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怀古, 何以纳新?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NALDO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传承可以很“潮”很时尚
  朋友圈里流传着一段动画:明成祖朱棣从画像中跳出来,唱着Rap,玩着自拍,用微信、QQ等与后宫和大臣联络……大家已经习惯了故宫的守正出奇,所以这么“潮”的创意让一众网友直呼“萌化了”。600岁的故宫,正在与互联网亲密接触,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萌化了”,是网友对此认同和接受的表达词。故宫的文化传播创意虽然稚气,虽然天真,但却充满了干净纯粹的无畏和无惧,用互联网网住了无数网友的心。故宫是中华文明之集大成者,既有巍峨的宫殿、精美的古玩,也有浩瀚的史料、庞大的藏书。如果没有交流,多彩的中华文明因子只能沉寂在深宫大院之中。唯有交流互动才能真正激发价值,文明的成果才会得到后人的尊重和珍惜。
  故宫的“潮”创意折射出其对文化发展历史与现实的理性定位,对传统文化的礼敬与自豪,对当下文化发展道路清晰的认识,对文化传播创新能力的关注与确信。这是一股子气,是与时俱进的勇气,是勇于探索的气势,是尊重个性的气量。它让人感受到一种感染的力量——文化传承也可以自信,也可以很潮,也可以很时尚。
  文化传承要“守正”不忘本。我们是火药、造纸术、指南针、活字印刷发明者的后代,也是长城、大运河建造者的子孙。中华文明曾使我们的民族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其中蕴含的价值传承让这个民族走过五千年的历史风尘,至今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回望历史,看着一个个活跃在往昔时空中的名字,我们不禁为中华民族而感到自豪。高度的历史荣誉感,强烈的现实责任感,宽广的时代眼光,要求我们珍视中华文化传承,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
  文化传承要“出奇”领潮流。中华文明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田,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既不断地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又不断地与时俱进。文化传承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毫无疑问是一个相当正确的姿态,其本身就包含着与当下的实用相结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思想。唯有“接地气”才能得民心,比如在泛娱乐化的时代,用互联网的技术来传承中华文明无疑是一种“潮现象”。只要不忘初心地去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那么创意必然会受到网民的欢迎。
  文化传承可以很潮很时尚,并不仅限于“互联网+”这种形式,不然很容易成为噱头。文化传承的创意是多元的,想象力是最大的资源。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公共服务机构,以及非遗组织、传统城镇和乡土村落,都应该“蛮拼”起来,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梳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同时,可以开展各种线上线下的文化传承活动,关键是要采用人们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方式,让馆藏的文物、土地上的遗产、古籍里的教诲、身边的民俗活起来。文化传承的实质就是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亲近文化瑰宝,领悟其中永恒的文化价值,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与向心力。
  (选自“中国文明网”2016年7月14日,有删改)
  【核心要点】
  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統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我们要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其他文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養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在六大素养中,你认为当代中学生最需要哪一种素养?请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期刊
一、多措并举,积累事例   只有尽可能多地积累事例,“胸中有丘壑”,下笔时才能文思泉涌,左右逢源。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要像蜜蜂那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1.拥自然入怀。风的私语,花的叹息,飘洒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跃动在湖面上的一抹斜晖;日月星辰、山峰河流,乃至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妙音符,只有用敏感的心及时捕捉,才能谱写出一
期刊
这天,天刚蒙蒙亮,喻利军的爱人宋云就追着他的背影来到码头送饭。从大年三十开始,她每天都踩着第一缕阳光给丈夫送来热气腾腾的早餐。这个新春,喻利军又一次放弃了休假,像往常一样每天早上5时起床,扛着设备来到码头。一年365天,每天的观测数据都不同,他的脚步也几乎从不停歇。   喻利军的笔记本封皮已磨得斑驳,随手翻开一页,都能看到密密麻麻的数据。这样的笔记本喻利军有上百本,他曾经从几万组数据中探寻出一个量
期刊
当代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基本事先都由长辈安排好,但一个人要想终身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便是责任担当,正所谓“无担当,无以立”。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宠爱导致孩子骄纵,没有担当,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面对困难,容易退缩;面对诱惑,难以抵制。   曾有这样一则新闻:一男生因一女生不答应自己的追求而怒将对方毁容。很多人看到这则新闻都痛心于这名男生的不理智,不仅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经常被告诫:不要过分关注自己的外表而忽视了内在品质和能力的培养。但也有人说:你的形象,就是你自己的名片,没有人有义务透过你自己都不在意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作成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内在修养与外在形象的辩证关系,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广泛讨论
期刊
如此清、润、暖的冬天恐怕也只有湘南才有吧!   走在路上,听着雪花唱歌的声音,发出“沙沙”的声响,沁人心脾。雪花从身后飘过,轻轻地吻着我的脸,痒痒的。雪花是清纯的,也是纯洁的;雪花是柔软的,也是轻巧的;雪花是可爱的,也是唯美的。雪花没有蒲公英的优柔寡断,也没有沙子的咄咄逼人,它是善解人意的。雪花从天空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在湘南的天地里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北风吹来,寒风刺骨,让人瑟瑟发抖。
期刊
传统与新潮是文化圈中永不过时的话题。这两者看似对立冲突,实则能辩证共存,相得益彰。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个话题呢?笔者认为,无非三步:怀古、纳新与创新。   心怀传统,显文化自信。古有孔子提出“华夷之辨”,今日中国再提“文化自信”。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的深刻把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身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当有此自信,而这种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8年10月27日上午,在重庆万州的一辆公交车上,一女乘客因为坐过站,不顾交通规则,无理要求司机停车。随后两人发生激烈争执,女乘客不断骚扰、击打司机。无奈之下,司机用右手抵挡、还击,十余名乘客无一人阻止,最终导致车辆失控坠入江中,车上15人全部溺亡。   惨剧发生后,人们对此议论纷纷,社交媒体刷屏。有人批评挑起事端的女乘客,有人批评不负责任的公交司机,也有人批
期刊
新铺的马路又宽又平坦,路两侧一辆车都没有。房屋也格外整齐,灰墙青瓦古老安静。路边空地上“见缝插针”地建起口袋花园,生机盎然。抬头,天空也是透亮的,毫无遮挡。傍晚,这里便会变成运动场。这里,是北京西总布胡同,一条“不停车的胡同”。   西总布胡同,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胡同9号院曾为国民党元老李济深、桂系将领李宗仁旧居,著名的铛铛车诞生于此,著名汉学家费正清曾居住在21号院内,胡同27号原为李鸿章祠堂
期刊
1981年,25岁的张英善主动向林场提出承包育林,一口气就包了50多亩地。为了种好树,张英善每天凌晨2点多就扛着树苗进山,山路崎岖,最远要走近2个小时;为了抢时间,他在山上一待就是一天,馒头就点水就是全天伙食;春天林区湿度大,一天下来,衣服就没有干的时候……   种树是个纯手工活儿,最遭罪的还是他那双手。“一天得种1000多棵树。”一天种1000多棵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张英善的双手要在土里反复插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