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立大学的人才培养和内部治理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mao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Northridge,CSUN)隶属于加州州立大学系统,是加州最大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在本刊对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教务长、学术副校长李亦教授的专访中,李教授表示,学校的特色之一是学生构成多元化和构成比例具有代表性;高校面临各方面的挑战,需积极创新以应对挑战;应多层次、多角度开展教师评估,支持教师发展;满足不同人群的终身学习需求;学校为师生创业与STEM教育创设良好条件;继续鼓励师生交流,谋求在新领域开展合作办学。
  关键词: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少数族裔学生;教师评估;合作办学;创新创业
  一、学生构成多元化
  及其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意义
  《世界教育信息》:李校长,您曾在多所高校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从您的职业生涯来看,就任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以下简称CSUN)教务长、学术副校长的经历对您而言有何特别之处?
  李亦:我之前任职过的学校基本上都位于美国中西部。CSUN和其他学校的不同之处在于学校的少数族裔学生占多数。具体而言,西班牙裔学生大约占46%,亚裔约占11%,非洲裔学生约占5%,白人学生约占23%。整体来说,学校少数族裔学生数量远超白人,这种情况是我任职过的其他学校所没有的。
  从地区来讲也是如此。CSUN所在的洛杉矶市是美国的第二大都市,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城市。洛杉矶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已经达到了少数族裔人数超过白人人數的状态,这是整个美国未来20~30年内将达到的人口状态。这样的学生结构,给我们学校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可以说,这样的学生构成比例正是未来几十年大多数美国高校将拥有的比例,因此我们的办学将对美国其他高校的未来发展有借鉴意义。
  二、时代对大学的挑战
  及大学给予教师的支持
  《世界教育信息》:您分管学校的学术事务部门,掌管每年2.8亿美元的预算。您认为,在学校的内部治理方面,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李亦:学校内部治理涉及方方面面,最大的挑战就是资金问题。目前的资金问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之一是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50年前,美国学生入学需要交很少的学费,学校办学所需的资金基本上都是州政府或是联邦政府提供的。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的主要经济收入来自学费,而不是政府资助——大致而言,学费占55%,政府资助占45%。CSUN是一所州立大学,为了满足当地民众的教育需求,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招生规模。在这种情况下,有约8%~10%的本州学生没有得到州政府的资助,这对学校经费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商学院计划开展的一个孵化器项目也与解决资金困难有关系。州政府提供的经费越来越少,学校需要思考如何通过师生创业来应对经费不足所带来的挑战。学校孵化器项目的第一步是学生创业方面的基本训练,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让更多人有创业的想法;第二步是将这些想法通过孵化器孵化出来。我们希望孵化器能够将科研、技术这些知识产权转化为实际的产品。
  另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是如何为学生提供信息化服务。在信息化时代,学生所需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获得,那么大学的价值是什么?过去,大学的价值在于传授知识。但现在,大学不能仅停留在传授知识层面,而是应该去发掘更多的价值,否则,谷歌很快就能够替代大学。此外,现在的80后、90后、00后学生,特别是00后,是伴随着信息化发展而成长。他们吸收知识、消化知识的途径与以往不同。而且,这几代学生更加具有社会责任感,他们希望自己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愿望更加强烈。那么,大学如何教育这样的学生?对我们来讲,这是一个比较重大的挑战。
  此外,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作为家庭中第一代大学生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50%以上的学生接受联邦政府的佩尔助学金,也就是说,50%以上的学生的家庭在经济地位上处于社会底层。那么相应地,他们能得到的教育资源比较缺乏,大学入学准备度(college readiness)也比较低。那学校如何在4~6年的时间内将这些学生的水平提高到和其他学生一样的程度,让他们能够顺利毕业,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个挑战不仅是对学校的挑战,也是对整个美国社会及教育的挑战。因为如果高等教育不能成为少数族裔和底层人们提升社会阶层的途径,那么,今后美国的中产阶级就会急速缩减。这对于整个美国来讲,是非常危险的。事实上,这是贫富差距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世界教育信息》:您刚才提到了全球信息化给学校治理带来的挑战,在这方面学校是否制定了相应计划来帮助教师去适应学生需求的变化?
