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的渔火(组诗)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捕 鱼
  阳光出乎意料的温和,但海面上仍有
  几朵白云投下的暗蓝色的阴影在徘徊
  仿佛大海此刻不安与焦虑的心
  十几艘观光游艇,拖着
  游客好奇目光编织的网
  在石浦港海域不停地穿梭
  鱼在游艇的夹缝中奔跑逃生
  船的螺旋桨不断旋起鱼群疲惫的汗滴
  从渐渐漾开去的波纹中,鱼群昨日的
  憧憬己迷失于今日惊慌的轨迹
  面对幽暗的命运,一群裸露着
  惊魂未定的心跳、仍在发育的鱼虾和贝壳
  被两个渔夫拖上游艇
  海,正被以休闲的名义
  逼向贫瘠
  开渔前的石浦港
  晴朗的天宇下,阳光的张力
  正在被空气中的嘈杂逐渐抵消
  千艘渔轮的踌躇,压缩在
  马达不愿苏醒的沉默里
  咬在淤泥里的铁锚,松动了
  锈蚀的牙关
  波浪绵延的感慨,一直
  漫进港湾的深处
  岸上的民谣即将唱开盛大的帷幕
  透过东门岛大桥高高隆起的弧度
  港域外的海面正泛起几分凝重
  海修复了短暂创伤的内心
  依然无法消除惊恐,无法
  挣脱被不断膨胀欲望的驾驭
  面对甲板上渔网重新收紧了的网眼
  海知道,将又一次被渔网
  拽向茫然
  过东门岛
  东门岛并不大,也不高
  但因为有了它的锁钥
  内侧的港湾,把风浪压回到了海的体内
  开渔节未至,这里的天空
  依然被靠港渔船的桅杆挤得透不过气来
  沉寂多时的渔船,正在顾盼
  更为广阔、汹涌的大海
  现在是开渔节的前夕,渔民的
  亢奋,渔汛般在这一小片港面汇聚
  通往海神廟和妈祖像的栈道
  在潮声的抚摸中
  加重了对远方的感应与默契
  九月的天空蓝得有些透明
  神坛上祭旗猎猎
  妈祖慈祥淡定的眼神,正准备
  接受渔民的祈求
  让他们取走出海的平安
  潮间带
  这是退了潮的滩涂,芦苇在秋风中
  努力挺起低垂的,白茫茫的柔情
  水鸟拽着白云,把天空
  拉得很低,阳光
  射进了招潮蟹的穴居
  招潮蟹刮舔着淤泥,探出
  两粒黑点状的眼睛
  试图寻找砸醒了美梦的外敌
  弹涂鱼在一窝窝的水洼里
  嬉戏跳舞
  几个渔民,划着小舢舨
  在潮间带用竹杆张网
  这是沿袭了上辈人的
  原始捕鱼方法
  浪,一波一波穿过绷紧了的网眼
  执着地涌向自己的目的地
  而后……
  当滩涂又一次赤裸浑滑的肌体
  渔民从湿漉漉的潮声里
  打捞起一片咸腥的笑意
  其实,我们看不见的头顶上方
  也张着一具无形的网
  在生活的潮间带
  那份迷惘、失落和遗憾,甚至绝望
  总是在不经意间被
  命运之手
  打捞起
  海港的渔火
  渔火,是牵动大海脉息的心跳
  千年前点燃的几朵渔火
  在这一片静谧的海域繁衍
  大海富饶而多情的子宫
  旺盛地产出
  这是大自然的恩泽
  潮起潮落,星空主持着盛大的仪式
  帆卸下了风暴
  桅杆托住了黑夜的倾斜
  船桨凝满潮汐的撕鸣
  渔火与大海又一次完成
  体内的灵魂交换
  守 望
  这是一个暖冬。虽已过冬至节气
  连日的阴雨更凝重了世事的况味
  海面上的盛筵,正受大雾的侵袭
  而席散曲终
  星光走失在时间的皱褶里
  远处孤岛上的灯塔,依然
  用体内的热能燃烧信念,并用
  微弱的光,擦亮波峰浪谷间的旅程
  海桐果饱满的思绪
  被一束阳光轻抚
  这诠释生命意义的炸裂,笑容
  盛满了冬的酒杯
  醉,源自海风中的
  那一股暖意
  攀爬在海堤顶端的
  地锦,因为潮声里一艘船的到来
  正一脸酡红。轻声的呼喊
  漫过天际
其他文献
一  我老婆这人很节俭,平时舍不得花费,衣裳穿来穿去就是学校作为福利发放的几套职业装。她说当人民教师,衣裳穿得花里胡哨影响不好。她从不穿金戴银,身上最值钱就是一块腕表,后来用上智能手机,手表也不戴了。但老婆爱养猫,还舍得大把花钱,前年某个月明星稀的晚上,老婆背着鼓鼓囊囊的肩包回到家,跟在她身后的女儿还扛着一个大纸箱,两人一脸开心得像抱奖回来一样。我说久等你们不到,晚饭我提前吃了,你们娘俩买了啥东西
期刊
不同的小说有不同的风景,同时,不同的小说有不同的读者。倚重故事情节的小说,可以快读,甚至跳读,我称这类小说“有事”。相对“无事”的小说,既不以戏剧化的情节取悦读者,而是在细节中缓缓展开,那么,跳或漏一个细节,可能导致误读。细节像密针线缝织成日常又异常的人性风景。王晨蕾的小说属于“无事”这种小说,雷蒙德·卡佛的“无事”小说那样,有一种“内在的紧张”。因此,进入王晨蕾的小说,我很自然地保持着一种阅读状
