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随画重在怎么“看”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默画是美术学习是常见的,是绘画的基本功之一,,由于默画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也是学习者感到吃力的项目。绘画除了考察考生的绘画表现能力,还重在考察更为抽象的记忆能力和积累。重要的是提高敏锐的观察能力,就是怎么“看”。同时将锻炼和提高学生直觉的判断力和迅速的表现力。观察是以提高学生的形象记忆力和想象力。因此,本文就如何绘画中理解观察能力浅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默画;专注力;观察力;记忆力;速写
  默写,画史上留下无数这方面的典故,例如南唐画家顾闳中,受后唐李煜之命,入韩熙载府中,观察韩熙载的行止,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观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的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 作画,凭记忆画下了《韩熙载夜宴图》,全画以五个不同的场景绘写南唐中书侍郎韩载夜宴。成功地刻划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体现了作者敏锐细腻的观察力和纯熟畅达的表现力。那么这种超人的记忆力缘何而来?我们只能叹服画家的观察能力和绘画素养。(1)
  一、先整体“看”,贯穿绘画默画的整个过程。
  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观察就没有明确的观念;没有明了清楚的观念,就没有绘画。”观察是人类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智力开发的基础,知识的80%源于观察。(4)美术尤其如此,特别是在素描教学中,观察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
  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与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整体是由局部组成的,而整体又不是与局部的简单组合,局部构成了整体,局部的改变也会引起整体的变化。美术基础训练中的重头戏就是教学生学会“看”,并且是“整体地看”;即把外部世界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所有的现象都是互为关联、互为参照的秩序关系,其大小、形状、方向、前后、色彩、位置色泽……都在视觉的互相比较中得到最终定位和确立。课堂教学的观察与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强调整体观念,并贯穿于整个过程。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物体的表象,大小、形状、色彩、位置……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与参照,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当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时,要求注意所观察的部分在整个人物结构中的关系。我们在这种反复训练中逐步获得了全面的、有秩序的关照能力,它使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形象,都不仅是一个单独的形象,而且是一个处在和其它形象比较中的一个形象。我们的目光逐步从杂乱松散、浮光掠影的状态中上升到一个秩序井然、互为参照的有序状态。也许只要面对画纸,我们就会自觉地找寻一种协调,即整体的协调关系。在素描教学中,最能够体现整体局部的关系,如果刚开始写生就从局部入手,就不能正确的画出比例、形体,这是因为只关注了局部的准确而忽视了整体的准确性。有些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生画素描的时候,要求学生眯起眼睛观察,就是为了让眼睛过滤掉一些细节,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整体的比例关系上。所以整体观察是美术学习中最重要的观察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整体的重要性,形成整体观察的好习惯。
  二..联系“看”与比较“看”,提高绘画的造型能力
  “看”的越细致越深入,越离不开由此及彼的逻辑推理。如画正面的人物坐像,他们往往会凭直觉将人物的下肢部分完全画出,以至于坐着的人画成站着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由此及彼的联想,使不易理解的较为深奥的人体透视关系为低年级学生所掌握。观察力的进一步发展还体现在观察的深刻性和逻辑性。事物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美术学习中要求观察者必须用联系的眼光去分析,还以素描写生为例,当写生时必须随时比较各个部分的比例、形体、明暗,找出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从中确定各部分的比例、明暗关系、形体结构。不注意比较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看到那里画到那里,是不可能把形体比例、明暗关系画准确的。学生的联系、比较意识较差,往往看不到、想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形体、明暗、色彩等造型要素之间的关系,只有用联系的比较的眼光看对象,才能更深刻理解造型规律规律,掌握正确的造型方法。“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5)再如看到前面的车轮,我们就能联想到后面的被遮挡的车轮,看到手腕上的骨点,我们能联想到内在的解剖结构。这种能力一方面来自于生活经验,另外也更多的来自于解剖结构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疱丁解牛,游刃有余,这是因为疱丁看牛,能目无全牛,也就是说在非常熟悉内在组织结构的情况下,观察力能达到洞察秋毫,表里如一的境界。
  三、通过“看”发展记忆能力,提高创造形象的能力
  默画所依据的虽然是我们对形象的感性回忆,对于身边的世界,我们似乎很熟悉。但熟悉到什么程度,常常并不是很可靠的。譬如电脑,我们天天用;手表,我们时刻看,但假如让你凭记忆画出电脑和手表的形状,可能你会觉得它们下子变得非常陌生和抽象,你对它们并没有真的很熟悉。可见在我们平时观察中的浮光掠影和漫不经心。但绘画训练能大大加强我们的形象记忆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6)根据经验,多画速写,特别能增强形象记忆能力。因为绘画中的观察总是既整体概括又深入细致的,而且还伴随着对对象的理性分析。中国画家注重“胸有成竹”,“搜盡奇峰打草稿”, 静观默想,烂熟于心;然后凝神默想,一挥而就。回到我们的美术教学话题上来,在绘画训练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默写练习,反过来一定能使学生在以后的观察中更加深入细致,也更具目的性。观察力和记忆力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小时侯从跟一位老师学画,第一节课便是画老师随手从身边拿出来的一把茶杯,让学生轮流传阅,然后便藏起来,让我们默画其状;画完后老师再拿出茶杯,让你看看是否有错。如今我也已执教美术多年,但我仍然经常拣起我老师的老师所用过的方法,和写生作业穿插训练。方法老虽老,其意犹新。因其法确较快让学生养成过目不忘整体有序的观察能力。观察力实在是人的整体素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坚持不懈的速写,可以让我们对物象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充实;可以帮助我们修正对物象的认识和表面的片面与错误,从而对其基本的结构规律和运动规律的理解把握更为深刻和准确。 “聪明”一词,意指耳聪目明,含有接受能力强的意思。不由人不感叹其言简意赅。我认为美术学科在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方面还有许多可深入研究之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观察力的发展还和其他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能静止、孤立地看问题。
