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人民大会党外事书记、总统顾问、前外长穆斯塔法.奥斯曼.伊斯梅尔访谈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oxf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08年7月7日至11日,应中国共产党邀请,苏丹人民大会党外事书记、总统顾问、苏丹前外长穆斯塔法·奥斯曼·伊斯梅尔率苏丹全国大会党代表团访问了中国。9日,在北京贵宾楼饭店,伊斯梅尔接受了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当代世界杂志社等中方媒体的联合采访,就两国关系、党际交往、达尔富尔问题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首先欢迎您来中国访问,请您谈一下中国和苏丹两国关系的发展情况。
  伊斯梅尔:首先,非常高兴见到来自中国媒体的朋友。2009年我们将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任何长期关注苏中关系的人都能发现,在过去这么长时间里,这一关系从来没有动摇和改变,尽管苏丹政府在变,但两国关系始终保持了稳定并不断取得发展。因为这一关系受到两国人民的热爱,同时也是为苏中两国人民所保护着的。两国的关系首先始于外交领域,之后扩展到广泛的政治关系。在政治领域,中国一直支持苏丹的独立与统一,而苏丹也一直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我们两国在政治方面的合作是非常成功的,在各个地区问题及国际问题上,在联合国的人权理事会中,在讨论地区问题的各个委员会当中,在反恐、文明对话等领域,我们都进行了很好的合作。早在1964年,周恩来总理就曾访问苏丹,而胡锦涛主席也在去年对苏丹进行了访问。从苏丹方面来讲,巴希尔总统于2006年对中国进行了访问,第一副总统基尔2007访华,2008年6月,副总统塔哈率领一个高级代表团访问了北京。除此之外,两国的部长、经济界人士及各方面的专家也频繁互访。
  苏丹作为阿拉伯国家及非洲国家,为不断发展的阿中关系和非中关系作出了贡献。就非中合作论坛而言,当我还是外长的时候,曾经参加过这个论坛的创建,现在这个论坛已经成为非中部长、专家、首脑互相交流的机制。阿中合作论坛在不同的领域也是非常活跃的,去年在苏丹举行了阿中友好大会,后来还将阿中友好大会的常设秘书处设在苏丹。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不断发展,苏丹与中国之间也已经建立起了贸易关系,现在苏丹是中国继南非和安哥拉之后在非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企业在苏丹是很活跃的,他们在进出口等各个领域开展活动。自苏丹发现了石油资源之后,中国在石油领域与苏丹开展了合作,包括开采、炼化、石化、管道制造、出口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合作存在于石油工业的所有领域。同时,中国也是苏丹石油的最大进口国。在苏丹的中国企业除了在石油方面开展业务之外,也在其他领域进行投资和合作,例如中国企业参与修建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坝,参与修建公路、各类工厂、医院、中小学等。而中国的产品已经成为了苏丹百姓的首选。在苏的中国人数量也不断增加,现已高达几万人。如果你们有机会去苏丹访问的话,你们会发现苏丹全境都有中餐馆。
  记者:除了在石油工业领域,还有哪些领域是两国可以开展合作,并有广阔前景的?
  伊斯梅尔:现在世界都面临着粮食危机,同时水危机也可能成为世界面临的问题。苏丹有望在解决上述问题中发挥作用,苏丹除了巨大的石油储备,农业资源、水资源和畜牧资源也是巨大的。苏丹有1.5亿亩肥沃的可耕地,水资源也十分充沛,地下有大量可再生的地下水。苏丹有丰富的畜牧业资源,大概有1.5亿头牛、羊和骆驼。这些牲畜主要是由有机的饲料喂养。在农业领域,苏丹制定了一个计划,我们称之为绿色革命。根据这一计划,苏丹将集中生产20种不同的作物,其中包括棉花、大米、芝麻、玉米、小麦等,所有这些作物对于市场来说都具有战略意义。2008年6月,联合国粮农署在罗马主持召开了应对粮食危机的大会,这次大会确定了可以为解决危机作贡献的4个国家,苏丹是其中之一。中国有很长时间同我们打交道的经历,此外中国在农业方面也是非常有经验的,因此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在这个问题上帮助我们。
  记者:您能否介绍一下达尔富尔问题的由来和根源?
