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语文课堂的学生主体性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51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给了学生一个机会,他们就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当我们整节课滔滔不绝地倾囊相授,课后却抱怨学生不听讲、学不会时,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点,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置课堂教学,没有尊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感受。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
  还学生一个自主的语文课堂。
  
  一、转变观念,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一针见血地解开了教和学的矛盾,即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是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活动的主人。心理学研究表明,若成功决定于运气或问题由别人为他们解决时,或成功得来全不费工夫时,则学生很少产生成功感;相反,学生在完成一项任务且经历一番“投入”与“付出”之后,却能获得一种强烈的成功感。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总是左不放心、右不放心,觉得重点太重、难点太难、要讲的东西太多,于是乎一遍又一遍,中心思想、表达方式等等皆板书并要求学生抄下、记住。结果往往是学生越听越烦,甚至茫然不知所措。不是自己实践、研究得来的,又怎能学得好呢?
  2008年11月,我参加了湖北省高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并荣获了教学、教案双项一等奖。那堂课,我上的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利用从清代著名评论家金圣叹先生点评水浒得到的灵感并在课堂上使用点评小说的方法,鼓励、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自主点评。学生兴奋地各抒己见,因为每一处发现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我还强调,大家的观点未必有对错之分,只有深刻与否。课后我统计了一下,学生一共32位,这节课学生发言达35次,发言学生有18位。学生被充分调动,其实也调动了我的情绪。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著名特级教师秦训刚老师在总结点评我这堂课时指出,这堂课设计新颖、推进流畅,尤其提到,课堂理念新,没有一味追求某一种结论,而是更重视学生的体验过程。
  史绍典老师曾说:“学生课业负担重,学习的过程本就如蛹虫破茧般艰难,老师再一味贴标签式的灌输,学生会更觉得学习太累。”所以,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就要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自己则要做一个引导航向的人,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去读书、去思考、去探究;是想方设法用自己的“一杯水”去引出学生的“一桶水”,甚至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而不是在课堂上做一个侃侃而谈的演说家。
  
  二、搭建平台,重视学生的体验感受
  
  每个学生都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个性,都是完整的生命主体。因此,新课标特别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确,语文学习既是认知发展的过程,又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也要关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比如:我在上老舍先生的戏剧《茶馆》时,文中有着形形色色的人物,诸多的矛盾冲突。我想带着学生先分析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又总感觉很难做到分析透彻;想让学生先分角色表演,又怕他们自己难以把握到位。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分场景分组表演。我只是先提出要求,每个小组表演前,要先讨论好如何演好这些人物,再竞争角色,我还选出了几位“记者”现场采访。学生积极性很高,各小组还安排了导演、道具等。正式表演的那堂课,我被深深地震憾了:学生准确地把握住了每一位人物的性格,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等都被学生展示出来了。有两个学生在演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时,改动了台词,把几处“我们”改成了“咱们哥俩”,如宋恩子:“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咱们哥俩也省事。”我问学生为何要改,学生说,宋恩子、吴祥子除了是军阀政府的狗腿子,更是两个地痞、强盗,这样说更符合他们的个性。学生们实实在在地还给了我一个惊喜。
  语文课堂教学以体验感受为脉络,就是让学生用身体去亲自经历,用心灵去亲自感悟、体验语文,让学生充分体验阅读、体验写作、体验实践、体验探究,使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体验感受而又富于个性色彩的过程。
  
