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辟谣101条”引发质疑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uan0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某知名医学科普平台发布号称“全网最强辟谣101条”的帖子,对社会上常见的约100条关于医疗养生方面的谣言进行了逐项辟谣。这样对“养生帖”大规模辟谣,確实算是“强音”,该帖也因此广为传播,有报道还称“网友将最强辟谣101条分享到家庭群被踢出群聊”。只是多数人没料到,这个辟谣帖很快就遭到了质疑。某知名论坛上有人对该辟谣帖“反辟谣”,列出其中十处“误区”并进行“纠错”。双方观点对垒,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
   谣言可以不拘形式、不择语言,可以“满口跑火车”,但辟谣若选用相同的语言和形式,很可能被认为不严谨。谣言期待争议,但辟谣一旦出现争议,就可能被全盘否定。“最强辟谣101条”之所以引发质疑,原因就在于部分措辞不太严谨,语气也过于绝对。仅一次性地回答上百个问题,如此快速回应是否经历了严谨的论证这一点,就会引发不小的质疑。
   “最强”等谣言帖里的常见用词,放在辟谣帖里就显得很不恰当。正如质疑者所言,这个辟谣帖仿佛“一百毫升水里加了几毫升的墨汁,整杯水都变得不再干净”。从中可以看出,民众对于辟谣具有很高的要求,不仅绝对化、说教式的语言不能存在,有时甚至因语言稍显活泼,也可能引发争议。我们对于真理的追求,固然应永不止步。但是对科普平台的辟谣内容,在要求其坚持客观、科学之外,对其瑕疵之处也不妨抱以宽容和理解。
其他文献
这天,天刚蒙蒙亮,喻利军的爱人宋云就追着他的背影来到码头送饭。从大年三十开始,她每天都踩着第一缕阳光给丈夫送来热气腾腾的早餐。这个新春,喻利军又一次放弃了休假,像往常一样每天早上5时起床,扛着设备来到码头。一年365天,每天的观测数据都不同,他的脚步也几乎从不停歇。   喻利军的笔记本封皮已磨得斑驳,随手翻开一页,都能看到密密麻麻的数据。这样的笔记本喻利军有上百本,他曾经从几万组数据中探寻出一个量
期刊
当代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基本事先都由长辈安排好,但一个人要想终身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便是责任担当,正所谓“无担当,无以立”。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宠爱导致孩子骄纵,没有担当,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面对困难,容易退缩;面对诱惑,难以抵制。   曾有这样一则新闻:一男生因一女生不答应自己的追求而怒将对方毁容。很多人看到这则新闻都痛心于这名男生的不理智,不仅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经常被告诫:不要过分关注自己的外表而忽视了内在品质和能力的培养。但也有人说:你的形象,就是你自己的名片,没有人有义务透过你自己都不在意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作成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内在修养与外在形象的辩证关系,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广泛讨论
期刊
如此清、润、暖的冬天恐怕也只有湘南才有吧!   走在路上,听着雪花唱歌的声音,发出“沙沙”的声响,沁人心脾。雪花从身后飘过,轻轻地吻着我的脸,痒痒的。雪花是清纯的,也是纯洁的;雪花是柔软的,也是轻巧的;雪花是可爱的,也是唯美的。雪花没有蒲公英的优柔寡断,也没有沙子的咄咄逼人,它是善解人意的。雪花从天空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在湘南的天地里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北风吹来,寒风刺骨,让人瑟瑟发抖。
期刊
传统与新潮是文化圈中永不过时的话题。这两者看似对立冲突,实则能辩证共存,相得益彰。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个话题呢?笔者认为,无非三步:怀古、纳新与创新。   心怀传统,显文化自信。古有孔子提出“华夷之辨”,今日中国再提“文化自信”。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的深刻把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身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当有此自信,而这种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8年10月27日上午,在重庆万州的一辆公交车上,一女乘客因为坐过站,不顾交通规则,无理要求司机停车。随后两人发生激烈争执,女乘客不断骚扰、击打司机。无奈之下,司机用右手抵挡、还击,十余名乘客无一人阻止,最终导致车辆失控坠入江中,车上15人全部溺亡。   惨剧发生后,人们对此议论纷纷,社交媒体刷屏。有人批评挑起事端的女乘客,有人批评不负责任的公交司机,也有人批
期刊
新铺的马路又宽又平坦,路两侧一辆车都没有。房屋也格外整齐,灰墙青瓦古老安静。路边空地上“见缝插针”地建起口袋花园,生机盎然。抬头,天空也是透亮的,毫无遮挡。傍晚,这里便会变成运动场。这里,是北京西总布胡同,一条“不停车的胡同”。   西总布胡同,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胡同9号院曾为国民党元老李济深、桂系将领李宗仁旧居,著名的铛铛车诞生于此,著名汉学家费正清曾居住在21号院内,胡同27号原为李鸿章祠堂
期刊
1981年,25岁的张英善主动向林场提出承包育林,一口气就包了50多亩地。为了种好树,张英善每天凌晨2点多就扛着树苗进山,山路崎岖,最远要走近2个小时;为了抢时间,他在山上一待就是一天,馒头就点水就是全天伙食;春天林区湿度大,一天下来,衣服就没有干的时候……   种树是个纯手工活儿,最遭罪的还是他那双手。“一天得种1000多棵树。”一天种1000多棵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张英善的双手要在土里反复插上
期刊
文化传承可以很“潮”很时尚  朋友圈里流传着一段动画:明成祖朱棣从画像中跳出来,唱着Rap,玩着自拍,用微信、QQ等与后宫和大臣联络……大家已经习惯了故宫的守正出奇,所以这么“潮”的创意让一众网友直呼“萌化了”。600岁的故宫,正在与互联网亲密接触,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萌化了”,是网友对此认同和接受的表达词。故宫的文化传播创意虽然稚气,虽然天真,但却充满了干净纯粹的无畏和无惧,用互联网网住
期刊
日前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8)》显示,在所有年龄段中,21~30岁的年轻人在“当前获得体验”一项得分最高,在“未来获得预期”一项同样位居前列。报告澄清了社会对青年的一些误读,也显示出中国青年不甘平庸、锐意进取的积极心态。  获得感主要指民众在社会中通过努力,从而获得提升、肯定和奖赏之后的认知体验。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获得感早已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涉及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