  伊斯梅尔:苏丹是非洲国家也是阿拉伯国家,是面积最大的非洲国家,人口为3500万到4000万之间。和其他摆脱殖民主义统治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一样,长达50年的英国殖民统治给苏丹留下了很多问题,苏丹于1956年获得独立,同其他非洲国家一样,苏丹主要有三大问题一是争端冲突,二是贫穷,三是愚昧和文盲。正如你们所知,殖民主义来到非洲和苏丹的时候,奉行的是分而治之的策略;当他们离开的时候,留下了混乱、冲突和动亂。苏丹人可以说是非洲人民当中最渴望获得独立、摆脱霸权、获得自由的人民。中国人民可能还记得曾经镇压过太平天国起义的刽子手戈登,苏丹人民在他们争取解放获取独立的斗争中诛杀了戈登。殖民主义者给包括苏丹在内的非洲国家留下的争端有两大类:首先是边境争端,今天很多非洲国家之间都有这个问题。其次是种族问题和部落问题。苏丹一直致力于解决和邻国之间的边境争端,苏丹可以说是非洲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9个邻国。我们已经解决了与厄立特里亚、乌干达、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之间的问题。之后,苏丹政府又致力于解决国内冲突,我们成功地解决了非洲持续时间最长的冲突,即苏丹北南之间的持续20年的冲突。在2005年,北南双方成功地签署了全面和平协议,现在南方是参政的。南方政府的主席现在是苏丹的第一副总统,另外南方政府实行自治,主要是由苏丹人民解放运动主导。第二个问题是苏丹的东部问题,我们在2006年的时候,签署了《阿斯马拉和平协议》,现在东部阵线的领导人也参政。而与东部签署的协议的落实也反映在我们与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等邻国的良好关系上。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达尔富尔问题,冲突的根源既与环境有关,也与部落有关,但根本上是殖民主义者制造了这一问题。西方利用达尔富尔要达到削弱苏丹、干涉苏丹内政的目的,他们将这一冲突描绘成阿拉伯人和非洲人之间的冲突,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美国控制着联合国的安理会,反对苏丹的西方国家就利用了这一点,出台了不利于苏丹的决议,之后这一问题进一步深化,当时西方无视达尔富尔问题的真相。但现在他们开始理解这一问题的真相。苏丹同联合国和非盟都进行了很好的合作。这一合作已经有所成果,在平息冲突方面发挥了一些作用。
  记者:那么您能否介绍一下这一问题的最新情况和解决这一问题的进展?
  伊斯梅尔:5月10日,达尔富尔地区的反政府武装正义与平等运动对恩土曼发动了军事袭击。这次袭击军事上无异于一次自杀,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性,政府军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挫败了这次袭击,同时也逮捕了参加袭击的大多数人员。在我访华前,布基纳法索外长刚刚被任命为联合国和非盟的斡旋特使,达尔富尔地区的局势现在很平静。
  苏丹政府计划通过三条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是经济方面,向当地居民提供各种基础服务,满足人道主义需求和发展需求。联合国粮农署在该地区分发粮食,而苏丹政府可以说分发了更多。对于政府而言,不要让水和粮食供应出现短缺是首要任务。自从2003年爆发危机以来, 达尔富尔地区的粮食和药品的供应也没有出现过短缺,没有爆发疫病。
  二是安全轨道,通过与非盟和联合国进行协调,与混合部队进行协调来维持安全。目前混合部队已经部署了大约有8000人,估计到年底的时候大多数的士兵都将到位。混合部队的水和粮食供给是从境外运过来的,因此不会减少该地区的水和粮食的供给。
  第三是政治方面,在几个星期内,新的特使了解了有关达尔富尔各地区的资料后,谈判将会恢复。我们认为现在达尔富尔问题已经进入了和平解决的轨道。最近,苏丹政府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倡议,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让当地居民自己解决达尔富尔问题,这对当地的武装派别形成压力,迫使他们同政府进行对话实现和平。除了米纳维派之外,已经有其他叛乱武装同我们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包括西达尔富尔州州长,同时一些分离出来的新派别的领导人也签署了协议,现在有很多派别同政府进行了对话,这对实现和平稳定有很大帮助。
  记者:中国在苏丹和平进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伊斯梅尔:中国介入苏丹和平进程的时候,并没怀有特别的目的,而是出于对于实现和平的珍视,这就使得我们对中国充满了高度的信任。拿中国帮助苏丹实现北南双方全面和平协议来说,苏丹政府以及苏丹南部的人民解放运动都赞赏中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中国很好地理解了非洲存在的各种问题,因为中国曾经支持非洲大陆几乎所有的解放运动,直至非洲大陆获得解放。中国也正在为达尔富尔地区的和平作贡献。
  解决达尔富尔问题也是苏丹同中国开展合作的一个领域,我认为中国在苏丹的和平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地区之外发挥作用最好的国家。首先,中国在人道主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已经为达尔富尔地区的人道主义救援提供了超过一亿元的资金,是向达尔富尔难民提供最多人道主义援助的国家。其次,中国也派兵参加联合国和非盟向达尔富尔派出的混合部队,他们为混合部队所需的技术和经验提供帮助,联合国及非盟特使在最近的报告中,都肯定了中国的官兵们所发挥的巨大的作用。第三,中国还任命了解决达尔富尔问题的特使,为政治解决达尔富尔冲突作出了贡献。
  记者: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您如何看待改革開放政策和中国今天的发展成就?作为苏丹的执政党,全国大会党又是如何同中国共产党进行交流和合作的?
