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考虑横向端部效应影响的直线感应电机电磁设计方法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直线感应电机复杂端部效应对“路”算和有限元二维“场”算带来的设计分析困难问题.考虑端部效应、次级感应板涡流的集肤效应和次级漏电抗,编写了基于VB语言的直线感应电机电磁设计“路”算程序;提出一种将横向端部效应的2个系数分别乘入次级绕组电阻率和电磁气隙磁导率,近似等效横向端部效应对直线感应电机性能影响的二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实验及三维有限元计算结果验证了“路”算设计程序端部效应系数计算及二维有限元“场”算中横向端部效应计入方法的正确性.所提出的横向边端效应计算方法为直线感应电机的电磁设计及有限元仿真提供了更便捷、准确的手段和方法.
其他文献
针对管件端部效应导致轴向变形不均匀,制约管件电磁胀形技术发展的问题,首次提出一种基于双集磁器结构的管件电磁胀形方法.首先通过采用双集磁器结构实现对管件电磁力分布的调控,然后建立管件电磁胀形电磁-结构二维轴对称模型,最后研究分析集磁器结构对电磁力分布和管件成形均匀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双集磁器结构的管件电磁胀形可为管件提供“凹型”分布的径向电磁力,与传统线圈相比采用双集磁器结构时所提供的算例能够显著增大管件胀形的均匀范围,从而有效解决管件轴向变形不均匀的问题.
对某型改性环氧树脂材料在-35℃~120℃温度范围内进行单轴拉伸试验、热膨胀系数测试及常温冲击试验,探究了其在温变环境下的力热特性.提出了该材料适用于特定温变环境下的本构模型,并建立了不同温度区间的断裂判据.在Matlab中进行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所得曲线拟合程度良好;并将所得本构模型应用于ABAQUS中建模计算并验证结果.结果表明:该改性环氧树脂比常规环氧树脂如E?44、E?51、EPON E863等具有更好的强度、刚度、冲击韧性及更低的热膨胀系数,适合作为星载电子元器件灌封的基体材料.提出的经验型本构模
为满足不同配电通信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BS需要在时变网络条件下实时优化无线资源.提出一种基于级联深度网络的接入网无线资源边缘代理调度方法,将时频资源和发射功率分配给延迟耐受度不同的业务.核心网采用网元功能与专用硬件设备解耦的软切片方法,在保证负荷在规定时长内可靠切除的同时,提高了核心网服务器对不同业务的时空间复用能力.仿真结果表明,多业务并列运行时RTU与协控子站间的接入时延与TD-LTE专网相比降低40.76%,相邻第一第二信道间的功率泄露比均高于45 dB,满足毫秒级负荷切除业务分路整组动作时延和通信
快速而准确地对任务目标进行完整性评估,是执行者后续决策的重要情报保障和参考依据。针对当前目标完整性评估研究中多采用单一数据源或者复杂概率模型导致无法兼顾准确率和实时性两种需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图像和航迹信息2种数据源的目标完整性评估新方法。通过目标任务执行前后图像纹理、角点以及航迹参数等特征的变化,将完整性评估问题转化为分类问题,并结合多种分类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实验结果证明基于图像和航迹信息2种数
随着330 kV超高压电缆在西北电网的应用,暴露出电缆过电压特性方面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在电磁暂态仿真(EMTP)平台建立典型的超高压电缆过电压仿真模型,对架空线和电缆线路中过电压的幅值变化研究对比,结果表明电缆线路的过电压幅值整体低于架空线路.然后应用模域回路理论对过电压的传播特性与主导频率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电缆线路操作过电压主导频率相对较低,传播模电压衰减严重,从而影响了过电压的最大值.仿真结果证明超高压电缆在形成操作过电压的同时,会导致下一级出线电缆送电端电压的稳定性受到影
为了提升一种先进的新型机载传感器——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器(flush air data sensing,FADS)的测量精度,以正态云模型和多目标规划(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MOP)为出发点,在原有的“三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改进方法.基于CFD软件得到的数据库和亚音速及超音速情况下的空气动力学知识建立高精度FADS系统模型,利用正态云模型对测量信号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进行量化分析,在对系统冗余信号的融合过程中,基于多目标规划中的松弛变量法和拉格朗日乘子法提出一种新的计算
常规跨超声速风洞进行马赫数4.5试验时,常常伴有空气液化现象,造成试验数据可信度低,在高超声速风洞研制马赫数4.5喷管,具有对气流加热的能力,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试验数据.目前国内0.5 m量级高超声速风洞还不具备马赫数4.5的试验能力,因此,在高超声速风洞研制马赫数4.5喷管,填补了国内在该区域的空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无黏流计算方法计算轴对称喷管型面,并采用Sivells?Payne方法进行附面层修正及数值模拟,证明了计算出的型面满足马赫数设计要求.在结构设计上,采取了分三段的设计方法,更加能保证内型面
非线性动态逆控制具有很好的快速性和解耦能力,但自身缺乏必要的鲁棒性.因此,从提高动态逆控制方法鲁棒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动态性能优异、强鲁棒的L1自适应结构的自适应动态逆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L1自适应结构来增强动态逆控制的鲁棒性,并且保证系统在扰动干扰下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基于此方法设计了飞行控制律,旨在提高飞控系统的鲁棒性和容错能力.在故障干扰下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L1自适应动态逆设计的飞行控制器在参数不确定性等扰动具有强大的鲁棒性,能够保证系统在扰动下依旧达到期望的动态性能
相比较正交频分复用,正交时频空间(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OTFS)调制具有较低峰均功率比,能有效抵抗多普勒产生的时间选择性衰落,在双扩展信道中具有良好的性能优势.然而,常规的OTFS线性最小均方误差(linear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LMMSE)方法复杂度高,不易实时处理,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最优坐标下降的无穷范数约束均衡算法.该算法通过一定的迭代次数得到最优解,避免了直接矩阵求逆,采用无穷范数约束均衡提升了符号检测的性能增益
针对系统的故障树灵敏度分析缺乏统一评价指标的问题,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引入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中,提出一种FTA?AHP方法生成系统综合灵敏度评价指标.建立了系统故障树可靠性分析模型,并利用传统的灵敏度分析方法计算概率灵敏度、相对灵敏度及结构灵敏度3种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依据灵敏度分析结果和最小割集种类确定权重系数,开展系统故障树综合灵敏度评价分析.经案例验证显示比较于传统方法,综合灵敏度排序结果重复性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