期刊
事情是这么发生的,在二十一世纪的某个夜晚。我正处于一个现代文明世界,没错,我有辆德国产大众车,但我不是德国人。开始时,我并没意识到那里——驾驶室的地板横亘着一条蛇。我没意识到那是条蛇,是因为它当时只暴露了一截,看起来就像一根人造编织带,直到我点燃了发动机,那条带子才扭动了一下。我觉着马上要发生点什么了。我遇到了一条蛇,就在那台德国车上。它蹭一下就立了起来,它有胸,而且口中冒着红芯子。但这种时候,我
期刊
1  春芝将黄昏登门的客人迎进屋。客人在门前拍了拍身上的风尘,脱下落了几片叶的帽子,进了屋。屋内别有洞天,正中间一个方形天井,头顶一个圆形天空,两层楼房搂着天井而盖。  春芝将大门掩了,客人刚走过的丘陵被挡在了门外。客人等着春芝给他带路,立在天井旁看着生苔的红砖。月亮爬上来了,他的双肩被月光打上了补丁。  春芝领他进客厅,客人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看到一只蜘蛛在窗里织网,把凳子往外挪了挪,动作过大
期刊
对于大唐来说,长庆元年(821年)的国事,莫大于穆宗李恒登基伊始的“长庆会盟”一举成功,唐朝和吐蕃在长安誓言“和同为一家”,民族融合再掀新篇。  对于明州来说,这一年的州事,莫大于州治从小溪(今海曙区鄞江镇一带)迁至三江口今址并筑城,海上丝绸之路再启新程。  有一座城更早,它有如在地下的一块坚厚基石,以1293年的蓄力为明州城奠基。它又如一枚神奇的蚌,以1293年的发育,终孕育出明州城如明珠般璀璨
期刊
黑鸽子总是面无表情地看着窗外。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过去,她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醒过来。我们都祈求着在哪里见一次面,可事实上总是有她没我,有我没她。  她知道我总是好奇她的想法,这个习惯她是从很小的细节处发现的,比如我在文具柜前试那些五花八门的笔,中性笔、圆珠笔、自动铅笔、荧光笔,我总是会写下“什么”、“为何”之类代表疑问的字眼,夹杂在试笔纸上各种线条和“我”或是“你”的缝隙里。啊,试笔纸这
期刊
《阳台上的布莱克》:我们不长翅膀,却同样受困  “布莱克”的原型是我父亲养的一只鸟,这篇小说是一个相当个人化的故事。  我在英国读书期间,通过视频电话得知它在我家落了户,当时我正为课业焦头烂额,每当我父亲将手机摄像头对准那个浑身乌黑的尖嘴小动物时,我都烦躁至极,完全不愿听到关于它的只言片语。我很抵触养鸟这件事,认为鸟完全不适合做宠物,因为它的模样完全和“可爱”沾不上边,我坚信人类压根无法和它建立起
期刊
上高村  我开怀地指着上高村。我用乡音说:  她是我的国,我的省,我的县,我的村。  这里的所有事物,让时光变老,让仇人变亲人。  现在,我要回我的国,我的省,我的县,我的村,  去见我的父母。  我的父亲多年前去世了,  我踩着的泥土,犹如踩着他的脊背。  我的母亲老了,  她珍惜门缝里的光阴,仿佛珍惜她的儿子。  任凭青黛爬上她的两鬓。  任凭白雪覆盖她的头顶。  立新渠和高峰渠年年不腐。  
期刊
阅 历  这固定的方式独一无二  一切想要的损与益,冷与暖  都将成为你的长与宽  我以一身的风霜带来  肥胖和疾病  暖风吹走感冒中的咳嗽  健忘症尚未痊愈  赊账却接踵而至  一个人的白纸黑字  无非是自取其本,本体的本  无非是无用的障眼法  我写着:“在停顿中,你醒来  看见黑眼圈的镜子  也在这一刻醒来”  那是昨日的一个句号  雨雪也会带走些什么  比如黑字以外所有的白  比如我忍不住
期刊
钥 匙  打开了别人的身子。就如同打开了  时光的隐私。就如同打开了  藏于地下的  暗火  这些锁在内心深处的  斑驳的铜锈。这些强忍住欲望的  秘不示人的  原罪  一柄匕首,探向前世模糊的身躯  寒光开启处的疼痛  在高处  被一枚月光照见  这一切,都是散漫的  那些石头躺在河滩上  它们的姿态是散漫的。水  一波一波往上涌  它们的涟漪是散漫的  天上的白云,河边的  水鸟,以及  河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