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公共艺术与竹编工艺的有机结合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hiiu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是显现学校灵魂的重要表征方式,而具备为校园注入人文精神,提升校园文化品质功能的公共艺术是构成校园文化相当重要的载体之一,校园公共景观设计是人们对校园环境进行有意识的改造行为,体现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因此,校园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既要体现校园的文化特征、生态秩序,又要凸显高雅的艺术气息和美学风范。本文针对竹编工艺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情况,主要探讨竹编工艺与校园公共设施的结合问题,从而营造更加美好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竹编工艺;发展;文化;校园公共艺术
  一、竹编工艺文化的发展
  《中国竹编艺术》“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竹的精神、竹的风韵、竹的艺术,显示了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化,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情操和风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对竹施艺的国家,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有千年的岁月是铭刻在竹简上,编织在竹篮里,中国的竹编与竹雕艺术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美的执着追求和创造,也记述了中华民族利用竹子、开发竹子的高度智慧。
  中国竹编与竹雕艺术是一项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积淀深厚文化的遗产。我国竹藤编织始于原始社会。殷商时期,竹藤的编织纹样开始丰富起来,在陶器的纹印上出现了方格纹、米字纹、回纹、波浪纹等纹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竹的利用率得到扩大,竹子的编织逐步向工艺方向发展,竹编图案的装饰气味越来越浓,编织也日渐精细。战国时期楚国的竹编编织技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据《漳州府志》记载,南宋漳州的竹篮编织工艺已相当精细,并出现了竹碗、竹床、竹筷等竹子工艺制品,这门手艺在漳州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使漳州成了竹编、竹制工艺兴旺发达之地。明清时期,特别是乾隆时期以后,竹编工艺得到全面发展。江浙一带出现了编织精致的传统民间工艺竹篮,成为江南一道醒目的民俗风情,如走亲戚担的托篮、盛糖果用的盘罐、赴京赶考时考生用的考篮、富家妇女用的针线圆盒,其他还有香篮、食篮、花篮等,都是编织相当讲究的工艺品。
  二、竹编工艺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
  竹编工艺是我国一项非常重要的手工艺术,这项手工艺术在我们生活中构成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的竹编工艺艺术,从传统的工艺制作到现代化工业生产的现代产品设计,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发展速度的增快,竹编工艺产品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和变革,也在不断的传承着。在传统的印迹里手工艺人们只会用技艺编织着一个个巧妙而古朴的艺术品,使现代的设计师们为之借鉴;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业形态的改变,对社会环境的认识,同时也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与传承,人们把已经处于边缘化的艺术再次用另一种艺术手法来进行新的设计,同时也站在不同的审美视角来诠释和观察新的产品设计和环境;在这个讲求环保与文化的时代,自然材料的运用与文化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人对竹编产品设计的审美要求及标准不再停留在传统的形式上,有更多现代的创新思维与现代元素的应用表现;创作以竹材为艺术作品的目的,是彰显它的天然材质美和人为技巧的工艺美感,其设计反映作者的艺术思想和其对竹艺材料的认识。竹子的那些天然美感形态是在自然界中长期存在的,就看你是否用心去审视它、发现它、利用它。只要我们用探索的眼睛去审视并加以匠心设计,那圆形竹管、竹根、甚至细竹枝都可以通过巧妙施工让它在作品中彰显。使它物尽材用各显其能,彰现出它特殊材質和材形的美感。
  三、竹编工艺在现代公共艺术中的运用
  我们常说,设计表达着生活的态度,是生活方式的体现。生活的设计既涉及审美、文化等精神层面内容,也完全可以在一桌一椅等日常具体器物里得到动人诠释。竹子随处生长,其生长周期的特点使得竹作为原材的价格很是低廉。正因为竹的平常,竹才有可能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设计用材,在全球范围内被设计师们广泛运用,也造就了全球化视野下竹设计之美的丰富。作为一种天然便捷的材料,重视竹材的使用是在社会文化讲究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大环境下延伸出来的;同时也是因为自工业化大生产以来,自然环境遭遇严重破坏,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也在高速变化中感到无比疲惫的现实情形下被人们提出来加以运用。
