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思入手——抓职高数学教学突破口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反思,职高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善于反思,反思是提高解题水平的关键环节。通过反思,可以不断积累经验,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反思能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本文从对知识、概念的反思,提高学生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能力;对解题思路、过程和途径的反思,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对知识点联系的反思,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系统化;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反思,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职高 数学 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在职高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职高学生基础差,能够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就不错
  了,要学生自己去反思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是不可想象的。学生习惯了被动地跟随教师学习,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反思这一环节。数学理论并不是一目了然的,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证,坚持反复的思考才能得到理解。这种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
  反思是指主动地对已经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是对已经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从另一角度、以另一方式进行再认识,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或提出疑问作为新的思考起点。
  
  二、培养反思能力的途径
  
  (一)在概念讲解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点F的距离。
  学生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列式:|AF|-10=6,得|AF|=16,所以点A到另一个焦点F的距离是16。而正确的解答是||AF|-10|=6,得|AF|=16或|AF|=4。引起本题解答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双曲线的概念并未真正理解,在列式的时候少了绝对值,部分学生更是错误地认为|AF|就是绝对值。
  (二)在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以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没有学生的自我反思,就难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1.反思解题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学生在解题前,可以向他们介绍有关方法,帮助他们理解这些方法和学会怎样应用这些方法。让学生通过解题,感觉到运用有关策略的重要作用,获得深刻体验。
  案例:一道解析几何题的反思
  题目:已知直线过点P(3,1),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等腰三角形,求该直线方程。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答案:
  为一般式。确)通过作图发现,该直线的倾斜角为45°或135°,即k=1或k=-1,所求直线方程为y-1=-(x-3)或y-1=-(x-3)→化为一般式。
  当教师将学生的这几种解法拿出来交流时,学生很快就认同了第四种解法,认为这种解法简洁明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反思第一种解法错在哪里——将截距等同为距离,这是概念性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这种方法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都是0,不能围成等腰三角形,应舍去。教师再要求学生反思:本题我们共用了三种方法,比较一下用什么方法更适用于此类题型?
  2.反思解题思路,优化思维过程。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对数学解题划分为四个阶段: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其中“回顾”就是解题后的反思,它是解题思维过程中的深化和提高。
  3.反思错解,防御“陷阱”。传统教法是以传授正确的知识为主,对知识的理解力求一步到位,很少暴露对问题的思考过程,更少暴露错误想法。纠错反思可改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习惯,提高解题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灵活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和反思,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逐步形成正确的解题思维方法。
  很多学生粗一看,第一种方法自然流畅,第二种方法不容易想到,但解题过程没有任何破绽,感觉两种方法都对,但这是不可能的。于是两种思维激烈碰撞,究竟哪种解法错了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不仅使学生从“陷阱”中跳出来,增强了防御“陷阱”的经验,更主要地是能使学生参与质疑反思,自觉地辨析正误,取得学习的主动权。
  4.反思变式,串联知识。职高学生最怕的是数学问题的多变性。教师采用变式进行教学,即在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以后,教师或改变条件或改变结论,启发学生反思此类问题有无规律可循,通过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探索一般规律,在茫茫题海中理清头绪,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这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就能逐渐深化,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例如,在复习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时,教师出题:
  (2) 已知tanα=2,求sinα·cosα;(变为已知sinα=2cosα,求(sinα+cosα)2;2sin2α+3sinαcosα-cos2α的值)
  上述3题已知条件一样,但求解的内容和方法却不尽相同。变题后稍起“风云”,学生的思考空间放大,就有兴趣开动脑筋解决新问题。教师通过变化题目帮助学生抓住问题间的联系,可以提高学生对比、联想能力,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做到自己编题解题,深刻领会所学知识,逐渐提升反思能力。
  (三)反思知识点的联系,完善认知结构
  例如在学习了解析几何中的椭圆和双曲线的知识后,可引导学生反思:(1)从定义出发,说出两者的区别,在图形中找到与定义有关的三角形,利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在椭圆和双曲线中,a和c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很快发现在椭圆中,2a>2c,在双曲线中,2a<2c,通过图形,a和c的大小关系一目了两者的离心率范围,学生在类比反思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三、几点思考
  
