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纷纭:“三维目标”之惑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xue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收到的多数教案,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上都很不规范。有的不从三个维度分开描述;有的虽然分成了三个维度,却将本应属于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放到了过程与方法里。有的教师混淆了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甚至把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当成了过程与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教师的问题则是空泛且千篇一律。这样的教学目标一旦发表在杂志上,会对其他教师做出不正确的示范。
  ——本刊编辑
  
  最近,笔者按照惯例查阅了100位初中语文教师的1000左右课时的备课笔记,没有发现一个课时的教案较好地体现了“三维目标”。众多教案中,“知识与能力(或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排得整整齐齐但具体内容根本对不上号,只是“贴标签”而已。打电话问几位优秀教师,答曰:说实话,我们不懂“三维目标”,只是应付检查。“我们区别不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得已而为之。”
  ——语文教研员
  
  “三维目标”是块“硬骨头”。教师们都觉得是负担,私底下有微词。现在对教学目标流行的说法太多,我就看到有的地方把三维目标变成四维目标了。如果没有一个规范,很容易变成形式化的目标分析,实际教学中并没有从目标上来考虑。
  ——信息技术教研员
  
  在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中,“三维目标”可能是一线认识最模糊,也是最备受争议的问题。教师和教研员们对其的看法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甚至一些地区认可的做法,在另外的地区却被认为是错误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一线的落实更成问题。为找出出现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我们设计了基于“三维目标”的讨论话题,收集全国各地教师对“三维目标”的不同认识和做法。教师们通过本刊的QQ群各抒己见。我们从几个关键词入手,摘取了部分教师的讨论内容,呈现给读者。
  
  理 解
  
  叶建军:我理解的“过程与方法”是,学生经过丰富的过程体验(自主尝试)与同伴互动,形成处理问题的思路、流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为学生对信息事件科学、合理的看法,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两维目标应更浅显化、实在化,以使其实践起来更容易,而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顾坚勇:在理论层面,“三维目标”是好的,引导教师走向“以学生为中心”。它提倡的是一种意识,而非可现场评价的短期目标,我们可以有选择地消化,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应有所取舍和侧重,不同学科乃至不同年级也应有所区别,没必要搞运动式的“一刀切”。
  郭庆春:对教学目标的分析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学的“目标”。其实,对学生有长远意义的是另外两个我们不容易在课堂上短时间实现的维度。
  程庆宝:教学目标的清晰确立很重要。我们学校对“三维目标”还是比较重视的,要求教师们在教案中有所体现。我理解的过程与方法是,培养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比如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学生道德素养、信息素养以及习惯等的养成。这二者正是传统教育缺失的部分,犹如冰山的山顶裸露在外头,大部分都沉在海底。
  陈仕洪:我认为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教学目标分析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步。教学必须围绕目标进行,目标必须具体、可控。在“三维目标”中,后两维非常重要,强调学生学习的意义,强调成功(或挫折)的体验,实际上是以人为本。
  
  描 述
  
  荆老师:我们学校要求分成三部分来写,我看没有太大的必要。其实,每节课我们都在进行着这项工作。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不也教给我们方法和情感、态度了吗?
  汤涛:分开写常会出现重复的现象。试想,技能目标会不会和过程目标的描述类似呢?个人觉得,只要教学目标中融入三维的思想就可以了,何必在意具体的写法?
  陈仕洪:如果一节课有这个目标,写上比较好;如果没有这个目标,就不写。我觉得“三维目标”怎么写并不重要,体现出来就行。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好坏。
  郭庆春:有时候写的是提高审美意识。要是实在没啥可写了,就写提高信息素养,最后写得连自己都底气不足了。
  Beyond dream:我一般都写“培养……”或“提高……”,实在想不出能写其他的什么内容。我们教师需要明晰应该怎样做,怎样去细化、分解和落实“三维目标”。
  
  落 实
  
  程庆宝:我在课堂上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让他们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动动脑子。但我认为,要在课堂上落实后两维目标比较困难。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很难做到每节课都生成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外,课堂上往往会发生难以预料的事情,所以我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得因课而异。
  顾坚勇:教学目标乃至教学设计更多是写给读的人看的,而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很多人没有思考过“能不能落实自己制定的三维目标”。个人认为,在教学设计或评价阶段要考虑“三维目标”,但在教学实施中更应该关注和着力解决从中提炼出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面面俱到。
  Beyond dream:我也基本上是完成教学重点、难点就行了,事先并没有考虑过穿插“三维目标”。
  邓轶:教学目标的后两维为什么难于实现?关键是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有问题。如果我们的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每一课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汤涛:我想知道,情感目标是否需要先做好一个长远的目标?是否需要分阶段确定目标?
  
