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大计——关于农民教育工作的三点建议

来源 :前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教育工作,覆盖面最大,关系八亿农民素质的提高,是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从基层的实际情况看,农民教育工作依然存在着重视不够、体制不顺和手段落后的问题,依然是国民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必须进一步予以重视和加强。
其他文献
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毛泽东一直为接班人问题所困,但在有生之年,他始终未能解决这一问题。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在世时,党的最高组织也没有就这一问题形成制度。刘少奇是党内最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把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并指出,必须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
城镇化可以理解为是城市化的另一种表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的定义,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
梁启超在1903年之后从发明新道德转向宣扬王学。此一转变,一方面受日本阳明学与大和魂精神的影响,企图建构新民以追求富强,但另一方面亦有深厚的传统学术之根基。对任公而言,
一、历史教育中的情感与理性有老师反对“教历史就是要教给学生如何理性地分析历史,不要掺杂个人的情感”。提出“学历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通过学历史‘学会行动’,将历史的知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第一个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在学习《决定》的过
期刊
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发生着急剧嬗变,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构成要素也进行着深刻的分化、重组和调整,给社会建设与管理带来大量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
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时代的。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只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武装全体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