  1.将解题反思落到实处,促进职高学生提高数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题海战术,精选习题,例题应具有典型性,富有变化性,通过一道题能学习诸多知识点。
  2.学生的反思意识的形成过程是由被动到主动,由他控到自控的过程。在初始阶段,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反思。
  3.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不能要求统一。教师因人而异地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差生有表现的机会。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如果有他人指点或与他人合作进行,会加深理解,反思的效果会更佳。
  
  参考文献:
  [1] 涂荣豹,《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数学教育学报》,2000,9(4)
  [2]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张奠宙,《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夏克旺,《数学学习中常见错误的分析与防止对策》,《中学数学教育》,2005(6)
其他文献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这种兴趣可以形成最佳的心境,而这种心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得到理性的发挥。兴趣是教育的动力,是通往成功彼岸的桥梁。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地据本讲读,不敢越雷池半步,使学生兴趣寡淡,活泼不得,学生语文素养严重不良。针对语文教学的现状,我国教育界提出了“大语文”教育观。吕淑湘曾经说过: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生活处处皆语文,大语文就是贯彻
期刊
以往,孩子们喜欢的课是体育课,在那里可以开心的玩一玩;是音乐课,在那里可以高兴地唱一唱;是美术课,在那里可以自由地画一画。而一到语文、数学课,尤其是语文课,死巴巴的字,硬邦邦的词,没完没了的课文,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部分学生甚至感到头疼。实行新课改后,我精心设计,巧妙引导,打造了一节节生动的语文课。我班的学生从语文课堂上也找到了许多乐趣。    一、精心设计导语,将学生引入生动课堂    精彩的导
期刊
新的课程改革犹如春风吹进了校园,呼唤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针对幼儿班汉语拼音教学的课堂导入谈几点拙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借助插图导入新课    由于幼儿生自控能力较差,思维带着很大的具体性,无意注意占据优势。在汉语拼音教学中,选择一些接近生活寓于情趣的插图,利用色彩鲜艳的情境插图表音、表形的特点,采用插图启示法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从而启发学生掌握
期刊
摘要:学校德育工作应该以爱国主义教育、艰苦朴素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基本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同时,要注重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现代史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是依赖于兴趣。  关键词:激发兴趣情感教育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非常必要。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德育工作对策的探索    在新的形势下,怎样拓宽德育工作渠道,充实
期刊
有效教学是近年来大力倡导的教学方式,其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认为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方式。有效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教学的效益,即教学是有效的、高效的,或是低效的、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
期刊
摘要:语文课上的设疑置问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教师要掌握更多的提问方法才能更好的驾驭语文课堂。针对语文课的不同实际情况,教师对问题要有所设计,要有启发性,层层深入、步步递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关键词:兴趣 启发性 分层次 掌握时机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一名教师若不熟知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阅读教学完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事实
期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提到,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摘要:语文学科的学习不应该仅仅把语文作为文化知识来学习,应该强调学习语文不能离开它所负载的文化,更应该强调语文课程对于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的意义,其中核心的意义在于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学中要发挥教材的审美性,增强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时效性;语文教学中要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课堂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体察人文精神。让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以爱心造就爱
期刊
语文教材是思想素质教学和语言训练的统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不仅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材料,而且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好题材。题材中包含了爱党、爱国、爱人民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包含了人生观点、劳动观点、审美观点、以及客观公正观点。但是就每篇课文而言又各有其个性,如何挖掘教材因素,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素质教育呢?下面从三个方面谈我的看法:    一、与文中人物共鸣,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思想
期刊
阅读教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这句话中我们获取了这样的一个信息:对话是阅读教学的永恒的乐章。因此,每位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把握准了这种美好的旋律,才能演奏出一首首动人的乐曲来。    一、师本对话——阅读教学的前奏    师本对话,就是教师和文本的对话。有很多老师会说,我们备课的过程不就是师本对话的过程吗?把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