  竹的材质具有非常优秀的力学性能。它收缩量很小,而弹性和韧性却很高,有试验证明其强度是一般木材的两倍。也因此,竹材可用于制作多种功能及用途的产品。在现代设计中,为追求一种纯粹浑然天成的设计理念,竹的形态往往不会做过多修饰而被运用,无论是原材使用,还是成篾编织,为的就是能一目了然地从其自然形态的单纯呈现中感知到设计的精粹。由于竹编技艺的巧妙手工可制造出规整而具有强烈装饰意味的平面竹编制品,如盛物的筐、篮、灯罩,置于地面的席、座,桌面、椅面等,还有竹制空间、竹制家居用品等,因而在设计师的审美和功能层面下的竹设计品便具有了很强的现代美感,使得这样的设计带有人情味,它温暖且使人亲近。传统的十字行竹编、人字形竹编、方格形竹编等表现出规整的韵律感,有很强的装饰性,既可单独运用成器,亦可与不同材质、工艺等和谐搭配创作出具有统一美感的器物。竹的直线形态和曲线形态在设计中常常表现得纯朴且优雅。在与竹相关的建筑设计中,这种竹材形态的使用理念表达得非常完善,真正体现着“竹使人雅”、“宜人居”的使用感受。
  四、竹编工艺在校园公共艺术的应用
  1、校园公共艺术的影响意义
  校园公共艺术环境是作为现代教育和现代艺术两大文化体系的交汇,是校园公共空间内,结合学校发展历史,文化特点等进行的艺术作品与环境的设计。校园公共环境与艺术教学环境密不可分。要更好的进行艺术教学,就要充分重视和利用校园公共艺术环境,使校园起到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的潜移默化作用。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是像其他教学活动中那种灌输式的,而是寓教育于生动形象的情景中,通过有形的,无形的或物质精神的多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产生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应。艺术教学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所以校园的公共艺术环境对艺术教学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良好的校园公共艺术环境同时会促进艺术教学过程的发展,也会强化校园艺术教学的氛围和环境。
  2、竹产品与校园公共艺术的结合
  校园公共艺术作品在设置和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校园公共艺术的活动当中,这也是其他教学活动中无法比拟的。从而也使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挖掘学生的创作能力,群体意识,并用于设计当中,使之成为艺术教学的一部分。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校园景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师生的身心状态和教、学效果。竹是具有中华文化内涵的植物,将观赏竹用于校园景观,有助于营造优雅的校园环境,塑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培养审美,陶冶情操,也充分体现了学校教书育人的核心价值体系。
  校园内建立竹文化景观建筑,使师生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体验到其中的艺术价值,一件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会受到所处环境的文化背景影响,同时一件好的公共艺术作品也可以给整个环境带来新的氛围。好的校园艺术除了要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发挥美化校园作用,未来还要做到能够体现校园的文化背景,各个学校的不同性格,营造一个有思想的空间,引导学生去自由思考,在基础建设的功底上从各个方面设计有人文特色的公共艺术作品,使得整个校园都有自己的内在风格,使得每个校园都有一个属于它的性格特点,使得每位学生在校园里都可以得到身体和精神上的升华。
  参考文献:
  [1]王洪义.公共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2]吴忠.浅述公共艺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大众文艺.201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风气的转变,明清以后的女性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虽然女性创作并未蔚然成风,但也算是小有成就,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受“文学家族”背景的影响。“文学家族”背景在为女性创作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的同时也限制了其发展,本文将从“文学家族”背景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来阐述观点。  【关键词】:女性创作;文学家族;影响  近年来,学者们对“文学家族”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大多数人
期刊
【摘要】:《呼啸山庄》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这也是一部非常奇特的小说,因为自它出版以来,关注和争议就未曾消停。小说中充满了强烈的爱、狂暴的恨以及无情的报复,这和同时代作品中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截然不同,字里行间夹杂着丰富的想象和猛烈的情感。作品中既有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刻骨铭心的爱情,畸形社会中人性的变异,也有神秘而阴森的恐怖气氛。本文将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理需求
