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式”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jw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而小学阶段针对学生培养各个方面能力都是在关键的时期,所以,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这块来看,必须要加倍重视。因此,本文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三读式”阅读教学模式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对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三读式”;语文阅读教学
  在新课改中,对阅读的重视是非常显而易见的,阅读在语文这门学科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在新课改中,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非常明确,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独立思考的阅读能力,灵活变通的阅读方式,丰富多彩的情感,优质的语言能力。所以,学生的阅读理解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三读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語言文字是可以用来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而在小学生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对阅读教学来说,阅读理解非常重要。语言文字可以认识世界,认识自身思维发展的途径。所以由此而言,阅读教学不仅仅是用来学习语文知识文化和考试的技巧,还是认识社会的表现之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了解,运用自己的感情色彩进行较深的理解,然后再进行合理的表达。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阅读理解是比较特别的存在,学会自主阅读,有自己独特想法为主要的教学目的之一。由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重视其学生的心理感情,逐步地提高学生的感官意识、内心意识,丰富内心世界,慢慢养成语文核心素养,所以想要高质量的提高阅读能力,需要从感情体验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入手,以学生对阅读理解的感受作为重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严格按照初读-再读-精读的“三读式”模式来实行授课,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首先,学生需要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以及意境,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作者写出这篇文章的真实情感;其次,对于文章中的上下文的解析,学生是可以利用教科书中的注解或者字典词典,理解文章的大意,找到关键的词句,并且理解这些文字在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最后,朗读文章,在朗读的过程中,体验作者的感情,展开丰富的想象,领悟文章内容。
  三、合理设置“三读式”阅读的各个环节
  学生在初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顺语句,再将语句中一些较为生僻的或者新词标注出来,学生对于这些新词可以先自己学着查阅字典或者词典,或者联系文章中的上下文进行理解。等到有初步的了解之后,就可以稍微在细致一点,带入一点感情的去朗读,此时,教师在学生读完这一遍之后,教师可以尽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分小组讨论或者前后左右同桌之间讨论的方式尝试着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充分提出自己的理解,试着去深入其中,感受文章的深意。最后,就是需要精读了,这是在学生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再去朗读文章,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带入自己的理解去朗读或者默读,了解文章中一些较为关键句段的作用及其含义,深刻的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接着在带入感情去朗读文章,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这一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切记不可像传统教学一样,进行一问一答模式的教学方式,这样是会导致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缺失,并且会使学生对于课本知识接收的不全面,非常的局限化,对于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三读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是需要教师合理的设置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对阅读理解有全新的认识,为他们的交流合作提供良好的平台发展,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阅读理解。
  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自主学习也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需要设计符合小学生高年级语文阅读的教案,明确其每个环节的目的,将整节课的目标划分到各个环节中,以达到每个环节能学到有效的知识点,以便学生调节自身学习方法的作用。另外,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师需要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跟帮助,同时呼吁学生通过电脑、图书馆等方法查阅相关知识重点,最后在课堂结束时,建议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教师积极实行少说和少教,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五、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引入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双人、多人为单位进行不同角色的分工,以个人为小组做出贡献。首先,我们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组,分工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例如,一篇文章,可以先每个成员读通顺全文;其次,把文章中的生僻字挑选出来,弄懂文章的大概意思,提出疑问,小组长检查成员对全文朗读、生僻字的认识、文章大意,然后等到全组都了解了文章的大概内容之后,就可以准备汇报学习成果;接着,组织小组分别进行汇报交流,评选小组的学习成果,选出较为优秀的小组,给予鼓励;最后,把所有小组讨论中的问题进行汇总,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达到互帮互助的作用。
  六、结束语
  由此可见,阅读理解在小学高年段语文学习中显得十分重要,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师也需要进行不断的学习和创新,努力建造“三读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此用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阅读能力,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独立完成阅读环节,实现总体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通过“三读式”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发挥在课堂上的主体位置,推进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们的独立学习能力,最后实现高效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向红.小学中高年段“三读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J].林区教学,2018(03):42-43.
  [2]陈秀敏.寻点·感悟·迁用——小学第二学段“语用型课堂”三段式教学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9):29-31+129.
  [3]游美淑.如何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构建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136+142.
其他文献
◆摘 要: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党和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中小学劳動教育政策来规范和管理中小学劳动教育。现行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在内容上存在内容体系和具体内容两个层次的问题。本文依据劳动教育政策内容存在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劳动教育;教育政策;政策改进  党和国家重视劳动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制定
斯达克的7只股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冠冕堂皇地来到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了。这7只股票分别是:微软(Microsoft)、英特尔(Intel)、思科(Cisco)、戴尔电脑(Dell)、应用材料
◆摘 要: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是英美演说史上著名的篇章,后人对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本文选取石幼珊、许渊冲和江怡的译本为例,从转性与变态、增补与省略、抽象与具体和拆分与合并四个方面分析译者如何灵活地运用翻译技巧,取得良好的翻译效果。  ◆关键词:《葛底斯堡演讲词》;翻译技巧;译本分析  演讲,又名讲演,演说。《现代汉语词典》(吕叔湘,丁声树2012:325)对“演讲”一词的定义为:“就某个问题向听众说
八十年代进行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是在农产品短缺情况下进行的 ,主要是改变“以粮为纲”,提出“不放松粮食生产 ,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现在的结构调整就不是简
◆摘 要: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5G技术变得更加成熟,教育方式逐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教学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5G技术;教育发展历程;教育的设想  2019年10月31日,我国宣布5G正式商用,可以说5G时代正式开始。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教育方式逐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远程实时教育、无纸化教育等方式变得触手可及,教学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  一、教育的发展过程  教育一词最先
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世界经济放缓,外贸出口减速,内需主导经济增长的格局进一步强化的条件下,着力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是扩大内需,
◆摘 要: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教学资源缺乏,伴随着城乡差距日益加大,教学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不均衡现状。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学前教育,促进城乡之间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资源;师资队伍  当前社会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学前教育成为了教育事业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城乡之间差异较大,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优化资源配置工作是摆在时下的重要任务。 
◆摘 要:在进入到21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主要学科,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作用。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针对此种情况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到教学创新中来,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完善与改进,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数学计提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作
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教学实施要发展和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本文针对中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低效问题,笔者以“均值定理”的
当今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已离不开网络,在教学领域也有各种网络技术的应用。地理是一门集文理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我们教育的对象主要是“05后”的青少年,他们是互联网的“土著居民”,是智能时代的主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运用网络技术发展初中地理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初中地理课堂,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理科的抽象性得到直观展示,文科的感染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