  李亦:我们从两方面提供帮助。一方面,我们为教师开展数字学习项目,这个项目已经开办了好几年。每到夏天,我们就组织教师参加数字学习活动。我们提供线上教学指导和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信息技术支持,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用数字时代的教学方法。例如,一个月前,我们刚进行了一次教师展示活动,其中有位教师分享了如何进行线上交互式教学,以及如何通过各式各样的线上教学和人工智能帮助学生学习。
  另一方面,针对怀疑自身能力的学生,我们通过教师发展办公室向教师介绍关于学生心理认知的知识,传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的经验。这能帮助教师创造一个给学生以归属感的课堂环境。虽然我们的校园中有数千名少数族裔学生,但由于学校学生总数很大,有时一门课里也只有一名少数族裔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中的有些人会因为周围没有少数族裔同学而产生疑惑,会怀疑自己是否归属这个群体。如果教师忽视这方面的教育,就会对学生归属感的形成造成消极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也正在积极应对这方面的挑战。
  三、中美高校应在相互借鉴中寻求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在您看来,美国高校的内部治理都有哪些良好经验可为中国高校相关领域提供借鉴?   李亦:我讲一个我的亲身经历来说明这个问题。我在湖南师范大学任教时,某次外出,我让一位学生去打车。他把出租车拦下来之后却不肯上车,站在那里犹豫自己是否能进这辆车。我当时非常不理解这名学生的行为,交流后,才知道原来这个学生是从农村出来的。他拦下车后,发现旁边一个衣着高档的人也在想上同一辆出租车,他开始怀疑他是否有资格打车。这是由于他心中存在自卑感。這种阶层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底层的孩子产生这种自卑感,这可能是最危险的事情。美国社会也面临这样的困境——少数种族、少数族裔缺乏归属感,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这里也不属于自己。从更深层次来讲,这是一个社会问题。美国的学校正在积极解决这个问题,我希望中国的学校也能够积极应对。
  另外,美国大学的学术自由也是中国高校可以借鉴的地方。学术自由当然不是说教师可以超越政府,而是说教师学术观点、授课方式等方面可以不受过多限制。美国大学的另一个特点是教师自治。我认为,应该提高教师的地位,增加他们在学校内部治理上的发言权。如果不给教师最大限度的学术自由,教师在独立创造方面就不会有特别好的发展。
  此外,美国的学校包括美国政府也有需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比如中国政府对科研和高校的资助力度。
  四、多层次、多角度
  开展教师评估和教师队伍建设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如何进行教师评估?
  李亦:教师评估基本分为三大领域:教学、科研和服务。其中,教学评估分同行评估和学生评估两个方面。每一名教师都需要接受同行对他的评估,形成评审报告,系主任也会参加这个评估。此外,每个学期结束后,学生需要填写对教师的评估表,对教师做出评价。这两方面共同形成了教学评估。
  第二个评估领域是科研,根据教师所在的不同的领域特质进行评估。比如,艺术领域是根据教师的展览、演出、作品等情况进行评估;传统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就是根据论文、课题的数量和影响力等进行评估。
  第三个评估领域是服务。服务也分多种,比如对学校的服务。每个系所都有各种服务委员会,如课程委员会、招聘委员会、评估委员会。每个委员会都有各自的职责。此外,还有社会服务,分区域性社会服务和职业性社会服务两个部分。每位教师侧重一个或者几个方面,不同教师的侧重方向也不一样。总体来说,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承担一定的服务工作,这与教师的晋升直接挂钩。
  学校每个系都设立一个教师评估委员会,委员会成员都是教师。另外,系主任、学院教师评估委员会和院长要对本学院/本系的教师进行独立评估。学院评估完成后,所有的信息会汇总到教务长那里。教务长根据所有的信息,在专门的教职人员办公室的协助下,进行总体评估。这样的评估每年都会进行。教师评估累计6年,就会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教师能否得到终身教职。
  《世界教育信息》:您在工作中如何处理科研、教学与学校管理的关系?
  李亦:我在美国从助理教授一步步成为副教授、教授、系主任、院长、学术副校长。现在我还在花少量的时间做科研,我在当院长的时候在科研领域花的时间更多。在职务上升的过程中,我在科研上投入的时间的确是越来越少,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因此,我就把对科研的热情转移到如何帮助青年教师做科研上去。我们学校越来越强调如何以院系为单位,提供最好的条件,更好地指导青年教师。我到CSUN任学术副校长后,花了一年的时间和所有的青年教师见面,以学院为单位与他们共进午餐,了解他们的情况,知道他们想做什么、想完成什么、想实现什么。这个非常重要,对我的工作也很有帮助。
  我们正在考虑如何继续增加我们的优秀教师聘用数量,以及提高我们的终身教授的比例。因为在美国获得永久职位的教师的比例正在缩减,大部分是讲师、兼职教师。我们正在努力招聘永久职位的教师。此外,科研建设是需要团队骨干的。我经常会和科研骨干在一起交流,尽量参加他们开展的活动,和他们一对一交流,建立这种个人之间的感情。
  教学内容是教师自治机构制定的。但是,我觉得作为教务长有责任参与其中。社会机构、经济结构、职业需求在不断变化,现有的许多职业将会消失,同时会产生很多新兴的职业。因此,作为学校领导,我们必须要关注教学,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地把这些新东西反映到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安排、学科建设等方面。这就需要不断地与教师自治机构进行交流,不断创新,否则就只能待在原地,慢慢被淘汰。此外,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我们也会聆听产业界的声音。基本上我们每个学院都有一个咨询委员会,他们会提供多方面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决策。
  在学校管理方面,美国有很多自治机构,我也花了一些精力与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帮助他们认识到,只做科研和教学是不够的,因为学校的许多事情都需要他们来负责,尤其是领导层的教师。我自己就是在芝加哥大学读完博士后,到罗斯福大学做助理教师,升到副教授,然后一步一步走到现在。因此,我觉得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满怀热情,帮助其他人完成他们所热爱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还是要谈理想的。绝大部分教师都是热爱教育事业的,他们从事这个行业是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因此,从整体来看,教师都是有自己的激情。我和他们相处交流时,一方面要去感染他们,另一方面也受到了他们的感染。
  五、服务地方经济,满足各类学习者需求
  《世界教育信息》:作为公立院校,在支持人们进行终身学习方面有哪些举措?
