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坚定、党性坚定与理论坚定的辩证关系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63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政治坚定 党性坚定理论坚定 理论学习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在这一特殊时期,面对多重挑战和思想冲击,广大党员干部需要做到政治坚定、党性坚定,其中的关键是理论坚定。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刻把握矛盾中的重点问题,以自身行动推动伟大事业不断向前。

把握政治坚定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讲到,“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这说明,在长征队伍里,即使是一名普通的炊事员也把党的方向问题放在首位。红军炊事员之所以时刻关注党的动向,思想时刻与组织保持一致,主要源于我们党始终把对人民军队的政治指导放在重要位置, 以确保党员步调一致、思想统一。
  广大党员如何把握政治方向,提高思想觉悟?首先要坚定党的理想信念不动摇,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其次要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有助于增强历史定力。最后要建立上下联动体系,提升党的凝聚力以及党在基层的影响力,上级领导干部需面向基层传达指导意见,引导基层解读中央精神,还要了解基层工作实况,帮助基层贯彻落实中央精神。
  政治坚定需要把握一定的前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方向。作为党安身立命的根本,明确政治方向有利于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党性锤炼,始终忠诚于党,充分理解并贯彻党的精神,为党的理想不懈奋斗。在党和国家的事业上,党员要保持旗帜鲜明,不畏惧考验,始终坚定自身立场,对于异质的理论和思想要具备鉴别能力,在大是大非前保持头脑清醒,时刻与党保持步伐一致。二是深入学习。党员干部要重视开展学习,尤其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学习。党员干部应当用更多的时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入、全面且系统的学习,同时还需要身体力行、学以致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要有良好的学习精神和学习习惯,保持恒心,虚心求教,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水平,确保政治坚定和党性坚定,促进党的事业进一步发展。

把握理论坚定,加强理论学习


  党员干部不断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是保证理论坚定的重要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著作不仅是前人对真理探求的成果,更是其政治品德、崇高信仰的体现。阅读经典著作能够引导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崇高的思想境界,并对提升自身的系统分析能力和战略洞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理论学习能够有效指导行动。党员干部需要注重理论学习,以理论原则为指导,促进实践的发展。
  党员干部需要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党规党章深入学习,以理论为基础,优化学习方法,从而保证党员的政治坚定、党性坚定。优化理论学习,需要结合时代特征,对党中央的重要决策部署实时关注,及时学习领会中央文件精神,并强化经典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新的阶段,将会有新的机遇和挑战。党员干部在具体实践中,要以新的作为、要求和使命,不断解决新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此,党员需要时刻注重理论学习,强化自身的理论素养,强化理论根基。理论坚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多次实践中学习、领悟、思考得到的。此外,保证理论坚定,关键是学透、学深、学以致用,促进精神修炼和理论训练的一致发展。理论学习的有效途径是阅读经典著作。阅读著作的原文,可以加强记忆,提升逻辑性,强化对理论的整体把握。加强理论学习,不仅仅是对理论思维的强化,同时也是对人格境界的提升。知行合一是检验理论坚定的重要标准。在理论学习过程中,需要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实践与先进的理论相结合,采取针对性学习,对理论中的精髓部分着重学习,从而对新时代党的事业加深领悟。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并未认识到理论工作的重要性,或是对理论学习持有错误的态度,认为学理论是无用的,导致自身理论素养不足,进而导致工作本领不足,在工作中事倍功半。
  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策略加以解决,切实提升理论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一是避免理论学习“碎片化”,重视“系统化”。从现阶段理论学习的情况来看,有一部分党员并不是不学理论,而是不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系统性、完整性的学习。尽管当前理论学习的形式有了一定创新,如网络在线学习等,但就实际效果来看,理论学习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党员干部难以形成完整的、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知识体系。上述不足,会使得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片面化、简单化,宣扬简单的口号,甚至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跟不上时代,不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分析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开展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要以经典原著为基础,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化的学习,真正引导党员干部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作用和力量,从而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自信,保证理论学习的质量。
  二是结合问题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问题学理论,促进实践与理论的融合。理论可以为问题的分析解决提供指導,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明确关键问题、主要矛盾,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完整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结合问题学理论,能够避免党员干部仅仅依据自身经验和主观想法开展实践工作,增强对实际情况的了解,正确认识客观规律。
  三是理论学习要持之以恒。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不能“囫囵吞枣”,在短时间内掌握所有的理论是完全不可能的。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做到持之以恒,甚至用一生的时间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果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很难保证学习的持久性。缺乏持久性,党员干部就不能真正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就会失去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应当将理论学习当作一种日常习惯,常钻研、常探究,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学、思、行相结合,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不断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政治坚定、党性坚定与理论坚定的辩证关系


