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乱反正,思想破冰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o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山西,一群农民开着拖拉机奔驰在大路上,打出了“三中全会好”的标语

  1976年“四人帮”的倒台,只是“文革”的结束,而不是改革开放的开始。从“文革”结束到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一个历时两年的拨乱反正的过程,并不容易。
  “四人帮”虽然倒台了,但长期以来僵化的教条仍旧束缚着人们的头脑。当时有很多人只把“文革”的一切错误都归之于林彪、“四人帮”,所以“两个凡是”在党内外都不乏同情者和支持者。
  思想的破冰是社会变革的前导,可以说,没有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没有纠“左”的成功,就没有后来的改革开放。

突破“两个凡是”


  “两个凡是”的具体内容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它源于1977年2月7日的两报一刊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
  一方面,它是华国锋等年轻代领导人“照过去方针办”的政治宣言,本身引来了一批希望改變路线的党内元老的不满;另一方面,由于毛泽东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对不同问题作出过不同程度的批示和决定,所以,以“两个凡是”为标准,正或反,总能为支持自己和批判别人找到依据,难以指导具体实践,常常引来种种争论。
  《人民日报》理论部的汪子嵩举过一个例子,他们在具体的编辑工作中,对按劳分配产生了意见分歧,有些人认为如果实行按劳分配会产生两极分化,产生资产阶级,但在论证中,举不出任何事实根据来证明按劳分配产生资产阶级,就引用毛泽东曾说过的一句“按劳分配、八级工资制和旧社会差不多”来作为论据。
  不唯此例,当时对其他问题的争论最后也会发生相同的情况。只要报纸上发表,纠正一个观点,总有人以“毛主席说过”或者“毛主席不是这么说的”来反驳。这样的讨论,最后在说理上都变成了无效,沦为口水仗或权力较劲。
  各个领域都遇到类似的问题,但其中人们最关切的,还是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从1950年代开始,运动接着运动,在历次运动中,被以各种名目打击迫害的人不计其数,历史案件堆积如山。
  毛泽东去世后,平反冤假错案的潮流虽然开始涌动,但是解决的阻力不小,“两个凡是”有很大的力量。毛泽东说过的话能不能作为依据?以什么标准来评判?
既要突破“两个凡是”,又要维护党的根基,就要把毛泽东思想当作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而不是只言片语来看待。

  这些问题推进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回避,以“两个凡是”作为标准显然难以指导实践、作出改变。这时候,迫切需要新的实践指导标准。但是,如果党内最高领导人依然坚持“两个凡是”,就很难真的进行改变。
  实际上,“两个凡是”一抛出,一些党内元老就首先感到了问题所在。1977年3月10日至22日,中共中央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陈云、王震发言,要求为天安门事件平反,要求尽快让邓小平复出工作。这些发言没有登会议简报,但迅速传出,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一个月后的4月10日,邓小平给党中央写信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邓小平还建议将他的这封信“转发党内”。
  这封信写得很巧妙,并没有直接正面反对“两个凡是”,所以不同意邓小平复出的人也不好说什么,5月3日,中央转发了邓小平的信,肯定了他的意见是正确的,但信中提出了“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的说法,已经为反对“两个凡是”埋下伏笔。
  5月24日,邓小平在同两位中央同志谈话时,明确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他说:“把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讲的移到另外的问题上,在这个地点讲的移到另外的地点,在这个时间讲的移到另外的时间,在这个条件下讲的移到另外的条件下,这样做,不行嘛……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也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他说:一个人能够‘三七开’就很好了,很不错了,我死了,如果后人能够给我以‘三七开’的估计,我就很高兴、很满意了。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
  这时候,邓小平已经认识到,既要突破“两个凡是”,又要维护党的根基,就要把毛泽东思想当作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而不是只言片语来看待。
  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恢复邓小平领导职务的决定,这是一个重要的关节点,为下一步的路线转轨铺垫了人事和组织基础。

真理标准大讨论


  把实践作为评判路线是非、理论是非、思想是非的标准,在党内严肃地提出来,认真地进行讨论,最早是胡耀邦主持下的中共中央党校开始的。在他的主持下,中央党校实行“四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装袋子,因此,学员没有太多思想包袱,都很活跃。
  胡耀邦的工作方法,是主张从理论上正本清源。1975年他主持中国科学院的工作时,办《汇报提纲》,为了阐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观点,就强调,“一定要找马克思的原话,同他们斗”。
  后来,他一手组织创建了党内刊物《理论动态》,由它来让真理标准问题试水。《理论动态》第9期(1977年8月25日),发表了《理论工作必须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一文,直接提出了“实事求是”;第31期(1977年12月15日),发表了邵华泽撰写的《文风和认识路线》一文,提出“检验工作好坏、水平高低的标准是看实践,还是看别的什么东西?”
  对《理论动态》,新闻界也多有跟进,《人民日报》不仅转载其中原文,1978年3月26日也发了一篇千字短文,题为《标准只有一个》,提出“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社会实践”。文章并且区分了真理和检验真理标准的不同,指出不能把真理检验标准当作真理。   此后陆续引来讨论,直至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报》发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最大反响。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会议公报

