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县域职业学校调研与思考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a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总结我区县域职业学校取得的成绩及经验教训,进一步理清县域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思路,找准问题,突出重点,为制定“十二五”县域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专门成立了课题组,组织开展了县域职业学校的专题调研。
  课题组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以67所县域职业学校(职教中心)作为面上调查。各校分别作了情况汇报,填写了调查表。此外,课题组还深入凌云县、岑溪市、博白县三个职教中心进行实地调查,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全面了解了广西县域职业学校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广西县域职业学校发展的现状
  
  (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2008年,县域职业学校(职教中心)共招生4.7万,比2007年多招1.2万人,增幅达33.8%;2008~2009学年度,全区67所公办县域职业学校(职教中心)在校生总数为10.69万人,校均在校生1595人:比2008年的6.2万在校生多4.3万人,增幅达76.8%。
  
  (二)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及我区职教攻坚的不断推进,我区县域职业学校在各个建设项目的扶持和带动下,基础设施、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教学设备日趋齐全,实训基地日渐改善,办学条件日益提升。目前,我区县域职业学校校均校园占地面积为181.4亩,校均校舍建筑面积22114.37平方米。
  
  (三)管理体制有新突破
  为了搞好搞活、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我区大部分县市在当地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创新管理体制,采取资源整合的方式把分散的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到县域职校。组建集学历教育与长短期培训为一体、资源共享的职教中心。从而改变了职业教育资源分散、多头管理、培训成本高而培训效果低等多方面的弊端,有效地实现了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目前,我区大部分县市的职教中心项目建设已启动,尚未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的县也在筹备当中,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四)办学特色初步显现
  我区建设了一批设施比较完善、办学特色鲜明的职业学校,创建了一批独具农村职教特色的办学模式,如“鹿寨模式”、“岑溪模式”、“凌云模式”等。在办学条件相对艰苦的县域职业学校中,有三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即横县职教中心、浦北县职教中心和博白县职业技术学校;自治区示范职业学校有兴安、全州、荔浦、容县、灵山、岑溪、融水、钟山等8所。此外,还创建了一批示范专业,形成了自身的品牌和特色,走出了一条办学特色的路子;其中国家级重点建设的有计算机专业;自治区级重点建设的专业点有11个。主要包含计算机及应用(4个)、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3个)、机电专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等。
  
  (五)办学形式趋于多样
  近年来,我区县域职业学校不断打破封闭办学的格局,主动寻求与外界的合作与交流,噪取了更為开放、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一是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广泛推进订单办学、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等培养模式。二是优势互补,加强校校合作办学。三是加强与行业协会的交流与合作。
  
  (六)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首先,专业设置逐步多样化。目前有四百多个专业点,专业门类齐全,专业覆盖农林、资源与环境、能源、土木水利工程、加工制造、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医药卫生、商贸与旅游、财经、文化艺术与体育和社会公共事业等多个产业、事业领域。基本覆盖广西的产业结构,为我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新农村建设等提供急需的技术人才。
  其次,培训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各县市职业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师资、实践教学基地、远程教育网络、技能鉴定站等资源,积极配合劳动、农业、林业等部门。采取全日制或校企合作、短期培训等多种方式,开展针对各类人员的多种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提高农村劳动者就业再就业能力、加快农村新生劳动力转移提供服务,为发展县域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广西县域职业学校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萎缩。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2009年,县域职业学校校均在校生规模为1595人,但发展极不平衡,在校生人数少于500人的学校不在少数,有的学校甚至不足200人。学生人数少,办学成本高,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二)办学条件滞后,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2009年。全区县域职业学校生均校舍面积14.4平方米,比城市职业学校少20平方米;生均图书17册,比城市职业学校少10册;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4台。比城市少5台;校均实训基地在数量上为5个,只有城市职校的一半;资产上的差距更大,城市职校为673万元,县域职校仅为288.9万元。从以上指标看,县域职校的办学条件与城市职校的办学条件差距较大,许多专业设备不齐,硬件设施跟不上,实训设备陈旧简陋,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特别是人口少和山区贫困县的中等职校,规模小、办学资源有限。办学条件艰苦,效益不高。
  
  (三)师资队伍薄弱,难以培养高质量人才
  首先是县域职校教师总量少。2009年。我区县域职校在校教职工总数为6453人。其中专任教师为5056人,生师比为20.1:1,与教育部要求的16:1有一定的差距。
  其次是专业教师紧缺,“双师型”教师匮乏。我区县域职校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均为2528人,各占专任教师一半的比例;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低,为477人,仅占专任教师9.4%;“双师型”教师为1182人,仅占专任教师23.4%。专任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老师、“双师型”教师不足,难以培养出实践能力强、高质量的学生。
  三是教师学历水平有待提高。2009年,我区县域职校以本科学历教师为主,占68%;真有硕士学历的教师仅为21人,在专任教师中占0.4%;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仍占近32%的比例。
  