  政治坚定、党性坚定需以成熟的理论为基础。为保证行动的前瞻性和有效性,需要首先保证理论的先进性。统一的思想能够使全党步调一致。将马克思主义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党和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原因。新时代,一系列新的战略、新的理念逐步形成,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实践出真知,党始终以先进的理论引领国家的发展。由此可知,政治坚定、党性坚定需要以成熟的理论为基础,正确的理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成功的前提保证。
  政治坚定、党性坚定离不开理论坚定。政治坚定的精神基础是理想信念,政治坚定的灵魂也同样是理想信念,只有保证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确保政治坚定。无论何时,个别党员干部出现背叛、腐败等现象,都源于理想信念的动摇和缺失。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分析矛盾,了解发展形势,展望未来,需要科学的理论;抓住机遇,谨慎防范各种风险,也需要科學的理论。党员干部需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强化理论学习,增强理论定力,在复杂的形势下保证清醒的思维,不犯错误。对于不同矛盾问题能够分清楚主次,及时洞察风险隐患,就是政治坚定的体现。
  党员深化理论武装,有助于强化自身政治坚定、党性坚定。政治坚定集中体现在坚定的政治立场。党在执政过程中,应当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基本立场。在长期实践中,党的政治立场历经考验而愈发坚定。理论学习能够增强自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断强调党员干部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学习。在意识形态领域,面对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其中不乏一些错误的思想,保持理论坚定进而保持政治坚定是党员干部的必备素养。在持续的政治考验中,理论武装的作用被充分彰显。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复杂多变,风险挑战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党员干部更需要保证立场坚定和思想统一。理论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广大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加深理解、优化应用,深入学习和探索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需要以真信、真学为基础,做到真心实意,还需要具备顽强奋斗精神,不断以实践检验真知。
  综上所述,政治坚定、党性坚定与理论坚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政治坚定、党性坚定需以成熟的理论为基础,以理论坚定为前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需要结合新时代的新情况,强化理论学习,对理论做到真正理解、充分理解。同时要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不断检验理论的真理性和有效性。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逻辑及实践方略研究”(项目编号:20AZD01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段云菲、陆翔:《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世纪桥》,2018年第11期。
  ②房业勇:《政治坚定对党忠诚》,《大庆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
  ③项敬尧:《论坚定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三重向度》,《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2期。
  ④王克群:《加强理论修养 主动担当作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重要讲话》,《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19年第5期。
  ⑤刘奇:《新形势下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路径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年第5期。
  ⑥丁黛娆:《试分析普通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路径》,《赤子》,2018年第36期。
  责编/马宁远 美编/王梦雅
其他文献
【关键词】党政干部 国之大者 战略思维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所谓“国之大者”,即事关党和国
【关键词】习近平 国之大者 四个意识 四个自信 两个维护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将“牢记‘国之大者’”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并列起来。可见“国之大者”在总书记心目中的位置是多么重要!那么,究
【关键词】共同富裕 三次分配 税收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習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这其中,支持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
【关键词】体育新经济 体育产业 体育消费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体育新经济是以体育为核心元素,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所形成的新型体育经济活动。它强调通过培育新需求、新场景、新内容、新模式、新产品等,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激活体育消费。如今,体育经济的市场结构、服务流程、资源配置方式乃至市场商业逻辑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首先,体育新经济深度洞察了不同人群的健身需
【关键词】区域经济 省会城市 发展格局 【中图分類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省会城市的分化发展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对省会城市的分化发展及其区域影响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多措并举、因城施策,积极探索以省会城市健康发展带动省域经济发展之路。我国省会城市分化发展的总体态势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新道路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民至上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
【关键词】党史学习 中国共产党 民族复兴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成熟的民族,总是能正确地看待“昨天”,在关于历史的客观认识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总是能准确把握“新的历史特点”,在关于未来的合理规划中为民族国家的发展设定正确的发展路线。对于一个具有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的政党而言,“党史学习”的出场绝非偶然,而是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必然,也是中国共产党以史为师,在“走过的足迹”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共同富裕百年探索实践,是忠实坚守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为指导、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化解共同富裕阶段性难题的光辉典范,是归根到底马克思主义“行”的生动诠释。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 中国共产党 精神谱系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并作出深刻阐释,第一次鲜明标示出党的革命精神的源头起
【关键词】三孩政策 配套措施 托育服务体系 民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识码】A  202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实施全面三孩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正式发布,文件从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以及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三孩配套措施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施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