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讲故事”的故事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ks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在各种社交场合,常常会受到周围人的欢迎。其实,我们都是听着各式各样的故事长大的。下面我来讲几个那些年跟“讲故事”有关的故事。
  
   记得小辰光爹爹经常带我到书场里听书,去的最多的是坐落在西藏中路的西藏书场和四川北路上的红星书场。起先我还听得云里雾里的,慢慢地就听出些味道了,越听越喜欢听。我跟爹爹在书场听过好多古代故事,隋唐、三国、聊斋、包公、济公、岳飞、108将、托塔李天王……多得数不清。讲扬州评话的说书先生有一块惊堂木,讲到要紧关头,“啪”,惊堂木一敲,全场霎拉斯静(很静)。而唱评弹的除了琵琶、胡琴,说大书的都离不开一把折扇当道具,一歇歇当宝剑,一歇歇当马鞭子,邪气(非常)潇洒。不过我不大喜欢听弹唱,要紧关头不是敲惊堂木而是唱上一段,急煞人。听书听得多了,我会讲一口苏州话,苏北话也讲得“呱呱老叫”(很好)。
   有时爹爹会带我到茶馆店去听书。我更喜欢在那里听书,一是桌上有瓜子、花生一类小零食吃,二是听得厌气(无聊)了,可以在场子里跑来跑去蛮自由的。茶客们一边喝茶一边听书,侬只要一扬手,在场子里穿来穿去的堂倌,就会朝侬抛来一条热毛巾,揩把脸,邪气适宜。不过姆妈不赞成爹爹带我去茶馆店,她说茶馆店里抽烟的人多,空气不好(我的慢性气管炎不知是不是那时落下的根)。
   姆妈欢喜一个人在家里听无线电(收音机)。她常常一边结绒线一边听评弹,脸上一副很享受的样子。我有时也会陪姆妈听听吴君玉的评书、蒋月泉的弹词,也听王少堂、单田芳的评话。后来我发现无线电里还有好多好听的节目。比如《小喇叭》、《星星火炬》常常播送“白雪公主”这类童话故事,播送“小砍刀”这类打仗故事。当然我最喜欢收听的是一档长篇故事连播,每天中午半个钟头。陈醇、郭冰他们讲起故事来可着劲了,绘声绘色,连马蹄声、枪炮声都模拟得惟妙惟肖。听他们讲故事,眼前会浮现出活灵活现的画面,像在看电影,实在是一种享受。
   那时中午我们都回家吃饭,我常常一边吃饭一边收听长篇故事连播。记得有一次中午老师上课拖堂,迟放了二十多分钟,我心急慌忙朝家里跑,不料半路上又遇到抢修排水管,道路不通要绕圈子。这时我忽然听到有户人家窗口传出播音员熟悉的浑厚的声音,是陈醇播讲的长篇小说《烈火金刚》。昨天他讲到肖飞去城里买药撞上汉奸,紧张关头时间到了,“后事如何”,今天我得接着往下听。我奔到窗前,探头探脑地寻找着声音。一个老伯伯端着饭碗。我恳求老伯伯让我听听无线电,老伯伯招呼我进去,递给我一只小矮凳,示意我坐下。听完故事,再回家吃饭已经来不及了,我只好调头上课去了。虽然这天我没吃中饭,可肚皮一点也不饿,心里好满足。我分明感受到精神食粮的能量,我深深爱上无线电里的故事世界。
   很多年以后,我进上海广播电台当编辑。对于如何把广播稿写得口语化,前辈们告诉我,多去听听评话、说书,这是有道理的。由于我从小就喜欢听书听故事,所以写出来的东西,比较符合广播的要求。这是后话。
  
   我们小辰光流行一首《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歌,“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这是属于忆苦思甜一类的歌曲。某一天班主任突发奇想,给我们出了一道题目:“听爸爸妈妈讲过去的事情”。我估计我妈讲不出什么故事来的,礼拜天就缠着爹爹“讲过去的事情”。爹爹想想讲讲,讲讲想想,讲得七颠八倒的。爹爹在旧社会也是个受苦人,13岁从宁波乡下到上海来学生意。日本人捉老板,老板逃脱了,日本兵就把他们几个学徒抓起来垫刀头,关进了宪兵队。还有国民党时代的“飞行堡垒”(警车),轧户口米,调换金圆券,美国奶粉……我把爹爹断断续续讲的故事,整理成文,交了上去。
  
