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练赛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950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练赛评”,这四个环节即独立又密切联系。因为学就是学习单一的身体动作,即课堂的教学内容;练就是把学习的单一身体动作与体能技能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以此达到课堂教学效果;赛就是在游戏或比赛中加强巩固所学的单一的身体动作练习,以此达到单一身体动作的运用能力;评就是对学生的学练赛进行逐一评价,以此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对“学、练、赛、评”内涵的分析可以看出,学与练体现的是身体健康领域的目标,赛与评体现的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的目标,这四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评”统领“学、练、赛”。
  1 当前学校体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学生体质方案提升不够精准
  谈起体质问题,不仅需要了解学生整体体质现状,要全面提升,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把握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必须采取个性化提升方案,在精准测量、精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精准施策,而不能全校或全班同一种方式促进体质健康。这种大统一的做法难以切合每个孩子的体质短板进行精准干预与提升。如体育课上全班做同一种体能练习,而学生实际所需要的体质提升项目并非完全一致,又如全班乃至全年级或全学段布置完全一样的体育家庭作业内容等。大统一的工作好做,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其根源在于,有的孩子耐力不足,有的孩子力量差,还有的孩子柔韧素质、协调能力弱等,因此,缺乏“以人为本”量身定做的体质促进施策方案就难以达到人人受益。
  1.2 学生自主锻炼习惯未形成
  假如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一定是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以后,能够每天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才能达到更有效的促进。然而,锻炼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也非轻而易举。无论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锻炼,还是被动强制性有抵触情绪偷懒式的锻炼,或是除了学校体育课、大课间以外从不自主参加任何课外、校外体育的局限性锻炼,都难以真正发挥体育促进体质健康的功效。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某种意义上要胜过于任何强制性锻炼措施。
  2 “学练赛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2.1 以学为本,掌握技术要点
  设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是关键。教师在设计单一身体练习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度和可操作度,练习方法要多样化,让学生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也就是一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即单一的身体练习。完成这一要求的前提就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旦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增强体能就会事半功倍。
  以“立定跳远”教学为例,老师在教授单一身体练习时,蹬摆、收腹巧用了弹力带器材。如果让学生做单一的徒手动作,恐怕做两组练习学生就厌烦了,老师巧妙地使用了颜色鲜艳、带有刻度的弹力带,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很高。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进行了单人弹力带预摆练习、静力性提膝收腹练习、主动提膝收腹练习,再到4人一小组配合的动力性提膝收腹练习,学生在体验的学习中掌握了“一摆二蹲三跳起”动作,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也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
  2.2 以练促学,拓展技术组合
  掌握了单一的身体动作练习后,合理对单一动作进行组合,让学生在组合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技术动作,同时发展技能和体能。巧妙地对单一动作练习进行合理组合是关键。水平三学生跳不远的原因主要是蹬摆不协调、不会用力,起跳腾空后不会提膝收腹,导致学生跳不远。
  同樣以“立定跳远”教学为例,老师开始让学生独立练习弹力带蹬摆、静力性提膝收腹、主动性提膝收腹等练习,然后过渡到两人配合的练习,让学生明显体验徒手练习和用弹力带练习的不同感受,充分体会蹬摆后向上发力的感觉,最后再过渡到四人一组的主动性提膝收腹合作练习。围绕立定跳远的重点,老师用递进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练习,用弹力带蹬摆练习+弹力带提膝收腹+完整的立定跳远的核心组合动作练习,变换多种练习方式,反复操作,提高巩固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学生通过切身的感受,体验立定跳远的诀窍。练习过程中,单一和组合的练习促进了技术动作的学习和强化,进一步巩固学生技术动作的形成,逐步让学生的动作达到自动化。
  2.3 以赛促教,创设实战情境
  比赛就是让学生在真实比赛场景中展示自己本节课所学习的技术技能,目的就是为了激励、交流、进步、展示,随着学生对立定跳远动作的掌握,如果重复进行组合动作的练习,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为了更好地激发和稳定学生的兴趣,融入跳远比赛是必不可少的。
  2.4 以评统领,搭建平台展示
  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评价不可或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预设学练标准,搭建不同的平台让学生展示,通过自评、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让学生明确动作技术标准。评价时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强调发展性评价,这种评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明确学习目标。
  3 结语
  小学体育教师要深刻理解“学、练、赛、评”的递进关系,真正把“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贯穿课的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实现“学、练、赛、评”一体化。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瓦市小学)
其他文献
人民网北京 4 月 1 日电 (欧兴荣)2021 赛季中国足 球三级职业联赛第一阶段分组情况今日下午出炉。中超 16 个队被分到两个赛区进行比赛,广州队、广州城和深圳队 均被分到 A
期刊
跳绳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项体育活动,是以四肢肌肉活动为主的全身运动项目,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有氧运动,具有很好的锻炼价值。研究证明经常练习跳绳,对于促进运动器官和内脏机能以及脑功能的训练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体育大课间活动具有时间长、活动内容多、形式灵活、练习强度大的特点,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
期刊
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提出新要求,强调以创新为前提,搭建全新的课堂空间,目的是为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将“竹竿舞”应用到中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对“竹竿舞”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发现“竹竿舞”的应用丰富了体育教学资源、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且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通过资源补充、完善教学过程和丰富课内外活动,让“竹竿舞”的教学价值凸显出来,为中小学生成长提供必要条件。  
期刊
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口结构已经发生变化,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已经发生改变。在当下,我国健身、康复等事业蓬勃兴起,都会严重影响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为体育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由于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体育教育事业逐渐显示出其局限性。因此,高校应对其体育教育进行相应的创新与改革,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转变教学思维,补充体育教学内容,从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事业向前发展。 
期刊
恶性肿瘤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其防治工作是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追溯至《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重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对各阶段、各学科的教学具有深远影响。体育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能,健全学生的人格。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与提升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对此展开深入探讨,同时提出一些积极的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从原来的锻炼身体、提升运动能力变得更加多元化,教师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
期刊
本文对体育教学领域的创新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详细介绍了体育教学创新的内涵,从教学的主体角度和客体角度对体育教学进行了剖析,然后给出了体育教学创新的基本思路,即教育生活化以及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自学能力两方面。最后结合自身经验,给出了几种实现体育教学创新的具体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业竞争的加剧,健康的体魄成为个人是否能够迈向成功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体育教学长期以来致力于传授学生专业的体育知识,引
期刊
目的:研究小儿推拿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缓解期患儿IL-4、IL-13、IFN-γ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选择咳嗽变异性哮喘缓解期患儿60例,治疗组30例,以小儿推拿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药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拓展训练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法,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拓展训练的特点与重要性,以及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以期实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拓展训练在我国初中的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广泛,而初中体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阶段,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培育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而拓
期刊
高校体育的各种教学、科研资源充沛,学生有社会实践的需求。目前,大多数社区的体育场地少且利用率较低、体育指导人才奇缺,导致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不理想,本文尝试借鉴经济中的供给侧改革模式,将高校充沛的资源服务到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中去,为全社会的文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为高校体育教师和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的平台,达成“双赢”!  1 研究背景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