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宣言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isv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劳动新闻》1992年4月22日报导,在金日成80诞辰之际,前往朝鲜参加庆祝活动的共产党、劳动党及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其他政党领导人和代表团,曾借此机会在平壤进行了多边或双边接触,他们决定发表一项宣言。据报导,截至5月5日,已有来自世界各地的81个政党代表团(其中包括56名党的领导人)签署了这一文件。现全文译出,供参考。
其他文献
问:苏联在政变之后,为什么土崩瓦解得如此突然?答:我认为苏联的土崩瓦解并不真正是发生在政变之后。其根本变化早在这场危机之前就已发生,政变只是起了加速作用,它扫除了一些障碍。人们无须(也不应该)在政变或危机发生时感到惊奇,这种情况肯定是会发生的,这个过程已经进行了两年。问:有控制的经济之所以瓦解,其根本的结构性原因是什么?答:苏联经济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已经进入了停滞阶段。其外部迹象是增长率逐渐减慢,据我们所知,增长率下滑的速度比当时的官方统计要快得多。
东盟各国最近召开了各种年会,围绕如何实现以东盟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纷纷献计献策,如马来西亚提出'东亚经济圈'的构想,泰国提出'东盟自由贸易圈'的设想,印尼主张'关税共同化',菲律宾主张签订东盟经济条约',等等。在建立地区经济圈方面,泰国积极主张在东南亚建立'铢(泰国货币名)经济圈',以及包括新加坡南端巴淡岛在内的'发展三角
80年代后半期以来,南朝鲜朝野上下谋求尽快跻入世界科技大国之列,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值得关注。一、民间企业掀起增加研究开发投资热过去,由于民间资金不足,南朝鲜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一直是依靠官方进行的,1966年成立的'科学技术院'是中心机构。进入80年代后半期以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南朝鲜掀起了一场以财阀系统大企业为中心的民间研究机构开发热,并导致了民间企业的研究经费不断增加。1980年政府支出在科研经费中占68%,民间占32%;到1987年情况
前苏联解体之后,欧洲大陆的分裂状态终于结束了,从而,开始了欧洲的统一进程。目前,中东欧国家面临着走向民主和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的挑战,改革派遇到了一系列凭借自己的力量而不能解决的问题。首先,尽管人们采取了一些改革的措施,经济的衰退却仍在继续。在中东欧的许多国家中,人民的社会承受力已经达到了危险的边缘。其次,新的政治制度还没有在社会中扎下根来,提起民主,那里的人们就会联想起高物价、高失业率、多数人的低额收入和少数人的投机致富。各种问题之多之难,已经超出了新政治领导
西太平洋经济1992年依然会持续高速增长。这是因为可以预料到,以1985年9月广场协议导致的日元升值为契机而展开的西太平洋增长机制,仍然会顺利保持下去。牵引东盟的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日元升值以来西太平洋经济增长的机制是,由于日元升值,日本成为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和东盟工业产品的巨大进口者,即作为'需求吸收者'出现了。日本以这样规模吸收
塞尔维亚共和国塞尔维亚共和国由三个地区组成,即中部塞尔维亚,北部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和南部科索沃自治省。伏伊伏丁那农业资源丰富,科索沃拥有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塞尔维亚有丰富的水力和煤炭能源,因此,塞尔维亚共和国具有坚实的原料基础。塞尔维亚面积55968平方公里,人口570万人,其中150万居民居住在贝尔格莱
欧洲两极状态的结束使欧共体成为欧洲大陆整个政治进程的中心因素,不仅12国集团寄希望于欧共体,其他欧洲国家也把它视为今后决定自己民族利益的组织。冷战结束后,欧洲遇到的海湾战争、南斯拉夫,苏联等危机,说明了上述结论。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冲突使欧共体面临一系列严肃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要影响到欧共体的未来政策和体制的变化。
意大利《经济世界》1992年第13期刊登了S·罗西的《故人一直在莫斯科》一文和C·图尔科的《乌克兰经济崩溃,正试图恢复》一文,现将这两篇文章编译如下。3月20日在基辅召开的原苏联11国首脑会议失败之后,独联体的前景更加暗淡。尽管这次会议签署了8个军事文件,但关键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从形态观点还是从文明观点来看社会发展?为了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当考虑到,社会进步的性质在工业文明的现阶段正在发生变化。在任何情况下,进步的最终目的是人,以及人通过社会条件变化而发展与完善的程度。在阶级对抗的社会中,社会进步的直接目的是发展劳动工具、改变所有制形式、更换执政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夺取政权等等。只有实现这些措施,才能在某种程度上接近进步的最终目的——发展人本身。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这些措施,在人的意识中变成了特有的自身发展的
东中欧国家的私有化普遍面临以下三个难题,一是国有制和准国有制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东中欧国家不存在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体系和发达的金融市场;三是国内经济实体力量相当薄弱,缺乏资本和市场运营经验。8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只有7.5%的生产资料属于私人所有,生产要素被高度垄断。1989年11月之前持不同政见的经济学家就已充分认识到私有化的重要性,1990年6月选举后组成的政府颁布的《经济改革方案》亦肯定'生产资料的私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