   没想到老师看后大声说好。她一定要我把爹爹请到班级里来给同学们上一堂回忆对比课。我跟爹爹说了,爹爹搓着双手犹豫起来。不过最后他还是被我硬拖到学校里。教室里同学们安静地等待着。我发现最后一排还坐着好几位其他班级的老师,连校长也来了。我环顾四周,心里热腾腾的。班主任悄悄对我说,要是你爸讲得好,我们还要请他到学校大礼堂给全校的同学讲呢。我心里好开心,这是多么“扎台型”(有面子)的事体。
   教室的黑板上写着一行斗大的字:“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在班主任的开场白和同学们的掌声中,爹爹开讲啦!
   13岁学生意……捉到宪兵队……“飞行堡垒”……轧户口米……调换金圆券……美国奶粉……爹爹讲讲停停,停停讲讲,40分钟的课,讲了10来分钟就讲完了。看到爹爹“茶壶里煮饺子,有口说不出”的样子,我很尴尬。班主任也很尴尬,爹爹更尴尬。后来班主任恶狠狠地对我说:“庄大伟,你给我吃药!”我有啥办法啦,是爹爹给我吃药。其实我晓得爹爹肚皮里有好多故事,可是他不会卖关子,不会摆噱头,不会渲染气氛,不会不紧不慢地表达。哎,我明白了,一个人故事听得多,并不等于就会讲故事,讲故事是门技术活。
  
   小时候只要有辰光,大家都喜欢聚在一起吹牛皮,男孩子一圈,女孩子一圈,就是下课这么一歇歇辰光,也会聚在一起瞎七搭八地过过嘴瘾。不过最惬意的是晚上乘风凉,那辰光作业已经做完,浴已经汏好,肚皮已经吃饱,大家像是约好了一样,穿着木拖板(那些年流行的用两块木板做成的简易拖鞋),打着蒲扇,来到弄堂口。这里是大家乘凉的好地方,三五成群,这里一堆,那里一圈,在穿堂风的吹拂下,乘乘风凉,吹吹牛皮,交关(很)惬意。
   大凡在一个社交圈里,总有一个闲话最多最会讲的唱主角。不是吹,我在圈子里常常是坐头把交椅的。因为我肚皮里故事多,又不像我爹“茶壶里煮饺子”,我只要一出场,小伙伴们都会闭嘴,倾听,听我海阔天空地吹牛皮讲故事。我发现自己有编故事的天赋,故事只要开了头,有时我就会离开“原著”,顺着自己的思路,由着性子往下瞎编。我不怕提问,我能在伙伴们的疑问中补漏洞,贴膏药,绕险滩,穿激流,最后到达胜利的彼岸。    不过有一天我的霸主地位动摇了。那天乘风凉时,我正在讲《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大家晓得,这是大侦探福尔摩斯的故事。我正讲到要紧处,隔壁弄堂新搬来的“小老虫”(我只知道他姓陆,由于长得矮小,大家叫他“小老虫”)弯腰屈背地挤进圈来,东看看西看看,一副贼头狗脑的样子。我只当没有看见,继续讲那只猎犬的故事,突然“小老虫”插起了嘴:“侬讲错脱了,猎犬身上涂的不是油漆,是磷。晓得吗?磷在黑夜里会发出亮光的,吓得煞人!”
   我脸上一阵发烫,好没面子。“小老虫”显然看过那本《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我再瞎讲八讲下去,洋相会出得更大。这不是来砸场子、抢戏吗?我心里很齁(不舒服),干脆掼起了纱帽,说:“今朝我喉咙疼,明天请早。”唉——伙伴们很丧气。不料“小老虫”袖子管一撩,说:“我来讲下去。”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讲完了“猎犬”,又讲了福尔摩斯的《四签名》。第二天他带了把折扇,着劲地讲起了福尔摩斯《血字的研究》,一副说书人的腔势。
   伙伴们可是“有奶便是娘”,一下子围上了“小老虫”。“小老虫”凭他的讲故事才能,很快就融入了我们的圈子。一些跟我们不是一个圈的女孩,也慕名而来听他讲故事了。他肚皮里的货色多,听起来倒是蛮有滋味。我心里暗暗佩服他,他故事确实讲得比我精彩。有辰光他会添油加酱穿插一些鬼故事。我真不晓得他哪来的这么些鬼故事,什么吊死鬼、僵尸鬼、大头鬼、阎罗大王……吓得那些小姑娘“哇啦哇啦”乱叫。有一次“小老虫”悄悄对我讲:“你讲故事有个毛病,就是讲得太快,恨不得一下子把故事情节统统讲给人家听。其实这是讲故事的大忌,你要不慌不忙,笃悠悠地讲,摆摆噱头,卖卖关子……”他一本正经地讲着,我认真地听着,句句入耳。后来我知道“小老虫”的父亲是个说书先生,怪不得他这么会讲故事。
   讲故事确实是门技术活。
  
