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含义考释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清照的《一剪梅》曾收录于人教版选修中国散文诗歌欣赏和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其词中有一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直惹人探寻。“独上兰舟”为何要“轻解罗裳”?
  笔者收集分析前代人的集评和赏析,有以下几种看法:一、最普遍的看法是将罗裳注为“质地轻薄的裙子”,将兰舟注为“船的美称”。如:语文出版社《宋词今译》将其翻译成“轻快的脱掉薄罗纱的裙子,独自登上木兰船”。第二种观点则认为,为“独上兰舟”的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这是一首送别词。如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宋词纪事》:“明诚负笈远游,易安作《一剪梅》赠之。”还有一种观点,将“兰舟”解释为“床”,轻解罗裳,是为了上床就寝。因为丈夫不在,所以更加孤枕难眠。這一说法的主要人物是谢桃坊先生,他在《怎样读宋词》中说:“兰舟”当是指床榻。正是因为这些关于“兰舟”不同的看法,“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这一句句意始终有些含糊。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考证,对此句有了不同的见解。认为此句的背景应当为李清照因受父亲李格非政治牵连而归家,在家中想起与丈夫离别那日,自己登船远去的场景。
  一、“兰舟”与“解裳”考释
  1.“兰舟”考释
  要考释这句诗的含义,我们还是先从“兰舟”入手。从词义溯源来看,《述异记》卷下记载:“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兰舟一词,在历代文人的诗文中都以“船”这一义项存在。如唐浑《重游练湖怀旧》“西风渺渺月连天,同醉兰舟未十年”这里是指在练湖泛舟,与友人把酒。“兰舟”是湖心的小船;宋柳永《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是描述出门远行与爱人告别的场景,“兰舟”是远行的船;清龚自珍《过扬州》诗“春灯如雪浸兰舟,不载江南半点愁”也是描述乘船到扬州的场景,这里的“兰舟”仍是远行的船。而“睡眠的床榻”这一义项并无明确的文献记载可以考证,有学者认为“轻解罗裳下”一步应该上床就寝,因此提出“兰舟”可能是“床”,“兰舟”即“兰床”。正是因为有学者是将“轻解罗裳”理解为“解衣”,所以才会有将“兰舟”解释为“床”的说法。“但裳并不是裙,也不是衣。裳是泛指穿着在身体下部的衣服,包括裤、裙和胫衣。在古代,人们为了抵御寒冷和遮挡要害部分穿着裤子,但是由于衣服的形制还不完备,无法遮挡阴私部位,而遮羞功能主要是系在腰间的裳来完成。裤子逐渐发展出有裆的小短裤,其叫做裈。于是裳的障蔽遮羞功能被有裆的裤和裙所取代。但根据中国传统社会的封建伦理思想,女性所穿的裤子是不能暴露在外面的。因此,宋代女性在裤子的外面穿上长裙用以掩盖。因为裤子便于活动和劳作,故在宋代社会中的下层女性多穿着裤子来劳动。形制简单的裳并没有被宋代女性淘汰掉,只是慢慢的从日常生活所穿的常服中退出,进而成为礼服的主要形式。”(田天《宋代女子服饰及其文化蕴涵》29页)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裳是为了掩盖裤子,但在宋朝,不少下层女性也会穿着裤子劳作。并且裳是系在腰间,可见是可以解开的。因为解掉裳,单独穿裤子并不是不可以,所以解裳也不是解裙,因为宋代女性的裙已经是有各种样式,并且与裳截然不同的衣物。易安也不会用“裳”去代替“裙”的表达。
  2.用作“床”不符合易安的写作风格
  其次,从易安的写作风格来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女子轻轻解衣上床,入寝的过程描绘得如此详细,未免流于轻浮。她曾评论柳永为“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认为柳永的词格调不高。柳永词风艳丽,写相思憔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易安写相思确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如此,易安是不会让自己的诗句有轻浮之感的。她虽闺怨之作甚多,却也只含蓄点露过“半夜凉初透”之语。更何况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已经点明了光滑如玉的竹席冰凉,这里已经是对卧具的描写,用字精简的她是不会再补一笔独上床榻的。高青在《语文教学通讯》上提到:“凉生枕簟泪痕。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认为其的意境与“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致,用以佐证“兰舟”即“兰床”。笔者认为两句词的意境并不完全一致。当时的情景是解衣欲睡时,起身问婢女时辰。且这首词更加凸显了易安用字的精简。前文提了“枕簟”后文也未提“床”,虽然也是解衣,读来也不像“轻解罗裳,独上兰床”一般香艳轻浮。
  有学者释“兰舟”为“床”,认为这是一种优雅的提法,直接用床不够美感,会破坏诗歌的意境。古代的床榻,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珍贵硬质木材所制,如黄花梨、紫檀;另一类为白木材质,此类床榻或髹漆、或贴金、或镶嵌。常见的七种珍贵木材有“黄花梨木、小叶紫檀、金丝楠木、铁梨木、影木、沉木、柟木。”这些都是制造家具的主要木材,用来作床在富贵人家也不少见。任何一种木的名称用作床的雅称,读来也十分优雅,易安没必要用“木兰树”来代指“床”。其实易安自己也会以“床”字入词,如《孤雁儿》里“藤床纸帐朝眠起。”床也可以有优雅的味道,“藤床”读来便有休闲安逸的气息。而此处的“兰舟”显然也不是为了意境,而生造出来替代“床”的词,完全可以用“玉枕纱橱”这个床的部分,来代替“床”这个整体,既符合用韵,也符合用词。