  李亦:曾教育学院(Tseng College)中最大的学生群体是在职人士。此类人群已经拥有了学士学位,但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他们需要提升自己,以及攻读硕士学位。我们学校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多学习机会与专业,比如公共管理、传播学、卫生管理与健康管理、音乐产业管理等专业。在终身学习领域,这部分的学生人数最多,约有一万多名。在整个加州州立大学的系统中,CSUN在这方面做得是最好、最大的,帮助本地区的企业提升了竞争力,对本地区的经济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此外,我们在拓展学习(extended learning)方面也有面向国际的项目。一种是短期访问,主要针对非学历生,他们到我校学习一到两个学期。还有一种就是英语预备——一些学生想到美国大学读书,但英语没有过关,他们就会选择到拓展学习学院接受语言培训。这两部分的学生加起来大概不到1000人。
  从整体来讲,我们主要是想满足这几类人群的教育需求,一类是本地学生继续学习深造的需求;一类是国际学生进入美国四年制大学学习的愿望,具体的如英语补习的需求等。另外在国际交流方面,留学生在交流中所获的学分都可以进行学分转换,我们也希望能够和其他机构合作,满足这一领域的教育需求。
  《世界教育信息》:您还致力于推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在不同种族、不同性别学生当中的开展。在这一方面,您有哪些好的做法?
  李亦:首先是培养和吸引一流的教师。因为,只有教师走在学术前沿,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最新、最前沿的信息,这对STEM教育來说尤为重要。其次是提供最好的设备。师资好,设备不行,也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对STEM教育来说更是如此。在这方面,我们学校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今年,我们在设备上投资了750万美元,希望能够为师生提供最好的硬件设施。另外,在教师招聘上,我们今年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其中,我们计划在某些领域一次性招聘若干名教师,形成一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团队、一个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性团队和一个公共卫生差异研究团队。公共卫生差异研究团队致力于研究不同种族的不同社会地位,促进医疗卫生待遇方面的公平。
  在学生的培育上,我们希望通过早期的指导和新生第一年体验计划,吸引并保持学生对STEM领域的兴趣。STEM在初级阶段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第一年的体验与指导留住学生。此外,今年,科学学院和工程学院设立了一个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专门的“岗位”——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弱势群体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这方面,中国学生情况较好,而许多美国高中毕业生就需要补习代数,以帮助他们进入大学后能够跟上微积分课程,更早更快地进入专业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我们也在探索如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目前,我们正在酝酿成立一个全校层面的本科生科研训练中心,希望把各个本科科研项目中好的经验、实践联系起来。如果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实验室与高年级同学、研究生、教师合作,那么他们的学习经验和动手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样也有利于吸引并保持学生对STEM领域的兴趣。
  六、继续鼓励师生交流,谋求合作新领域
  《世界教育信息》:在与中国高校进行合作交流方面,贵校有何优先方向或重点领域?
