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文档转换
企业服务
Action
Another action
Something else here
Separated link
One more separated link
vip购买
不 限
期刊论文
硕博论文
会议论文
报 纸
英文论文
全文
主题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期刊论文
射频消融治疗左心室脂肪瘤合并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射频消融治疗左心室脂肪瘤合并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19820604
【摘 要】
:
心脏肿瘤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临床上较罕见。由于手术切除难度大且效果欠佳,导致此类室速的治疗较为困难。本文报告1例心肌脂肪瘤引起无休止室速的病例。
【作 者】
:
张炜
郑黎晖
陈文生
牛国栋
姚焰
【机 构】
: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一病区,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一病区,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发表日期】
:
2010年14期
【关键词】
:
室性心动过速
左心室脂肪瘤
射频消融治疗
心脏肿瘤
手术切除
室速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下载此文
赞助VIP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脏肿瘤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临床上较罕见。由于手术切除难度大且效果欠佳,导致此类室速的治疗较为困难。本文报告1例心肌脂肪瘤引起无休止室速的病例。
其他文献
经颈内静脉升级常规起搏器为心脏再同步治疗一例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以明显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逆转心肌重构,降低心力衰竭住院率和病死率,疗效显著。对于符合适应证的大量既往植入常规起搏器或除颤器的患者,如何升级为CRT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升级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是静脉狭窄或闭塞和原电极导线的处理。本文报道1例经颈内静脉升级常规起搏器为CRT,探讨起搏器升级过程中的导线处理问题。
期刊
心脏再同步治疗
经颈内静脉
起搏器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电极导线
生活质量
运动耐量
心肌重构
我心向党不迷航
打开社区微信公众号,看到了一篇介绍社区新党员的文章。这些年轻人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他们身上,我似乎看到了自己年輕时的身影,当年我的入党经历又浮现在眼前。 1982年,我高考进入了海军潜艇学院。临行前,父亲叮嘱我:“到了军校要好好学习,好好表现,争取早日入党。”我牢记父亲的话,把这当成梦想。那时我们的学员队有许多来自部队的老兵,其中不少是党员,像我们的班长和副班长。每当学员队参加
期刊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由中华医学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办、福建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年会”将于2010年9月16日至19日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期刊
中华医学会
心电生理
学术年会
起搏
征文通知
国际会议中心
福建省医学会
用心电生物学的理念和方法研究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病率高,危害极大.世界著名的心脏病学权威Braunwald教授将房颤列为21世纪心血管界首先要攻克的两大疾病之一.国内外对房颤的研究已超过100年,虽然在其发生机制及防治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迄今为止仍未完全阐明其发生和维持机制,更缺乏真正有效的防治方法.
期刊
心电生物学
理念
方法
心房颤动
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痉挛(CAS)诱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998年7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入住本院的16例CAS患者,CAS的诊断根据病史和症状,结合标准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定。结果16例患者CAS发作时伴有心绞痛和心电图ST段抬高。全部病例均合并缓慢性和/或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中缓慢性心律失常6例,二、三度房室阻滞5例,窦性静止1例;快速性心律失常12
期刊
冠状动脉痉挛
心律失常
地尔硫[艹卓]
73年前的入党志愿书
2013年,我的父亲彭立富去世。我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他1948年写的入党志愿书。这份入党志愿书已经泛黄变脆,稍一触碰就会碎。上面入伍前经历栏内填的是“十三岁放牛,二十岁参加部队”;支部介绍人意见栏内“战斗勇敢”4个字清晰可见,还有部队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同意入党,候补期三个月”的签字和红印章,背面有入党介绍人3个月后向上级党组织出具的“我支(部)召开支部大会大家同义(意)该同志转为正式党员”
期刊
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脏性猝死
心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全球的社会问题,2005年WHO公布的数据表明,在全球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1700万人群中,心脏性猝死(SCD)占40%~50%。根据AHA提供的资料,美国发生SCD为每年25~45万例。Framingham研究资料显示,26年间的猝死占所有原因死亡的13%,在冠心病患者的死因中50%为猝死。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患者约为54.4万人。
期刊
心脏性猝死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患者
社会问题
研究资料
数据表
心房颤动相关危险因素的新认识
心房颤动(房颤)在发生机制上决不仅仅是一个电生理方面的问题。由于造成房颤的基质和机制仍不是非常清楚,即使进行了肺静脉隔离消融,房颤治疗的结果也不能令人满意。最近的研究还发现房颤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脂联素/瘦素、胰岛素增敏剂等有关,本文就有关房颤一些危险因素的新认识做一介绍。
期刊
相关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
胰岛素增敏剂
肺静脉隔离
代谢综合征
生理方面
糖尿病
脂联素
心律失常的分子机制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心律失常是全世界非常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重大疾病防治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国内外学者在药物、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等心律失常治疗领域不懈努力,取得瞩目的成就。而基因治疗是当今生物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是早期干预心脏病的新手段,也是当今“再生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心律失常治疗
基因治疗
分子机制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公共卫生问题
射频消融术
心脏起搏器
重大疾病
减少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T波误感知的一种新方法
患者男性,47岁。因反复咳嗽、胸闷10个月入院。既往体健,无晕厥史,无家族性心脏性猝死史。血压120/78mmHg(1mmHg=0.133kPa)。入院时12导联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电轴左偏,QRS时限110ms,QT间期约410ms。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3mm,左心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射血分数为0.27,E/A〈1,二尖瓣轻度反流。
期刊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感知
T波
左心室壁运动
心电图示
心脏性猝死
心电轴左偏
其他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