  3.不是为了追求音律和谐
  由此可见,“兰舟”定是一个专有名词。易安对“舟”这个意象其实是有些偏爱的,她的早期的诗大多与舟相连:“兴尽晚回舟”“也拟泛轻舟”,用舟指代船,并不是一个错误的联想,但让人感到疑惑的是,易安为何一定要用“兰舟”这个意象?她若是泛舟出游,用“独上轻舟”“独上扁舟”为何不可,是为了追求音律和谐吗?我都知道易安写诗作词追求一向讲究音律和谐。在《词论》中,她开始先讲了一个李八郎曲江歌唱的故事,以此来说明音乐的力量,进而说明歌词所具歌唱性、音乐美的特点和魅力。谈到柳永“变旧声作新声”时能“协音律”,而苏轼等人和王安石、曾巩的不“知”词,正是因为不协音律,取消了词体独立性,把词写成了“句读不葺之诗”。易安如此追求诗词韵律和谐,那有可能为了音律和谐,她故意用“兰舟”来指代“轻舟”或“小舟”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剪梅》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兰”是平声,而“扁”和“轻”也都是平声,用这二字,音韵是和谐的,所以不存在以“兰舟”来促使音韵和谐的情况。“扁舟”和“轻舟”都是体积较小的船。“兰舟”便不是平常易安喜欢出游的小舟了。先前提到,“兰舟”的意象是“船”无异,如果不指小船,那到底是什么?
  再回到“兰舟”的本意上——“木兰舟是一种巨型的远洋海船”。《岭外代答》中记载,它的“帆若重天之云,舵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不忧巨浪,而忧浅水。”所以那時“言船大者,莫若木兰舟也”。木兰舟以体大,可载六七百人,结构坚固、抗风浪强与海员航海技术的娴熟闻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上。而在其余诗篇里,只要提到兰舟,总是有离别和远航之意。如柳永《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明梁辰鱼《浣纱记·打围》“兰舟渡,万紫千红,闹花枝浪蝶狂蜂”;清龚自珍《过扬州》诗“春灯如雪浸兰舟,不载江南半点愁”;范仲淹《与人约访林处士阻雨因寄》“蕙帐未容登末席,兰舟无赖寄前汀。”离愁别绪在诗歌里,借“兰舟”委婉传达。由此可见,“兰舟”这个意象多象征离别远行之意。
  二、“独上兰舟”之人
  是谁远行呢?这里就要从易安的人生经历来分析,有部分学者观点受《琅媛记》的影响,认为《一剪梅》作于离别之时:“易安结婚未几,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即在赵明诚独上兰舟之际,易安送其远行,作《一剪梅》赠之,这个观点在学术界早已被否认,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中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但赵明诚之父赵挺之与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却是政敌。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朝廷内排挤元祐旧臣。李格非因名列“元祐党”,被罢官。《宋史·李格非传》:“提点京东路刑狱,以党籍罢。”根据元祐党人“不得与在京差遣”的规定,李格非只得携眷返归明水原籍。“李清照上诗给赵挺之,请求援助。赵挺之不为所动,甚至还向宋徽宗进言,提出‘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的建议,又慷慨陈词必须这样做的理由,并进一步将禁婚令扩大化(赵挺之家与皇室本不为一家),把过门两年的李清照遣离京城。”(陈祖美《李清照评传》:57-60页)
  宋京城在汴京,虽然是在北方,但当时汴河、慧民河、广济河和金水河是主要的运河,而京畿地区和河北地区的水运也相当发达。李清照被遣送回明水(今山东章丘),由于和赵明诚生活朴实,选择运输价格较低的水路再转陆路,也未尝不可。易安因此被迫离开丈夫,而写下不少诗篇。《一剪梅》约是作于此刻。我们也得以明白,踏上远行的“兰舟”的人,不是赵明诚,正是李清照。被迫归家,颠沛途中,自然是要解下罗裳这样精致的物什,穿着宋裤,使旅途更加方便。被迫还乡,却不能与丈夫一同离开,只得依依惜别。在这个深秋的夜晚,易安又想起了昔日离别的场景。自己独自一人归家,不由得想念丈夫给自己的家信,最后等到了雁字回时。
  这首词,上片实中有虚,易安收到了丈夫的书信,不由得想起远方的丈夫,一种相思两处愁。下片便是通过对“落花流水”的虚写,表现自己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弇州山人词评》“都来此事,眉间心闺恨者不能也。”这两句诗本来出自范仲淹的《御街行》:“眉上心头,无计相回避。”被易安一化用,更多了几分女子缠绵的情思。
  如此我们便可得出结论,易安并不是愁苦难捱出门泛舟了,她自己曾写过“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以往是少女的时候,驾舟无忧无虑,可以“兴尽晚回舟”,如今她饱尝相思之苦,哪里有心思去泛舟呢?只是自己孤身一人,又想起了自己与丈夫分别的场景而已。自古写诗贵在虚实结合,这首词便是虚实结合的典范。这样一来易安在深秋回忆离别过往,又在收到丈夫的家信的夜晚,辗转难眠。想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丈夫何尝不是也深切思念着自己呢。读至最后,读者也忍不住会心一笑了。
  以上仅是笔者对“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浅薄看法,不敢妄下定论,仅希望能给语文教学课堂提供一种新的解读方式,诸多不成熟之处,还望包涵。
  参考文献:
  [1](宋)李清照著.徐培均笺注.李清照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刘瑜.徐洪佩辑著.漱玉词全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09.
  [3]刘源.谷岩.易欣.释“床”说“榻”——中国古家具床、榻之辩.[J].美术与设计.2015.04.
  [4]高青.轻解罗裳为哪般——再议李清照一剪梅之“兰舟”句[J].语文教学通讯.2011.
  [5]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6]宋姝瑶.北宋北方地区交通与经济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3:13.
  [7]陈祖美.李清照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09:57-60.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妊娠期梅毒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通过对本院收治的23位妊娠期梅毒患者的研究,对各项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有效实施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妊娠期梅毒患者的严格隔离,心理
实践的发展往往给原有的理论注入新的活力。如果说,近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社会主义理论的一般讨论预演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前奏.那么,进一步探索将会揭示其
一、董一菲"诗意语文"相关理论阐释(一)"诗意语文"内涵阐释"诗意语文"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如此解释说:"‘诗意’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1],诗意能给人的心
对利用小波变换法对天津引滦原水中日检测叶绿素(藻类表征指标)构成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变换,将原始序列分解为5个低频和较低频的周期性小波系数和3个高频的“噪音”小波系数,发现5
在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认证过程中,认证机构需要通过环境监测判断申请认证组织的污染物排放是否达到环境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指出在ISO 14001认证中的环境监测,存在着监测项目不充分、监测过程偏离技术规范、监测机构没有相应资质和审核员缺乏环境科学与技术知识等问题,以及认证机构不能有效利用环境监测这一手段评价申请认证组织的环境行为,提出了应充分识别环境监测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新的教育教学评价理念与初中作文教学的链接,关注初中作文批改评语的应用,提升初中作文批改语应用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此,要分析当前初中作文批改语存在的问题,探索初中作文批改语的应用细节和举措,提升初中作文批改评价的有效性。   初中作文批改语的应用是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或文字的一种评价方式,是初中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重视初中作文批改语的应用,使之具
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的重要一员,刘少奇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酷爱学习,特别勤奋。在数十年不平凡的革命生涯中,他从不懈怠,始终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手不释
阅读是一件让人感受“幸福”的事情。尽管语文课标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在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仍然必不可少,必须让学生真切地通过“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来达成学习目标,实现阅读的“幸福”。我以为,做好以下两点是必要的。  一、引导学生认识阅读的重要意义,引发阅读愿望  对低年级学生讲阅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必定要通过一些小的、恰当的时机,如对学生来说具体
目的研究探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内容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为对照组;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进行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在急性期和缓解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所收治的5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别实施急性期护理、缓解期护理、出院指导。结果58例患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