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现实交际与口语教学的关系出发,探讨了电影对白运用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并指出了其潜在的困难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 电影对白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我国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深化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于2007年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指导高等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也提出:鉴于口语能力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考试委员会正在现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开发适用于大规模实施的口语考试的新形式(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 2006)。由此可见,随着交际教学的推广,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中国大学生中“哑巴英语”的现象还较普遍,学生口语水平不高,对口语有恐惧感,很难突破口语关。课堂上数量有限的口语操练以及对一些短文、对话的记忆背诵很难提高日常生活中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应用能力。教学模式和素材的选择一直以来都使英语教师颇感困惑。针对这一问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
在这一模式中,“说”的训练既要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又要有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尤其是视觉手段来提高口语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口语活动的动机。英文电影为我们提供了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其中的对白根据角色特有的气质、或诙谐幽默,或稳重含蓄,语言标准地道,是真正的英语口语,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模仿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本文从交际的模式和本质出发,探讨将电影对白运用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1 现实交际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简言之,英语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而交际首先是口头交际。所有口头交际都必然涉及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他们有一种相互依存并且不断转换角色的互动关系,如图:
从交际的本质来看,其产生的前提是说话者和听话者都有交际需求,对交际目的感兴趣,如图:
从日常交际的模式和本质来看,要使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培养口头交际能力,口语教学必须为学生创造交际需求,激发学生对口语活动的兴趣,使口语活动具有真实交际的特色,口语活动的设计应注意到双方角色的相互依赖关系,创造角色转换的自由氛围,以意思交流为重点,减少对语言形式的纠错,适当注意非语言交际策略的使用(王笃勤,2002)。经典电影对白所展示给我们的语言情景渲染了所学语言的文化氛围,具有真实交际的特色,还为学生打开了了一个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风俗及概况的窗口,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电影对白的模仿,学生不仅可以在接近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中提高听说能力,还可以领会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等非语言交际的规则。
2 电影对白运用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依据
2.1电影对白引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符合任务型学习模式(task-based learning)
任务型学习模式采用交际会话的方式,使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达到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王笃勤,2002)。这种模式通常由实景展示必要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布置交际任务,评估任务完成情况这三部分来构成。
基于多媒体网络的电影对白表演正是根据任务型学习模式展开的口语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经典电影对白的视频片段上传到网络上,必要时可以附上相关语言技能的说明一并展示给学生并布置课下操练,学生可以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自主练习,口语课堂教学则主要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课堂评估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和学习实施监控的手段,是教师用来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课堂操作方式。如果使用得当,它可以促进有效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2 电影对白引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体现了合作型学习模式
以群组为主、以学习者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被称为合作型学习模式(Dillenbourg,1999)。电影对白表演正体现了这种模式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学生可以自由结对子,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经典对白反复模仿和训练,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不同角色的模仿来提高语音、语调、语气、连读、失暴等听说综合素养,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习者自我指导、自我发展的内在动机与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合作意识。围绕电影对白开展的口语活动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
2.3 电影对白引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有助于学习者理解社会文化因素
传统英语教学强调文化素养,认为学语言的过程中应学习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学、艺术、历史和哲学,但却不十分重视这些国家的习俗和惯例,从而导致学生因为缺乏这方面知识而说话不得体。Wolfson指出:“在与外国人交往时,本族人对外国人在语音句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相比之下,违反讲话规则却常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会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由此可以看出这种不得体的英语比语法、语音方面的错误更难被英语本族人理解,容易引起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学生之所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出现这一问题是与我们的外语教学脱离语境有关的,学生只学会了语言形式,却不知道其社会内容,缺乏语言得体性的认识。语言的不得体也与母语的社会文化因素干扰有关,我们常说的中国式英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说话者本族文化干扰所致。
将电影对白引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类真实的语境和社会,为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语言的社会语境的能力提供了一个方便的渠道。学生可以从屏幕上的生活片段中观察什么场合用什么语体,了解说话人的身份高低、说话者之间交情的深浅与语体的关系,感受原汁原味的外语,习得词汇和习语的得体用法,切身体会到目的语国家人们的表达习惯、表达风格以及非语言交际(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的一些规则,从而可以深入了解英美文化,体会到真实语境中运用外语来进行交际的策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4电影对白引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动机
根据Williams和Burden(1997)提出的交互模式,动机是一种认知和情感动力,可促进人有意识的作出行动的决定,并维持相当的努力,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口语教学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动机,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口语活动首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意识。经典电影对白配有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真切的思想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作为口语练习的素材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对口语活动的兴趣,帮助学生在持之以恒的练习中提高口语能力。
3 小结
综上所述,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将电影对白运用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造接近现实交际的情景,能够很好的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可以在任务型学习模式和合作型学习模式中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会文化因素,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当然,现代信息技术近几年才开始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硬件设备和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操作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进步,电影对白将能更好地运用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Williams & L. 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David Nuna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1.
[3]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 杜小红.电影对白在外语口语习得中的运用研究.新余高专学报,2008(5).
[5]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 李华东,栾述文.新世纪英语口语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7]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8] 王红艾.浅谈英文原版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VD电影评介,2007(10).