  (四)管理体制条块分割,难以提高整体办学效益
  一是在管理体制上仍然是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在职业教育管理上职能交叉,利益、步调难以协调,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缺乏合力。二是管理的权、责、利不明确,造成“表面上的多头管理,而实际上无人管理”的局面。三是条块分割导致有限的职业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优化和配置。条块分割,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各自为政,致使专业设置和布局不合理,增加管理的成本,使有限的资源(如教师、培训基地、实训设备等)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效益及办学水平的提高。
  
  (五)经费短缺,难以形成保障机制   发展县域职业学校,投入主要依赖于县级领导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高度重视的,会多投入;不重视的,视职业教育可有可无,就少一点投入甚至根本就不投入。此外,部分县市仍将职业教育视为普通教育的简单补充。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普通教育上,对职校的投入少得可怜,甚至财政年度预算都没有按规定的比例进行足额预算,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严重短缺。
  
  (六)培养模式单一。难以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由于法律和政策的缺失,校企合作仍停留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将企业更新换代后的设备赠予学校等浅层次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能真正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很少,校企合作的長效机制难以建立。
  
  (七)专业设置不尽合理,难以满足当地产业需求
  由于在设置专业前缺乏必要的统筹与规划,不能很好地根据本县、本区域的产业结构来设置专业。专业与市场需求不适合,专业设置遑求短期效益,见什么专业最吃香、最好捂生就开办什么专业;校与校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结果造成专业设置重复,资源浪费严重,服务当地产业的能力不足。2008~2009学年度,全区县域职业学校共设置、53个专业、430个专业点,招生专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及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电子技术运用、会计等专业。以上专业2008年度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全区县域职业学校的83.3%和84.3%。县域职校中有68所开设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几乎每个学校都开设有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总数的30%和32.3%。而畜牧兽医、养殖、多种经营等涉农专业仅个别学校设有,但目前基本处于拟停止招生的状态,涉农专业基本萎缩。据统计。目前我区69所县域职业学校中涉农专业的学生仅有303人。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领导,切实把发展县城职业教育放在特别突出、特别重要的位置
  各县市要把发展县域职业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进一步提高发展县域职业教育的认识,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只有当地政府领导重视了、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职业教育的发展才有了“土壤和水分”.才能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笔者感触最为深刻的是。凌云县是一个地处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人口不足19万,交通、经济等方面的条件都相当落后。由于县委、政府领导认识到位,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职教中心解决了土地、资金、师资等方面的问题,为创建百色市一流职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加大宣传、深化认识,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
  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吸引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肤浅,观念滞后。因此。要加大宣传的力度,积极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及重大意义,积极报道技术能手、技师等先进事迹,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价值及对社会的贡献,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新风尚,深化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改变他们鄙薄职业教育的错误观念。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
  
  (三)完善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县城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
  办学经费不足是制约我区县域职校发展的最大瓶颈。要拓宽筹资渠道,健全投入机制,想方设法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要加大政府投入,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将职教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落实专项经费。要抓好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落实,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确保农村教育费附加按规定足额真正到位。同时,职业学校也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及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逐步增强办学实力和造血功能。促进整体的提升。
  
  (四)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加大培训,切实加强县域职梗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县域职校任教。这方面可以借鉴海南省的做法。海南省为缓解职校专业师资紧缺、优化教师队伍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三特”教师,即“特岗、特聘、特邀”,由省财政厅设立专门经费,一是面向高校公开招聘优秀应届毕业生作为中等职校的特岗教师,由学校在编制内予以安排;二是特聘教师即面向社会聘请长期担任中职学校教师且签订聘任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特聘岗位重点是面向农村职校,是为缓解县域职校专业教师紧缺而设立的,按教育部规定的16:1的生师比进行配备;三是从社会上聘请各行各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校任数。
  二是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我区县域职校的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普教转过来的,他们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必须有计划地通过各种渠道对转岗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五)改革管理体制,切实将职业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要提高职业教育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能,必须从体制这个源头上抓起,大胆改革和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将职业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创新管理体制,首先要改革传统的多头管理、资源分散、职能交叉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要在政府“一把手”的统筹领导下,将分散于各个行业、部门的资源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强大的合力。审视我区各县市乃至全国的职业学校,凡是办得比较好的、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如我区的岑溪市职教中心、凌云县职教中心、湖南省岳阳县职教中心等都是在政府“一把手”的亲自领导下,整合区域内职教资源成立起来的,是改革传统管理体制的成果。
  