   我是67届的,1968年底进工厂当了学徒工。“小老虫”是68届的,“一片红”,到江西插队落户去了。我们俩很少有机会见面,后来就失联了。不过那些年他的音容笑貌,至今我还历历在目。想必他如今依然是个受大家欢迎的人,会讲故事的人往往有好人缘,这是我的直觉。
   我在厂里人缘就不错,我人热情,会讲故事。下班回家,乘风凉的辰光,我周围仍旧会围上一大帮大人小孩,听我海阔天空地吹牛皮讲故事。不过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福尔摩斯、斯巴达克斯的故事不能讲了,鬼故事更不能讲。“文化大革命”当中,书场都关掉了。无线电里除了播放样板戏,就是两报一刊社论。不过我看过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是根据《林海雪原》改编的,我讲讲《林海雪原》总可以的。我从“夜审一撮毛”讲起,一天讲一段,“上山打老虎”、“舌战小炉匠”、“奇袭狼虎窝”,还有“许大马棒和蝴蝶迷”、“白茹的心”,一个一个往下讲,大受欢迎。我的名气越来越响,来听我讲故事的人越聚越多。听说里弄里的工宣队还打算专门让我到“向阳院”去讲革命故事。
   讲完了《智取威虎山》,接着讲《红灯记》。那天我喝了几杯啤酒,头脑有点发热,讲到“赴宴斗鸠山”那一节,我借题发挥起来:“李玉和赴宴斗鸠山,一开始就准备在气势上压倒鸠山,他没讲上两句闲话,就跟鸠山比赛喝老酒。鸠山喝一杯,李玉和就喝三杯,鸠山喝四杯,李玉和就喝八碗,鸠山喝九碗,李玉和就……”我正这么信口开河地乱吹着,突然看到爹爹挤进人群,铁青着脸,一句闲话也不讲,抓住我的手腕就往外拖。
   我好没面子,胸闷得很。爹爹一直把我拖到没人的地方,压低嗓门,咬牙切齿:“侬是在寻棺材睏呀!”他把我拖到阅报栏前,“你看看报纸上是怎么说的!”在昏暗的路灯光下,我隐隐看到,“谈元泉、洪富江借讲革命故事为名,竭力歪曲、丑化杨子荣的英雄形象,严重破坏革命样板戏,在群众中造成极为恶劣的政治影响。”我背脊上一阵冷汗。后来谈元泉被枪毙掉了,洪富江算是额角头高,判了个死缓,命算是保了下来(1970年4月25日市公检法军管会宣布)。事后我心里一直“搭得动”(紧张),幸亏爹爹来得及时,幸亏我没有到向阳院去“放毒”,幸亏那些乘风凉的小赤佬阶级斗争觉悟不高,幸亏没有被工宣队听到……要晓得,那些年丑化样板戏是要吃官司掉脑袋的。真是吓煞人!
   从那天开始,我就不大出门乘风凉了。
  
