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优势视角下云南民族地区文旅开发路径研究——以维西县启别村为例

来源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shiyij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后发优势理论,对后发优势及少数民族旅游发展进行了学术回顾,结合田野调查与相关文献,对启别村文旅开发中后发优势的实践理念及其创新进行思考。结果表明:启别村丰富的多民族人文景观及周边多样的自然景观,是其融入迪庆州全域旅游发展的优势。通过政府引入外部资本,促进乡村产业升级,打造地方民族文旅品牌与创新旅游产品;地方乡贤带头响应,建立民族团结示范村;村民积极参与,投身文旅产业;最终实现对周边旅游市场的优势互补,促进了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从启别村文旅开发案例指出:充分利用地方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政府、乡贤及村民三者
其他文献
在取得了良好的开局之后,更要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前瞻思维应对当前和潜在的挑战。只有如此,下半场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和环境。国家统计局于7月中旬发布了2021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具体情况。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532167亿元,约折合8.22万亿美元,实现了同比12.7%和两年平均5.3%的增长速度。三大产业的增加值分别达到28402亿元、207154亿元和296611亿元,呈现出全产业复苏的良好态势。
在金属矿山地下开采中,采场结构参数的布置和采场回采顺序规划对矿山深部开采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优选出最佳的井下回采顺序方案,基于客观定权方法建立了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顶板沉降位移和技术经济指标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AD-Midas(GTS NX)-FLAC3D耦合数值建模方法,建立了矿体的网格模型,并对平行回采与阶梯回采不同方案下的采场回采顺序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构建的CRITIC赋权评价模型对井下不同回采顺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采场最大主应力,顶板沉降位移在平行回采与阶梯开采中均呈现随间隔
当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而文化自信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于自身历史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和积极践行。中国有着5000余年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千百年来传承的理念已经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内心,给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在实现文化自信中,文旅融合发展是其中重要的手段。公共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实现文旅融合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将公共图书馆发展和文旅融合有机结合起来,是当下我们应不断思考的问题。
特殊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特殊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教育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有基本生活能力外,同样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功能和育残成人成才的功能。在正视基础教育改革提升质量的大气候下,针对残疾学生实际情况,近年来,我们转变教育观念,践行适性教育,渗透融合教育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办学举措,办学质量稳步提升,为特殊孩子和家长开启了美好的明天。
随着“立德树人”要求的提出,怎样发挥班主任的德育功能,让学生参与到班级教育和管理之中,同时促进其道德素养良好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探究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广大班主任开始积极运用幸福教育手段。对此,本文主要对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3~6岁幼儿期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然而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不识字,或识字很少,该如何进行早期阅读呢?绘本以简练生动的语言,搭配优美的插图以及富于童真的形式,能很容易地被小读者读懂,接受。为了使绘本阅读在3—6岁儿童中推广开来,让广大儿童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我们通过开展“蒲公英”绘本阅读系列活动,引导更多的低龄读者走进阅读世界,爱上阅读,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与自豪感,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与伦理,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关键。本文将《纺织品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贴合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要求,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实施过程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强调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学者根据国内外科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探究”向“实践”转向的教学模式,包括“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论证教学和“基于社会需求”的科学研究案例教学,以发展学生对实践取向的科学本质理解(唐小为)。
互联网信息服务业是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信息的服务活动,不包括互联网接入服务或互联网广告。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经营者数量多,集中度相对不高,产品差异化程度较高,进入壁垒较高但呈现下降趋势。2012至2017年期间,该产业总体上处于严格寡头与松散寡头之间,更接近松散寡头甚至垄断竞争。
诉讼效率、实体公正、刑罚功能、起诉法定与有诉必审、相对合理主义构成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容许性理论基础;程序公正、被追诉人人权保障、刑事诉讼构造形成刑事缺席审判制度限制性理论基础。刑事缺席审判是在动态平衡诉讼观指导下确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制度本身体现了司法公正与诉讼效率、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基本价值的冲突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