  李亦:20世纪70年代初,我们学校就已经认识到,未来在教育领域,中美之间的关系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事实上,我们学校是美国第一个和中国大学建立友好关系的学校。现在,我们与中国的50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在中美学生交流方面,我们在美国西部,通过大使馆的资助项目资助学生去中国。在全美高校中,我们学校组织、选派的学生数量是最多的。到中国交流的经历,对许多美国学生来说是一个颠覆式的体验。在交流过程中,美国学生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能够增进美国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和喜爱,消除一些学生对中国的偏见,这是交流产生的非常好的作用。
  在教师交流方面,我们也会继续吸引大批的中国教师到美国来,同时选派美国教师到中国去,鼓励双方教师积极参与交流。例如,去年我们共同组织了一场交流——美中教育智库对话。我们学校在各方面,无论是学生交流、教师交流还是学术交流,都在积极地努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谋求更大的发展。比如,许多国际学生选择我们学校是因为学校的地缘优势。但是现在教育国际化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也在思考如何通过学科、学术和师资力量来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我希望中美关系能够继续友好发展。这首先就要消除偏见,增进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选派学生到中国交流则是重要的一步。因此,如何筹资选派更多的美国学生到中国,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此外,我们也在考虑与中国的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合办专业或者合办院系。这方面,我们也会从教学、财政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调查,了解具体的实施办法,也会挑选一两个最成熟的方向进行尝试。对我们来说,合作办学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也非常感兴趣。
其他文献
据英国教育部网站2018年10月12日報道,英国学徒制和技能大臣安妮·弥尔顿(Anne Milton)宣布,“开展继续教学”计划(Taking Teaching Further,TTF)为英国前37所继续教育机构提供资金。作为一项试点计划,这项投资金额达500万英镑的计划已于2018年6月启动,旨在帮助招聘来自行业内的优秀工作者进入英国继续教育机构,支持行业与继续教育之间持续交流。该计划希望通过引
作者简介:凯斯·G·提鲍尔(Keith G. Tidball),康奈尔大学合作推广部(Cornell Cooperative Extension)资深合伙人、助理主任。玛丽安·E·克兰斯尼(Marianne E. Krasny),康纳尔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公民生态学实验室主任。  摘 要:当下的各种环境教育实践,都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的需求。通过借鉴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
据爱尔兰教育部官网2017年2月6日消息,教育部部长理查德·布鲁顿颁布了“2017年教育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使爱尔兰在十年内拥有欧洲最好的教育和培训系统。  “教育行动计划”概述了教育部和政府其他相关机构在2017年将实施的数百项行动和计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在教育福利方面,每所学校都需要为学生提供專门的指导与辅导时间;实施初级周期健康计划;任命10名心理学家建立健康指导委员会,以制定政策声明和
为了进一步加强科研后备人才的培养,德国科学基金会(DFG)负责联合博士研究生院项目的资助委员会在波恩举行的2014年度秋季会议上宣布,批准建立14个联合博士研究生院。在从2015年起的4年半时间内,DFG将为其提供约6000万欧元(约4.2亿元人民币)的经费资助。  14个新联合博士研究生院项目分别由柏林工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弗赖堡大学(2个)、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海德堡大学、达
摘 要:空间科学与技术是近年获得迅速发展的前沿交叉学科领域,空间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我国空间科学与航天事业提供有力的支撑,空间科学与应用专业的发展对我国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具有战略发展意义。俞俊生,北京邮电大学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联合建设的“电磁场理论与应用”国际开放实验室执行主任,兼任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航天技术专家组专家、中英空间科学教育与研究合作中方实
据新西兰教育部网站2017年2月7日消息,当日,2017年新西兰学校调查(CensusAtSchool)启动。此项目于2003年开始,由奥克兰大学统计系每两年运行一次,在新西兰统计局和教育部的支持下进行,在线调查收集五至十三年级真实且相关的学生数据,作为国际项目的一部分。  2017年2月7日开始的在线统计项目面向所有英语和毛利语中等学校开放。教师可以在7月7日结束之前随时注册他们的班级并参加学校
2014年4月初,英国大学和科学国务大臣戴维·威利茨公布,政府计划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地区布点数十个新高校校园,希望以此推动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该政策与2013年底出台的自2015年取消英格兰高校本科招生数量限制政策应有密切联系,新政策如果顺利实施,将能同时实现扩大高等教育容量、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化分布、推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等多重目标。《每日电讯报》文章称,新增的高校
摘 要: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魪cole Normale Supérieure-Paris)创办于1795年,是一所主要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的高等专科学校。她有着200多年的建校历史,几乎与法兰西共和国同龄,为法国培养了无数杰出人才。据统计,从这所蜚声海内外的顶尖高校里走出了12位诺贝尔奖得主、10位菲尔兹奖得主、5位沃夫奖得主以及2位法国总统。为了解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办学特色﹑国际化战略及与中国的合
摘 要: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诞生于2005年,原名為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本刊对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校长周斌进行了专访。周校长指出,艺术院校需明确自身定位,发挥自身特色,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探索更高效的组织管理模式;提升国际影响力,参与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此基础上,周校长提出要始终秉持学校治学理念,将培养适应文化产业发展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7年4月20日报道,2000年至2014年期间,全球大学毕业生人数翻了一番,达到2.07亿人。UNESCO当日发布的30号政策文件——《确保高等教育不落下一个人的六种途径》(Six Ways to Ensure Higher Education Leaves No one Behind),为各国政府满足快速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和解决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提供了政策指导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