期刊
【摘要】:艺术家在进行绘画艺术创作的时候,利用构图、色彩、不同的型来形成一个平衡的画面,这些不同方面的因素在互相对比的条件下,支撑了整个画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具材料的更新,绘画的语言形式也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尽管画面的各种构成要素在不断更新进步,但是平衡还是画面构成形式美的基本因素。  【关键词】:绘画;对比;画面平衡;形式美  一、平衡的概念  “平衡”原本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后来这个
期刊
【摘要】:经过老旭甸村的几次考察体验,大致在几点上感觉到非常的欠缺。我非常感觉老旭甸村在解决交通问题上的紧迫,但是因为老旭甸村的旅游相关规模还没有形成,村落内的可参观点还没有真正的系统化,所以游客规模也相对很少。因此这样一个宝贵的旅游参观资源并没有任何得到政府的重视,通过没有任何抵达的公共车辆就可以完全看出。所以,我觉得作为设计者,首先能做的就是让村落通过设计,形成规模化,系统化,质量化的提升,让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新课程的改革和推行,校园的文化环境和人文环境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校园文化也逐渐成为特有的要素参与到整个校园建设中来。深厚的校园文化对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传播学校文化理念,树立学校品牌特色起着关键的作用,扮演着日益突出的角色。  【关键词】: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发展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分析 
期刊
【摘要】:20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带来了“男女平等”的思潮,伴随着四方思潮的不断涌入,人们对于女性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良友》画报中的女性以拥有靓丽的外表、健美的体型、优美的舞姿、出众的才华等为主要特点,改变了过去中国女性三从四德、弱不禁风的形象。本文的以女性形象健而美的背景介紹、原因分析、图片分析为主要内容,试图对《良友》画报中女性形象健而美进行研究。  【关键词】:良友画报;女性形象;健
期刊
引言  本文主要的内容来自于笔者对Marc Chagall的了解,夏加尔是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他一生中被别人尊称为“魔术师、浪漫诗人、原始主义等等”。他是个诗人,我喜爱他的画,感动于他面对生活的勇气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有逃离、战争、怀疑、苦难等。自己在这二十多年来的经历,有迷茫、无助、甚至沉浸在自己的孤独世界中,最终,从孤独到欢乐的转变。  一、夏加尔的一切   (一)逃离  实质上,夏加尔的生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兼具实用与美观的工具,以中式花纹图案为装饰的围巾较为常见。与其他纹饰相比,中式花纹图案的特点在于:每一种花纹图案所蕴含的寓意不同。本文从围巾的作用入手,对围巾常用中式花纹图案及其寓意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围巾;中式花纹图案;寓意  前言:在寒冷的冬季,围巾是人们颈部御寒的首选工具。除了防寒这种实用功能之外,花纹图案是人们在挑选围巾中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式花纹图案在围巾
期刊
【摘要】:中国唐宋时期经济繁荣,对外贸易频繁,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日本便受到了我国古文化的巨大影响。日本平安时代在陶器的艺术风格上大致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本文从历史,文化,艺术风格等方面阐述这三个时期艺术风格与中国同时期陶器的对比研究。  【关键词】:越窑;青瓷;奈良三彩;平安绿釉;对外贸易  一、时代背景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一个历史时期,也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
期刊
【摘要】:家具是人类生活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家具设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家具设计前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家具设计的定义、设计意义及其家具设计的发展演变过程、影响他发展的因素等等。  一,家具的定义及发展  家具是人类维持日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器具,所以,历代家具的品种繁多,形态千变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不同,家具的形态功能也有很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