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鲜为人知的局部战争——苏芬战争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fd4545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9年11月,二战序幕已拉开,欧洲战火烽烟正浓。强大的苏联为了西北边界和列宁格勒(圣彼得格勒)的安全,向芬兰政府建议缔结交换领土的条约,要求芬兰将卡累利阿地峡的国界后移几十公里,苏联以苏维埃卡累利阿双倍于此的领土对换,被芬兰拒绝。导致1932年缔结的《苏芬互不侵犯条约》废除。11月30日,强大的苏联动用20个师(45万人),2000辆战车和1000余架飞机从四个方面对芬兰发起全线进攻。企图在3天内“解放”芬兰,并且当晚就在芬兰建立起傀儡政府。很明显,这场战争对于苏联来说,是一场以强凌弱,以大欺小侵略小国的非正义战争。
  论实力,十月革命后,苏联经过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在1937年,经济已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超过了法西斯德国,军事力量更是当时的德国都比不上的。
  而当时芬兰全国人口只有370万,只有苏联的1/50不到;国土面积33万平方公里,不到苏联的1/60;国防军总数只有3万3千人,并且装备极为落后,还停留在一战的水平上,再加上芬兰国土狭小,根本没有战略空间。所以苏联领导人骄傲地认为芬兰会像波罗的海的其他国家(如立陶宛、爱沙尼亚等)一样不堪一击,乖乖地归顺于苏联强大的襁褓之中。但是,这一次苏联的算盘却打错了。
  芬军在力量对比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凭借1927-1939年在卡累利阿地峡修建的“曼纳海姆防线”的坚固工事,利用严寒和沼泽森林的有利地形,展开反击战、阵地战和消耗性围歼战,因此,苏军除在北冰洋的贝柴摩和萨拉地区进展较快外,在卡累利阿地峡和拉多加湖一带伤亡惨重。对芬军主阵地久攻不克。加上苏联在“大清洗运动”中,大部分红军将领不是被处决就是遭迫害,“幸运”活着的将领们根本无心指挥战争。残酷无情的严寒气候更使苏军损失惨重。在这场以弱抗强的战争中,芬军狙击手追求百发百中的境界。据统计,二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要2.5万发子弹,而芬军狙击手却平均只需1.3发,这是一个悬殊万倍的数字对比啊!芬军狙击手组成的滑雪中队,对于山林的地理环境非常熟悉,身穿跟雪一样的白色伪装服,滑着雪撬在大雪封路的荒郊野外来去自如,尽管使用的武器是帝俄(芬兰曾在沙皇时代是俄国的一部分)时期沿用下来的步枪,却能狙杀700米以外的苏军。因为苏军在一片雪白的环境下,穿着笨拙的棕褐色制服,极容易成为芬军狙杀的目标。
  战争一直延续到次年3月,双方均付出惨重代价。尤其是苏联,在这次战争中损失上百万人,因此不得不正视现实,重新与芬兰谈判讲和。芬兰政府也因弹尽粮绝只得接受苏联的讲和条件。1940年3月13日,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苏芬和约》。依约,芬兰将其东南部包括芬兰第三大城市维堡在内的卡累利阿地峡萨拉地区和芬兰湾的大部分岛屿割让给苏联,并把汉科港租给苏联30年。
  芬兰虽然割让了1/10的领土,但通过战争避免了与其他波罗的海国家一起被并入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命运。苏联也对苏芬作出了一些妥协。
  苏芬战争是一场弱国打败强国,小国打败大国的战争,虽然芬兰没有彻底胜利,但至少打了一个平局。芬兰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作者单位:423000湖南省郴州市八中)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以培养学生成才为己任。作为一名民族中学的思想政治老师,如何承担起教思想政治课的重任,将孩子塑造成嚣,全面服务于教育事业。  我在27年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不断地给中学生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这长期的教学工作期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在教育孩子,成就事业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不能缺少“四心”。    一、以高度的责任心,关心学生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期刊
新教材以生动熟悉的生活情境、文本对话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它为所有蒙上眼睛的“笨小孩”摘下眼罩, 使他们看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留心就能发现它。  作为一名新课程的实践者,剖析并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作法,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本文以《对称》一课的教学为例,结合新课标谈谈笔者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习的内在动力    新教材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每一个
期刊
后进生并不是无药可救,只要班主任全心关爱,耐心教育,后进生一定能够转化。那么,教师如何转化后进生呢?下面结合教育实践,谈谈笔者肤浅的看法:    一、教师要全心关爱后进生    后进生表面看来很坚强,其实,由于他们从来没受到过别人的尊重、同学和老师的重视,他们的内心是脆弱的,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关心。只有当他们感到你在真正地关爱他们,他们才能从心理上贴近你,慢慢地接受你的教育。    二、挖掘后进
期刊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既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它集声、光、影、色、字于一体,具有形象、生动、逼真、直观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而且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但若滥用则易喧宾夺主,淡化语文味;横生枝节,影响教学本体目标的实现。如何使“好钢用在刀刃上”?实践与思考告诉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学习情境
期刊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
期刊
教育的实践表明,凡是取得理想教育效果的,都是那些在学生心目中富有魅力的教师。  魅力,是人的内在良好素质体系的外在表现,是一种很能吸引人、影响人、说服人和感染人的力量 。从心理角度看,体育教师的教育魅力是由诸多心理因素组成的心理力量,它的强弱关系到其能否强化青少年的“向师性”,赢得学生的尊重、依赖和爱戴,使学生主动、自愿、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改变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可以说,魅力是教师建立威信,提高教
期刊
【摘要】计算机是当今世界应用最广、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而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对它的实践性要求就更强了。作为教师怎样教好这门课,上好每一节实践课,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从计算机实践课程的准备、教法和要求几个方面试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质量,使学生能真正掌握计算机知识。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    计算机发展的日新月异,使计算机技术成为当今世界应用最广、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
期刊
一、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合理选材的基本条件    所谓中学篮球运动员选材,是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篮球运动的人才通过推荐或选拔的方式选出来,还要选出思想好、学习好的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训练,使其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基础上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认识与掌握篮球运动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特征、运动成绩等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规律也是科学选材的重要问题。    二、科学训练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设计者和执行者,是班级的灵魂。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要求管理的平等、民主、科学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还需要班主任具有一定的威信。然而,班主任“威”从何来、“信”源何处?笔者认为,班主任“威信”源于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诚信公正与管理方法创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为适应这种转变,班主任应率先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本文以叙事的方式,讲述了作者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
期刊
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将使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个性化,促使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而在当前各级政府投入巨资进行基础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形势下, 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就在于广大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    一、中小学计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