza-dC)处
目的探讨NLRP3炎症小体(pyrin domain-containing 3 inflammasome)在糖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NLRP3基因敲除和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AGEs 6周。胰腺组织切片行HE染色及F4/80和NLRP3免疫荧光染色。ELISA法测胰腺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目的探讨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其表达变化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5月至2017年8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6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收集其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所对应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所取组织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中SR-B1蛋白质的表达。使用SR-B1小干扰RNA、对照小干扰RNA、pcD
目的探讨影响消化性溃疡出血(PUB)患者发生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1 210例PUB患者,将治疗后出血停止的1 0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早期再出血的170例患者为再出血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再出血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呕血、休克、输血量、服用抗凝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