  (六)创新培养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增强县域职校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一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不仅要安排好学生的校内实习,更要做好学生到企业实习的工作。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主要途径。如岑溪市职教中心为了吸引贫困家庭的子女就读,采取“工学交替、以工助学”的形式,让学生在校学习一年后,每年再安排3~4个月的时间到企业接受领薪教育实习。通过这种方式,既为企业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又减轻了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同时也促进了招生,实现了多赢。
  二是加强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合作不能仅仅满足于企业为职校提供了多少个实习岗位,要多渠道、多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探索深度合作的机制。目前,我区县域职校与企业共同研发产品的氛围与积极性不高。职校只有参与企业生产和研发产品,才能掌握前沿的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在产学研合作上,岑溪市职教中心创造了成功的经验。不仅是中心的专业教师参与到工业园区企业产品的生产与研发,还让学生参与到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生产中。此外,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中心授课,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横向联系,把工业园区作为科研和实习基地,并从高校引进人才。成立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及销售手一体的家电研发中心。这既为企业的产品开发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降低研发成本,叉为职教中心研发、设计新产品提供场所和设备支持。这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紧密对接,确保产学研良性互动,实现共赢。
  
  (七)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县域、区域产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专业的定位、任务、目标及规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优势专业建设,淘汰过时专业,积极培育与当地产业相关的专业,实现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结构的有效对接。审视我区的县域职校,凡是办得不好、招生难、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就是学校在设置专业时没有从产业结构的实际出发,与市场需求无法对接;而那些办得好、很“畅销”的专业都是与市场结合得非常紧密,专业特色鲜明,而且形成了品牌。凌云县职教中心通过市场调研,洞察到幼师专业不仅市场需求量大,而且为学生及家长认可度较高。为此,中心将幼师专业作为重点培育专业,并把它打造成品牌专业。仅幼师专业2009年的招生就达600多人,占了整个招生计划的一半。
其他文献
【关键词】课堂效能 出发点 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关注的多是怎么教和教什么,并且,人们往往把关注的重点都集中在效率即怎么教上。但实际上,最重要的却是效能而非效率,即教什么而非怎么教。笔者认为,一节简洁又具实效的数学课,首先就得确定教什么。
沈骑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8期中撰文指出,时下课堂教学过度依赖科学技术,不少学校课程被科技霸权和电脑霸权垄断,似乎没有多媒体的教学就不是教学,不用课件,教师就不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水电站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大,国家对其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水电事业要想满足国家的要求,就要不断的加以完善。近年来,我国水电建设竣工决算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不仅给工程竣工财务的审核、审计工作带来了麻烦,还给验收工作带来了困难,不符合发展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水电建设项目财务竣工决算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系统
【摘 要】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物资供应的管理问题已成为现代企业普遍关心和广泛关注的问题,而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曾经的绝对主力,因管理制度和思想观念的落后,已被远远的甩在后面。本文笔者希望以探讨国家电网物资管理为例,通过科学合理的物资供应管理手段,提升物资供应的及时性,有效降低库存,进一步提高采购物资的质量,从而为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关键词】物资管理 ;电
由高职生导游资格考试现场导游凸显的问题来看,高职现场导游课程应创新第二课堂教学,从实训实践教学、考前强化训练、导游综合素质养成三个方面采取教学策略。
农副产品动态  水产品价格延续涨势  上周(5月16日至22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全国36个大中城市水产品平均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3%。其中,鲫鱼、大带鱼和大黄鱼价格分别上涨2.2%、1.7%和1.4% .  食用油价格小幅回落  上周(5月16日至22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全国36个大中城市菜籽油、花生油价格比前一周均下降0.1%,豆油价格与前一周持平。其中,贵阳、南宁、长沙菜籽油价格分别下降1.5
校企合作对中职学校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校企合作的成功范例进行宣传;从资金、政策上对校企合作进行专项扶持;职业教育健全
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内有十常侍颠倒黑白,祸乱朝纲:外有张氏兄弟高呼“苍天当死,黄天当立”的口号,掀起浩大的农民起义。一时间狼烟四起,战火熊熊,刘家的朝廷宛如大
新媒体产业链正蕴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新的岗位。其中,网络、动漫、游戏、3G、新闻、编辑、广告、创意、营销、编导等专业的新媒体人才和技术人才需求量较大。
厦庆涪陵位于长江乌江交汇处,是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江城,素有“巴国故都、乌江门户、榨菜之乡”的美称。涪陵是重庆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和“一圈两翼”的重要节点,扼川渝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