  三、尊重个性,营造平等的和谐课堂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一个孩子,才配做孩子的先生。”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关注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文本,允许他们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只有这种宽容的心境才能使学生个性之花绽放,促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营造平等的和谐课堂,就必须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我在课堂上根据黄金分割率来分配时间,即教师讲课时间合计不能超过17分钟,学生自主时间不少于28分钟。课堂上,学生和教师都是独立的个体,课堂活动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在一个和谐、宽松、愉悦的精神状态下学习,师生之间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时间还给了学生,还要把权利还给学生,特别是要还给学生质疑问难、阐述个人见解、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以前的课堂上,通常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答还必须答到点子上、答到教师的答案上、答到教材的答案上,否则就不被允许或冷处理。学生根本没有问的权利,反对的权利。现在,这种状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先不讲,先不忙着灌,而是让学生先去学,学的过程中允许问,而且问得越刁钻越细微越古怪我越肯定、鼓励,可以撇开作者的观点、教师的观点谈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提反对意见,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了充分尊重,主动表现自己的欲望得以张扬,思维变得开阔、多元,精神显得勇敢、坚强。
  语文课堂就是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探索空间,由“一言堂”变为“众言堂”,给每一个学生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教师“给水喝”的局面,学会“找水源”的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相信你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也一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作者单位:433100湖北省潜江市江汉油田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一、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合理选材的基本条件    所谓中学篮球运动员选材,是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篮球运动的人才通过推荐或选拔的方式选出来,还要选出思想好、学习好的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训练,使其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基础上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认识与掌握篮球运动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特征、运动成绩等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规律也是科学选材的重要问题。    二、科学训练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设计者和执行者,是班级的灵魂。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要求管理的平等、民主、科学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还需要班主任具有一定的威信。然而,班主任“威”从何来、“信”源何处?笔者认为,班主任“威信”源于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诚信公正与管理方法创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为适应这种转变,班主任应率先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本文以叙事的方式,讲述了作者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
期刊
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将使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个性化,促使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而在当前各级政府投入巨资进行基础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形势下, 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就在于广大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    一、中小学计算
期刊
1939年11月,二战序幕已拉开,欧洲战火烽烟正浓。强大的苏联为了西北边界和列宁格勒(圣彼得格勒)的安全,向芬兰政府建议缔结交换领土的条约,要求芬兰将卡累利阿地峡的国界后移几十公里,苏联以苏维埃卡累利阿双倍于此的领土对换,被芬兰拒绝。导致1932年缔结的《苏芬互不侵犯条约》废除。11月30日,强大的苏联动用20个师(45万人),2000辆战车和1000余架飞机从四个方面对芬兰发起全线进攻。企图在3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三方面的分析,对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进行了初步地探讨,并且给出了正确引导这些群体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成因分析规则分析策略分析    中学生的非正式群体是由那些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共同语言,讲义气、够朋友的学生聚集而成的小群体。其特点是交往频繁且有固定的活动内容,人员之间感情密切,相互信任,并有自然形成的“领袖”人物。这些共同活动的人一般比较固定,虽不具有正式规定的性质,且无学
期刊
【摘要】洋务运动是世界近代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中国近代化中既有促进作用又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因此,我们在评价洋务运动时,应把它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去考察。本文试从洋务运动正、反两方面论述其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着重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军队建设、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以及文化教育、思想意识的近代化影响,力图阐明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使中国有了近代化的工业
期刊
【摘要】汉语拼音教学,应以“趣”活化教学环节,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好汉语拼音,从而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  【关键词】拼音趣味教学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语文的工具;是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基础,对于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下,许多教师正在积极尝试改变沿用多年的传统汉语拼音教学模式,推出了很多教学方法。笔者经过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认为
期刊
杨振宁不仅是一位当代卓越的物理学大师,而且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杰出物理教育家。他的物理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择其要者有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物理实验    杨振宁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但他对物理实验和实验教学非常重视。他认为物理理论结构如果最后不能与实验联系起来,长时间以后在物理学中就会失去地位。他坚信物理学的基础是实验,他在给《物理通报》的题词中写道:“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近年来,杨振宁
期刊
体育,是力量的角逐,是智慧的较量,是健美的展示。它的精神意义和崇高境界正是现代社会所提倡和弘扬的;艺术,是心灵的跳跃,是情感的流淌,是和谐的体验。它特有的魅力滋润着人类的心灵,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多姿多彩、令人心驰神往的世界。体育和艺术犹如孪生兄弟,体育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使体育课堂更精彩;艺术和体育好比同胞姐妹,让艺术走进体育,艺术特有的感染力使体育教学更具神奇的魅力。   在强调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音
期刊
教师的使命正如新课程的核心——“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既是专家、校长、教师的日常用语,也几乎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三句不离本行的话题。夸美纽斯说:“教师的使命是培植而不是忙改变。”对此,笔者从以下两方面谈点个人的想法:    一、用心坚信教育的力量    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的夸美纽斯说过:“没有好好地经过培植的葡萄是结不出好葡萄的。”人心正如树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