  为此,后续在领导干部中又进行了真理标准讨论的补课等工作,使干部和群众进一步理解中央新的方针政策。

“两猫论”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工作上来的部署,此后的改革,从农村到城镇,从非国有部门到国有部门,层层深入,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回顾历史,实际上改革的历程一直经历不断波动,尤其头十年,左右摇摆,不确定性很大。虽然具体政策上多有反复,但在改革主导者邓小平的心中,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这一点不能移易,它的典型标志就是“两猫论”的流行。
  “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它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脉相承,与“摸着石头过河”异曲同工,都是为了搁置意识形态争议,减少无谓的内耗,把精力聚焦到社会经济发展上来。
  其实,“两猫论”的说法诞生很早。由于50年代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农业生产造成的严重影响,党内领导人曾讨论过包产到户的可能。在1962年6月下旬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时,邓小平在会上就引用刘伯承经常讲的四川话说:“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到了改革开放年代,“两猫论”重新出世,邓小平经常提到它,它也成为了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重要理论支撑。

  会后,陈云和邓子恢也向毛泽东提出,有些地方可以用“包产到户”的办法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以迅速恢复农业产量。只是这种声音后来在“重提阶级斗争”,批判“复辟资本主义”的“单干风”“翻案风”“黑暗风”“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的政治气候下难以维持。
  到了改革开放年代,“两猫论”重新出世,邓小平经常提到它,它也成为了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重要理论支撑。
  在早期的每一次改革争议中,比如,如何看待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如何看待利润、价值规律问题;在每一个新生事物出生的当口,比如,乡镇私营企业的所有权和雇工问题、特区政策遇到争议、金融市场出生,领导人那种提倡不争论、大胆地试的态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终于,在1992年,它再次汇集为坚定改革开放的强音:无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与姓社姓资无关。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只要能够发展生产力,都可以在实践中使用。   这种智慧,今天依然需要。
  参考文献:
  1.欧阳淞,高永中.改革开放口述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11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人民出版社,1994.10
  3.沈宝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始末[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09
2. 1981年,北京鼓楼,妇女给孩子们讲连环画故事。
1991年10月,山東省临沂市沂水县,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
1. 1993年10月,上海,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内穿着时髦的学生。这是中国第一家服装设计学院。
3. 1993年,北京,一家通讯音响店在路边打出了家用卫星“装锅”3200~4300元的广告。
5. 1990年,深圳,市民挤在股票交易大厅抢购股票。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时候语文教师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而忽略课堂的实效、高效,这样的课堂显然不符合我们的预期目标。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拒绝课堂作秀,而是更加追求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构建高效阅读的课堂。  一、自主批注,直觉感知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在向学生灌输知识
有点文化的人好像都知道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高育良书记就多次提到这本书。  万历十五年是1587年。时光再往前倒退10年,万历五年,即1577年,农历9月13日,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在老家—湖广江陵—去世了。  这一年,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4岁,张居正52岁。  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从小就立志要通过科举道路进行阶层攀爬,但考了七次乡试,次次搞
2月17日,长春市南关区华新街附近一处建设中的楼盘  线上看房已开通,欢迎VR选房。快速挂断之前,明显感觉到电话那头的声音有些着急。这是武汉1月23日封城后,近期不少人接到的久违的“骚扰电话”。  资本永不眠,尽管官宣并没有说疫情的拐点到来,但房地产商开始寻找出路。作为龙头大佬之一,恒大打响抢跑第一枪,7.5折促销的大动作,令各位看客吃惊不已。  要说房子打折,并不新鲜,但是这次不一样。所有的人都
在教学李白的诗《送友人》时,我参考了《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商务印刷馆2003年7月版,以下称《辞典》)对本诗的注解(作者何国治),仔细解读之后,发现何先生的注解似乎可以稍加补充。现将自己的一些观点分析如下。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辞典》的注解是:“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东城潺潺流过……‘青’、‘白’相间,色彩明亮。‘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
2019年7月22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了2019年度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国上榜企业129家,美国上榜121家,中国首次超越美国。  在城市分布上,央企云集的北京夺得头筹,坐拥56家500强企业,第二名为上海和深圳,分别拥有7家。深圳的500强企业数量赶上被称为“中国工商第一市”的上海,引发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深圳在城市创新能力等方面成为了很多国内城市学习的标杆,特别是一些北方和中西部城市纷
武汉新洲区项山村书记张全兵2018年元旦回村做了后备干部。此前,他在咸宁的中国移动做了十多年的施工队长,有能力、有经验,回村后得心应手,土地流转、环境治理、组织劳务等工作,做得井井有条,群众评价很高。2019年村兩委换届,张全兵顺利担任了村支部书记。2021年七一表彰,项山村获得了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称号。  张书记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村干部。他有一套自己琢磨出来的工作方法。其要点包括:一是开例会。村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是很困难的,也是很枯燥的。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缺少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等原因导致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足,使得英语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故事教学法是利用讲故事或者演示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故事教学法视域下的微课教学则是将故事教学法与微课相结合,从而有效地增加英语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得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英语,对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很
【摘要】问题教学法就是把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际,问题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应坚持时机原则和反馈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方式突出问题教学法的导向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问题教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更加重视软实力建设,人文交流肩负着重要使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人文交流的重要支柱和内涵。通过教育传播和平意识、推动跨文化交流、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和共同追求。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多年来在促进中英两国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其中,“校际连线”作为该机构一个面向全球的基础教育领域校际间合作项目.致力于培养英国与世界其
传统的计划经济和完成转轨的市场经济都是不存在所谓投资难的,这一点无论理论和今昔都不需证明。投资难的出现,是伴随着30多年前的经济市场化改革而出现的,是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矛盾的产物,是集权和分权的博弈,是转轨中的必然。本质上不是金融和实体的矛盾,不是地产与非地产的矛盾。现在来看,投资难要继续下去,要有持久战的准备,因为改革还在半路上。正如习近平主席在G20工商峰会上所说,“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