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点燃学生生命之光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annian8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初中教语文32年,当了25年班主任,现将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的体会拙见写下。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写道:“教育——首先是人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博士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审美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教育。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更是可以与之水乳交融。因为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其中更是不乏作家文豪们优秀的人文关怀等内容,在这方面,语文学科有比其他学科更为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么,在语文学科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一)从多年教学中我发现,语文教材中有三类与生命相关的内容。
  1.直接写对生命看法的作品:《热爱生命》(杰克·伦敦),《敬畏生命》(严有春),《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荒岛余生》(笛福),《再塑生命》(海伦·凯勒),《真正的英雄》(里根),《孤独之旅》(曹文轩),《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苓)等。
  2.有关对社会、对他人及自我生命体验的作品:《海燕》(高尔基),《伟大的悲剧》(茨威格),《我的母亲》(胡适),《社戏》(鲁迅),《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行道树》(张晓风),《散步》(莫怀戚),《丑小鸭》(安徒生),《紫藤萝瀑布》(宗璞),《愚公移山》,《背影》(朱自清)等。
  3.对自然及他类生命的关注的作品:《春》(朱自清),《马》(布封),《济南的冬天》(老舍),《绿色蝈蝈》(法布尔),《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珍珠鸟》(冯骥才),《斑羚飞渡》(沈石溪),《华南虎》(牛汉),《那树》(王鼎钧),《地下森林的断想》(张抗抗)等。
  (二)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1.在创设情境反复诵读中感悟生命的灿烂。语文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由语言组成的文章,绝不是字词句的简单拼凑堆砌,而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化。诵读就是要让这些富有生命意识的符号渗透进入学生思想意识的深处。首先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初读了课文。其次在了解了故事大致内容后,教师通过创设感情朗读情境让学生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理解语言文字,感受课文内涵的情感氛围,品味感悟生命的灿烂。
  例如: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课,我先让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再从朗读的语气、节奏等方面进行指导;然后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让学生上讲台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听读完毕,学生自由发表评价意见,我引导学生总结:这篇文章的主题可以用《爱的奉献》这首歌中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概括。所以说只有在学生感受课文内涵的情感氛围中,让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才能品味感悟生命的燦烂。
  2.在教学中让学生合作探究,咀嚼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的现实目标是要学会咀嚼生命的价值。生命价值体现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新教材不仅是文本性教材,更是体验性教材。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散落在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内容进行提炼和挖掘,并将之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合作探究式的分析,以引导学生对生命有所感悟,有所体验。
  如学习《窗》这篇文章时,通过对“靠窗的病人”和“不靠窗的病人”心灵的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使学生明白“靠窗的病人”尽管自己的身体承受着巨大的折磨,但依然把美好的东西带给自己和病友,相比之下,“不靠窗的病人”为了能够看到窗外的“美景”,对自己的病友深夜发病见死不救,装聋作哑,因个人私欲而葬送良知。就这样,学生在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中,可以发现他人理解、思维的独特之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并获得修正对生命价值认识。
  二、班主任工作中提升对生命内涵的认识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曾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所以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并提升学生对生命内涵的认识。
  初中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深刻,所以语文教师要关注诱导学生抒写有关生命的话题,培养学生认识生命,感悟生命的情感,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时时关注自己的生命,关怀别人的生命。如:在最近一次写作训练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2010年王家岭煤矿透水、玉树地震、房屋倒塌,失恋轻生、上网丧命……
  这些沉重的话题一次次警示人们:生命是多么珍贵。
  你对生命的认识有多深?你对生命的关爱有多重?请以“关爱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体裁自选,不少于600字。
  结果,许多学生在习作中结合自己的经历或发生在身边的事,写出对生命的不同程度的感悟,收到了预想的教育效果。
  “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新课程倡导的生命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让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与良好的心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反复尝试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燃起他们对前途的希望之火,让生命的小船风正帆悬,平稳地航行在人生大海上,感受人生的美丽阳光。
其他文献
摘 要: 传统民族节日的形成是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下的产物,节日的产生原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与人文文化有关,西方传统节日主要与宗教文化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最初的雏形是一些祭祀的日子,西方的传统节日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关键词: 中国节日 西方节日 文化内涵  没有一个民族是没有自己的传统节日的,欧美国家也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与我国的节日,从庆祝时间、庆祝内容、庆祝方式
摘 要: 口头实践课程对于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职业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学实践证明:较受学生欢迎的口头实践课程可以分三步走,即学习模仿阶段,兴趣激发阶段,职场口才训练阶段。  关键词: 口头实践 高职 语文 教学探讨  舉行一定的口语实训课,有助于高职语文教学适应新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职业教育观。笔者结合高职学生现状,针对高职学生特点,总结了本校语文老师的经验
摘 要: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潮州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我们要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有力有为、后发赶超”这一主题,大力弘扬“红头船”和“一根牛绳”精神,着力在统一认识、凝心聚力、助推经济发展、讲好“凤凰故事”,实现潮州后发赶超凝聚强大的组织力量上下工夫。为此,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努力建设有力有为基层党组织,构筑坚强战斗堡垒,切实把各项工作谋划好、推动好、落实好,带领广大群众建设美好潮州,为谱写“凤凰
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因此,文言文最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语文教学的几块园地中,相对于“现代文”和“写作”,文言文的教学改革显得沉寂冷清,绿意难寻。“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今天,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
摘 要: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对以往过于依赖书本教学的语文学习的一种反思和突破,将语文当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培养学生能够应对今后学习的基本素质。本文通过对有利于师生共同进步的初中阶段语文综合性学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初步探讨,研究在这一改革过程中需要加以重视的部分,并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 课程资源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内容,其目的在于改
课堂教学高效性指常态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实施和教师课后反思与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
摘 要: 关注课堂细节,是教师课堂敏锐性和智慧的体现,是对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位与追求。在职业学校,关注课堂细节,尤其是捕捉有价值的细节,能使课堂教学发挥出更多的活力,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语文课堂 细节 教学质量  “细节决定成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课堂细节,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甚至成就一堂精彩的課。同时,关注课堂细节,是教师课堂敏锐性和智慧的体现,是对教
经试验,通过应用新的栽培和植保技术,在露地栽培菜花的生产上,使菜花产量、外观质量和商品价值均有了较大提高,实现了优质、高产、高效益。 After the experiment, through
初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因此越来越受学校重视。在此背景下,探讨如何融会贯通,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综合性成为时下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立足教材,提高认识  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都要以教材为立足点,从教材出发。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语文教师都兼任班主任,其既要将注意力放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方面,更要关注班级内部的各种琐碎事物,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
摘 要: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积累的过程,教学中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才能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要让学生积累,就要让他感兴趣,教师要注重方法的指导和情感态度的培养。语文积累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在积累过程中让学生多写,勤练,不断把古今中外语言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关键词: 语文学习 丰富积累 方法指导 情感态度 实践运用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积累的过程,离開了积累,学生的知识和智慧是贫乏的,就无从谈语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