  美术活动是学习者通过观察和实践,自己提炼概念并加以表现的过程。观察作为一种学画的方法,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着深厚的基础。这个过程,应视为直观感受对象,走出造型概念化的约束,表达自身认识与理解的过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只有我们不断的追求,方能使生命和谐发展,不断进步。相信孩子们掌握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之后,能有意观察、记忆形象,为今后他们的美术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岳仁译注《宣和画谱》[M].长沙市: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9
  (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欧阳文珍,孔维民著《学生专注力培养指南》[M].北京市: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
  (4)郑文樾选编 《乌申斯基教育文选》[M]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实践论 [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10
  (6) [美]约翰·杜威.艺术即经验[M].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其他文献
【摘要】:20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带来了“男女平等”的思潮,伴随着四方思潮的不断涌入,人们对于女性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良友》画报中的女性以拥有靓丽的外表、健美的体型、优美的舞姿、出众的才华等为主要特点,改变了过去中国女性三从四德、弱不禁风的形象。本文的以女性形象健而美的背景介紹、原因分析、图片分析为主要内容,试图对《良友》画报中女性形象健而美进行研究。  【关键词】:良友画报;女性形象;健
期刊
引言  本文主要的内容来自于笔者对Marc Chagall的了解,夏加尔是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他一生中被别人尊称为“魔术师、浪漫诗人、原始主义等等”。他是个诗人,我喜爱他的画,感动于他面对生活的勇气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有逃离、战争、怀疑、苦难等。自己在这二十多年来的经历,有迷茫、无助、甚至沉浸在自己的孤独世界中,最终,从孤独到欢乐的转变。  一、夏加尔的一切   (一)逃离  实质上,夏加尔的生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兼具实用与美观的工具,以中式花纹图案为装饰的围巾较为常见。与其他纹饰相比,中式花纹图案的特点在于:每一种花纹图案所蕴含的寓意不同。本文从围巾的作用入手,对围巾常用中式花纹图案及其寓意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围巾;中式花纹图案;寓意  前言:在寒冷的冬季,围巾是人们颈部御寒的首选工具。除了防寒这种实用功能之外,花纹图案是人们在挑选围巾中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式花纹图案在围巾
期刊
【摘要】:中国唐宋时期经济繁荣,对外贸易频繁,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日本便受到了我国古文化的巨大影响。日本平安时代在陶器的艺术风格上大致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本文从历史,文化,艺术风格等方面阐述这三个时期艺术风格与中国同时期陶器的对比研究。  【关键词】:越窑;青瓷;奈良三彩;平安绿釉;对外贸易  一、时代背景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一个历史时期,也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
期刊
【摘要】:家具是人类生活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家具设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家具设计前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家具设计的定义、设计意义及其家具设计的发展演变过程、影响他发展的因素等等。  一,家具的定义及发展  家具是人类维持日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器具,所以,历代家具的品种繁多,形态千变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不同,家具的形态功能也有很大的
期刊
【摘要】:校园文化是显现学校灵魂的重要表征方式,而具备为校园注入人文精神,提升校园文化品质功能的公共艺术是构成校园文化相当重要的载体之一,校园公共景观设计是人们对校园环境进行有意识的改造行为,体现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因此,校园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既要体现校园的文化特征、生态秩序,又要凸显高雅的艺术气息和美学风范。本文针对竹编工艺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情况,主要探讨竹编工艺与校园公共设施的结合问题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书法的书写对象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汉字,其表现形式与其个人的形象思维有关,但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最终还是“用笔”。书法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品类,是通过特殊的物质手段所形成的文字线条的形态构造与笔墨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体态风格的要求,和我国传统绘画的审美原则联系起来,借以抒发创作者的思想情感,给人以美感享受。本文从艺术审美角度来欣赏书法用笔,意在探索书法“用笔”的本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会在色彩的运用上精雕细琢,因为色彩能够直接影响角色形象的塑造,情节的推动、气氛的渲染和主题的阐明,并且还直接关系到了动画作品本身的吸引力,和观赏性。随着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有了深层次的发展,在动画片的色彩运用上也更追求新意和美感,从而使动画作品更加的饱满和富有魅力。中国的动画在色彩的应用上不但要学会借鉴和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更要在向像美国、日本动画大
期刊
【摘要】:当前社会不断发展,人们也开始注重挖掘一些土特产包装中蕴含的文化和趣味,从中寻找有关地域和人文的感受。本文主要分析了土特产包装和地域之间的关系,然后从地域性材料、地域文化元素、地域性形态、地域性色彩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土特产包装中地域设计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土特产包装;地域设计;探究  要提高土特产的销量,便离不开充满当地特点和元素的包装。而要为土特产设计出适合的包装,就一定要了解其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逐步崛起人们人们热衷于使用电子书,它给人们一种新的阅读和设计手段的机会,也给纸质出版物带来了遏制,从而纸质书籍的阅读量也大大减少。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纸质书籍的优越性必须通过提高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感和时代感提高人们的阅读兴趣,本文讨论了书本设计时代的特点从升级设计水平、实现时代的特点与约束效果,实现数字和纸质出版物的双赢目标。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