   粉碎“四人帮”后,“文革”中被停刊的《儿童时代》、《少年文艺》等少儿报刊陆续复刊,我凭借着过去“讲故事”的经验,懂得点人物性格塑造、矛盾冲突设置,懂得点开门见山、起承转合,开始儿童文学创作,陆续在少儿报刊上发表了几十篇小说、童话、故事。1984年初,我凭借着一大叠发表作品的样报样刊,应聘考入上海广播电台,当上了少儿节目的编辑。我认识了陈醇、郭冰等过去只是在无线电里听到声音的播音老师,有机会跟梅梅、陈燕华、豆豆合作。
   记得进电台第一年,为了尽快熟悉节目对象,领导让我先去学校走走。在一个辅导员座谈会上我听到一个信息,《我们一百万》报(红领巾理事会办的一份队报)开设了一个由学生自己参与编故事的专栏,是“接龙故事”形式的,就是后一段故事的开头,要接前一段故事的尾巴往下编。这个接龙故事的总标题叫《海陆空三国大战》,童话体裁,为了让小读者们放开想象,尽情地编故事。
   我了解到这个报道线索,很感兴趣。我开始经常跑《我们一百万》报编辑部,了解小读者们的来稿情况,与编辑部的红领巾们一起选稿,商量如何把握故事发展的脉络走向。如今我还清晰地记得,《海陆空三国大战》的小主编是万春街小学的杨碧红。这个“接龙故事”的设想是她出的主意。我很快就跟红领巾们交上了朋友。我每次外出采访,都不忘记带上录音机。我找他们聊天,参加他们的文学夏令营,听他们津津有味地讲述自己编的故事。同时,我也录下了好多生动有趣的素材。有了音响素材,我开始整理文字,撰写报道稿。为了充分表现广播的特点,我在撰写文字稿的基础上,仔细翻听一盘盘录音带,试图从中找出能够表现广播特点的语音和音响。当时没有数码录音,要把多而杂的音响素材,合成到开盘带上,非常费劲。在录音员的指导下,我在操作台上学着自己剪辑合成。由于是自己第一次独立制作节目,我特别的认真,花了好几个晚上,一次次地“返工”,一遍遍地“磨”,从文字到语音、音响、音乐,力求做得最好。制作录音通讯《“接龙故事”的故事》的整个过程,使我初知采制“带响的”学校生活报道必须掌握的ABC。
   没有想到的是,当十来分钟的录音通讯《“接龙故事”的故事》在1984年暑假的某一天播出以后,节目组收到了不少来电、来信,称赞这个颇有特色的录音通讯。更没想到的是,领导毅然把我这个新人的作品拿出去评奖,在1985年全国广电学会评奖中,竟然获得全国优秀广播节目一等奖。少儿节目能跟成人节目PK获得一等奖比较少见。同年,这个作品还获得团中央“创造杯”广播大赛的第一名,我上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领奖。一稿“双奖”,旗开得胜。一种突然降临的成就感和使命感,让我深深爱上了少儿广播节目。屈指算来,我在少儿部做了17年主任,我深爱这段珍贵的记忆。
   虽然如今我已离开广播电台多年,但至今一直保持收听故事的习惯(上海电台有个故事频率),听听梁辉、郭易峰们讲讲故事,交关惬意。
  
   旅途中,饭桌上,茶馆里……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总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学点讲故事的技巧,有点必要,我觉得。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49例均筛选于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疑似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多
近年来,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候,上海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都会邀请海派著名书画家们精心创作一组专题国画作品,一组12幅,编印成一本台历,以飨世界各地的华人藏家。2015年,这个传统由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乐震文先生和他的夫人、著名女画家张弛女士联袂执笔,夫妻二人以《中华名山图》为主题,为羊年进行这次专题创作。“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度,山水相连,在文化艺术上派生出了山水诗和山水画,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
因收藏二三十幅书画,友人以为我是书画收藏家,他们猜想我外公钱食芝是国画大师李可染的启蒙老师,李可染十一二岁就跟着外公学画,而舅父钱书樵也是徐州名画家,也许我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了书画收藏家了。   其实我不过受了外公的影响,自幼喜爱书画而已。记得舅父所画的一幅山水中堂一直挂在客厅中伴我成长,正当我开始学画时,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城,父亲不但在日军大屠杀中惨遭杀害,家中祖传的古玩书画也被日寇掠
随着人们对农业生态环境、 产品质量安全等的日益关注,有机农业对食品安全、 人类健康、 环境保护及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实现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变,已成为世界各国
全文由导论和四个章节: 导论:对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的基本范畴、研究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等进行了概略阐述,并对全文结构安排作了大致介绍。
本论文重点针对目前国内IT行业代理制的现状,对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m家宏观管理及行业政策方面,从生产企业方面,从代理商自身运作方面
该文认为,股利政策的问题本质上是公司治理问题,是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共同决策的问题.由于上市公司各参与主体在利益上有着本质差异,所以,公司股利政策的决定实际上是财务问题
2014年12月25日,这天是圣诞节。晚上传来不幸消息:中午11点52分,电影表演艺术家仲星火在上海黄浦区中心医院病逝,享年90岁。痛惜之余,还添遗憾:本想此篇短文发出后,寄一本《上海采风》给仲老看看,聊博一笑,哪想到活蹦乱跳的健康老头,说走就走了呢?但愿仲老一路走好,在天堂安息,圣诞日的安魂曲为他老人家送行。   现在我们来说说这张照片——这是一张“老夫妻”再聚首的照片。   1989年11
该文以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及其指南为依据,结合其他的披露规范,主要对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界定、信息披露的必要性、披露的内容以及准则
该文采用系统的方法,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公司所得税制度作一评析,在结合分析中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差异的基础上,从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出发,对中国统一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