[9] 吴祯福.英语高级口语.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
[10] 朱忠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刍议.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关键词 电影对白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我国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深化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于2007年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指导高等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也提出:鉴于口语能力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考试委员会正在现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开发适用于大规模实施的口语考试的新形式(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 2006)。由此可见,随着交际教学的推广,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中国大学生中“哑巴英语”的现象还较普遍,学生口语水平不高,对口语有恐惧感,很难突破口语关。课堂上数量有限的口语操练以及对一些短文、对话的记忆背诵很难提高日常生活中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应用能力。教学模式和素材的选择一直以来都使英语教师颇感困惑。针对这一问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
在这一模式中,“说”的训练既要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又要有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尤其是视觉手段来提高口语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口语活动的动机。英文电影为我们提供了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其中的对白根据角色特有的气质、或诙谐幽默,或稳重含蓄,语言标准地道,是真正的英语口语,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模仿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本文从交际的模式和本质出发,探讨将电影对白运用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1 现实交际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简言之,英语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而交际首先是口头交际。所有口头交际都必然涉及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他们有一种相互依存并且不断转换角色的互动关系,如图:

从交际的本质来看,其产生的前提是说话者和听话者都有交际需求,对交际目的感兴趣,如图:

从日常交际的模式和本质来看,要使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培养口头交际能力,口语教学必须为学生创造交际需求,激发学生对口语活动的兴趣,使口语活动具有真实交际的特色,口语活动的设计应注意到双方角色的相互依赖关系,创造角色转换的自由氛围,以意思交流为重点,减少对语言形式的纠错,适当注意非语言交际策略的使用(王笃勤,2002)。经典电影对白所展示给我们的语言情景渲染了所学语言的文化氛围,具有真实交际的特色,还为学生打开了了一个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风俗及概况的窗口,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电影对白的模仿,学生不仅可以在接近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中提高听说能力,还可以领会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等非语言交际的规则。
2 电影对白运用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依据
2.1电影对白引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符合任务型学习模式(task-based learning)
任务型学习模式采用交际会话的方式,使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达到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王笃勤,2002)。这种模式通常由实景展示必要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布置交际任务,评估任务完成情况这三部分来构成。
基于多媒体网络的电影对白表演正是根据任务型学习模式展开的口语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经典电影对白的视频片段上传到网络上,必要时可以附上相关语言技能的说明一并展示给学生并布置课下操练,学生可以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自主练习,口语课堂教学则主要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课堂评估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和学习实施监控的手段,是教师用来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课堂操作方式。如果使用得当,它可以促进有效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2 电影对白引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体现了合作型学习模式
以群组为主、以学习者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被称为合作型学习模式(Dillenbourg,1999)。电影对白表演正体现了这种模式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学生可以自由结对子,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经典对白反复模仿和训练,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不同角色的模仿来提高语音、语调、语气、连读、失暴等听说综合素养,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习者自我指导、自我发展的内在动机与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合作意识。围绕电影对白开展的口语活动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
2.3 电影对白引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有助于学习者理解社会文化因素
传统英语教学强调文化素养,认为学语言的过程中应学习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学、艺术、历史和哲学,但却不十分重视这些国家的习俗和惯例,从而导致学生因为缺乏这方面知识而说话不得体。Wolfson指出:“在与外国人交往时,本族人对外国人在语音句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相比之下,违反讲话规则却常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会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由此可以看出这种不得体的英语比语法、语音方面的错误更难被英语本族人理解,容易引起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学生之所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出现这一问题是与我们的外语教学脱离语境有关的,学生只学会了语言形式,却不知道其社会内容,缺乏语言得体性的认识。语言的不得体也与母语的社会文化因素干扰有关,我们常说的中国式英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说话者本族文化干扰所致。
将电影对白引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类真实的语境和社会,为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语言的社会语境的能力提供了一个方便的渠道。学生可以从屏幕上的生活片段中观察什么场合用什么语体,了解说话人的身份高低、说话者之间交情的深浅与语体的关系,感受原汁原味的外语,习得词汇和习语的得体用法,切身体会到目的语国家人们的表达习惯、表达风格以及非语言交际(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的一些规则,从而可以深入了解英美文化,体会到真实语境中运用外语来进行交际的策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4电影对白引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动机
根据Williams和Burden(1997)提出的交互模式,动机是一种认知和情感动力,可促进人有意识的作出行动的决定,并维持相当的努力,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口语教学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动机,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口语活动首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意识。经典电影对白配有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真切的思想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作为口语练习的素材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对口语活动的兴趣,帮助学生在持之以恒的练习中提高口语能力。
3 小结
综上所述,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将电影对白运用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造接近现实交际的情景,能够很好的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可以在任务型学习模式和合作型学习模式中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会文化因素,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当然,现代信息技术近几年才开始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硬件设备和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操作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进步,电影对白将能更好地运用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Williams & L. 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David Nuna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1.
[3]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 杜小红.电影对白在外语口语习得中的运用研究.新余高专学报,2008(5).
[5]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 李华东,栾述文.新世纪英语口语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7]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8] 王红艾.浅谈英文原版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VD电影评介,2007(10).
[9] 吴祯福.英语高级口语.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
[10] 朱忠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刍议.中国高教研究,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