  评 价
  
  顾坚勇:以往只重视知识与技能,是因为我们被考试和评价所束缚,不用考试的就认为不重要,不能量化评价的就说很虚无。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个长期的过程,非“绩效”二字所能代替,且很多教学功能是在预设外实现的。
  柳州小强:教师的教学行为都是跟着评价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于难于量化,特别是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难以对其进行评价,因此,教师教学中就不容易去关注它们了。从操作上来说,没有评价就没有确立目标的必要,就如同“下了任务却不检查,当然就没有人会去完成”。“三维目标”的理念虽好,但如果没有具体的呈现方式、评价方法,留下的往往只是纸上的数条口号或者仅供教案检查的文字表述而已。
  邓轶:情感目标是感性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的表现和情感流露。我认为如果这一维度与学生的考评挂钩,就会变味。但并不等于不要激励机制,一套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激励机制或许会对这一维度的考评起到补充作用。我的疑问是,如何建立这套激励机制?
  刘群:我的疑问是,如何判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达标?比如,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了爱护卫生的教育,到了校外就乱丢垃圾,这算达到目标了吗?可操作的评价能否测评出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测评成绩的高低能否代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低?本人一直对这些问题搞不清,请专家们给出解答。
  这些教师的观点都很有代表性,体现了教学一线理解和落实“三维目标”的现状。应该说,教师中能够清晰认识和理解“三维目标”的还只是少数。他们在理解上反映出的问题、他们在实施上表现出的困惑,说明我们对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教师滥用“三维目标”的现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三维目标”问题出发,我们还可以延伸到教学改革中其他被形式化的教学理念,它们同样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
  (牟艳娜 整理)
其他文献
我的磨课记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磨练,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磨课,准确把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点”也离不开磨课。如此“教学→探究→再教学→再探究”循环往复,层层递进,再三磨合,才能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运用自如,对课堂教学的本质与精髓从容把握,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高屋建瓴,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习障碍洞察了然。  讲述磨课历程,聆听教者心声。我们希望“我的磨课记”能够紧扣某一堂课或某一知识点的
本节课是苏科版《生物》教材8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4章的内容。血液循环是本章重点内容的核心,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及时运走,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这些物质的运输是靠血液循环来实现的。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关键要讲清楚血液循环的途径,使学生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理解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热区,通俗地讲就是一个看不见的交互区域,通过单击、滑过等响应方式触发其包含的其他响应。在Flash中没有明确这种功能,但是我们可以综合运用元件(影片、按钮)和Actions语句来实现。    一、热区的建立    (一)特殊按钮法  Flash中按钮制作共包括四帧,依次为:弹起(release)、指针经过(pass)、按下(down)和单击(press)。如果在前三帧不做任何设置,而只在第四帧中绘
重庆市江津中学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紧紧围绕畅通二字做文章,通过请专家论证、制定中长期建设方案、多次扩建和改建,形成了畅通的校园网络系统,师生在校园内的学习、生活都实现了数字化。  秘笈一:管理规范化  学校高度重视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并把数字校园建设作为江津中学整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学校成立了数字校园建设办公室、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部,形成了学校、年级、班级、处室等几个层面
每个先秦时期的哲人都是孤独的。孤独感也是先秦诸子群体少有的“共识”之一,这大概是哲人的必然结局,毕竟一个伟大的思想总是超前于时代的,它很难被世人一下子接受。韩非的孤独则更多地掺杂着一种愤懑之意,这源于他强烈的用世情怀与黑暗政治的反差,《韩非子·孤愤》就为我们详细阐述了这种感觉形成的背景。当然,《孤愤》中只是诊断了病情,要剖析这个病理则应结合《韩非子》全书内容来展开探讨。利益网笼罩下的畸形政治生态 
从教多年,越来越感觉到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教学中是那么力不从心。闲暇之余,细细思考,我缺少的是什么?结论是,我缺少的并不是所学的专业知识,而是对自身、对教学、对整个课堂的反省。经常反思,才能保证教学的“泉眼”水涌不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更新快的学科,教学设备在更新,教学软件环境也在更新,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面临新旧知识的交替,所以自学与自省在这个学科中就变得更加必不可少。下面举几例我在教学中的应对方
一、教材分析    《舞动的圈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教材向我们展现了20世纪  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米罗那充满幻想的奇妙艺术。由于米罗画自由活泼、想象奇特,在幼儿与小学阶段常常是最先被学生了解的世界级绘画作品。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拓宽五年级学生的艺术视野,拉近其与艺术大师及作品间的距离。    二、教学目标    1.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欣赏艺术大师米
每学期开始都会有绪言课,但是绪言课历来并不受重视。教师一般交待完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讲一下学习规范就结束了。作为一名从事了多年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我认为绪言课非常重要,需要精心准备。因为绪言课的效果好坏,会影响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态度。  一、充分认识绪言课的重要性是上好绪言课的前提  《算法与程序设计》(高中教科版选修)主要培养学生通过编程加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绪言课以课本中的“前言”为
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并没有成为阻碍沟通交流的羁绊,反而在网络环境下转化为相互学习的资源和原动力。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饶有兴趣地用技术促进有意义的学习,潜移默化地发展适应21世纪需要的现代技能和思想。    “神奇的小水塘——小水塘生态作用的探究”是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协作学习项目,由广东深圳市福民小学、甘肃平凉市东大街小学、平凉市新民路小学和兰州市秦安路小学共同协作开展。来自南北不同地区的五至六年
一、教学设想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是北京版历史教材在新课改后出现的新篇目,其丰富的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本节课为网络探究课的第五课时——成果展示课。前四课时为探究阶段,即通过课前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兴趣点,再根据学生兴趣将其分为衣、食、住、行、娱乐节庆五个组,每个组通过讨论,确定探究问题,然后上机收集资料、制作演示文稿。本节展示课在已有探究成果基础上,当堂制作一页演示文稿,完成“为当铺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