  伊斯梅尔:我认为中国在自身实践的框架内成功的应对了世界发生的变化,并不是每一个国家的实践都是符合本国实际。全球化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现代化的通讯技术使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小村子,我们必须要同这个时代中有用的东西产生互动。很明显,中国很早以前就明白了这一点,中国的文明同其他各国的文明进行着交流,很成功地吸纳国际上发生的各种变化,同时也进一步应对了变化,这使中国成为最有能力应对国内外危机的国家。
  全国大会党致力于同中共之间相互借鉴经验,但并不能说两党完全一致,因为我们所处的情况并不相同。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国情,我们希望借鉴中国的经验,但是前提是要根据本国国情和特殊性。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大会党已经签署了合作议定书,议定书涵盖了数个领域的内容,包括经济、文化、新闻、媒体等领域合作。此外,我们两党的领导层之间有着定期的互访。前不久中国发生了地震灾害,苏丹全国大会党在第一时间向中国表示哀悼,并对救灾提供了帮助,因为每当苏丹发生洪涝灾害的时候,中国总是非常迅速地向我们提供帮助。
  
  (责任编辑:王 栋)
其他文献
绿树白墙点缀于平坦旷野之上,青稞苗郁郁葱葱,田野一片碧绿青翠。初夏的农区大地生机盎然,人们平和安详地生活着,而如此般的甜蜜和神圣,便构成了他们幸福无忧的每一天。  五月末的拉萨近郊,天降甘露,青稞苗郁郁葱葱,田野一片碧绿青翠。上午10点过,距离拉萨市区100多公里的林周县春堆乡塔加村,已然从美好睡梦中苏醒过来,开始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一天。  这里四周雪山环绕,绿树白墙点缀于平坦旷野之上,村民们俯首
新年伊始,记者从西藏林芝市旅游局获悉,2016西藏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将于3月23日在林芝市巴宜区嘎拉村盛大启幕,海内外游客可一览“雪域桃花源”醉人美景。  每年春季,林芝的桃花错落有致、此起彼伏,犹如一片粉红的海洋。次第盛放的桃花由林芝波密县伊始,遍及林芝各县。今年的林芝桃花季从3月中旬开始,将延续至4月底。  该市旅游局发布公告称,今年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以“相约林芝,寻访美丽中国最美春天”为主题
关于陈塘夏尔巴人的来历,具有多个版本和传说,他们到底是从何而来又因何留下,由于历史久远,这些说法多语焉不详缺少足够的证据。由于人口较少,在官方的体系中,夏尔巴人被列为藏族的一个分支,但却形成了与藏族截然不同的民俗文化。  陈塘仿佛是大地母亲最疼爱的孩子,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山麓用深沟巨壑做成衣服,层层包裹着它。这使陈塘在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以“孤岛”的身份而存在。同时,被阻隔的还有外界文明。在
当我们的车行驶在西藏的最南部,仅仅与不丹有一山之隔时,我们来到了洛扎县的色乡。这里与西藏的其他地方相比,景致并没有太大的不同,煨桑的青烟、净澈的蓝天、沉静的玛尼石以及舞动的经幡,但由于天高路远,鲜有游客到达,让这里显得比其他地方更加纯净、高远和辽阔。更是因为一座千年古寺的存在,让我们的行程变得不寻常起来,于是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寻访这座圣地秘境里的桑喀古托寺。  桑喀古托寺,又称赛卡古托寺,位于
一个例外 在拉萨,人们习惯把“古艺建筑总公司”简称为“古建队”。负责人之一普次对我说,他们就像一支救火队一样,哪里有古建筑出现年久破损的情况,他们就要赶去。近几年来,在几次布达拉宫维修中他们都担任了主要任务,并且正在准备2009年的又一次布达拉宫维修工程。进入古建队大院第一时间接触到的,是工匠们敲打金属的声音,时而有人手持喷火的焊枪或者闪耀的铜片,在阳光下忙碌地一现。这里能工巧匠汇集,他们中有来自
近年来,我国文化外交空前活跃,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层次高、规模大、影响深远,如“中法文化年”活动、覆盖非洲22个国家的“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2005年在美国举办的“中国文化节”、在荷兰举办的“中国文化艺术节”、正在开展的“中俄文化年”活动以及“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开设等,均树立了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同时,随着
我喜欢用燃烧身体的方式,在这个星球表面划过痕迹。  对我来说,荒野和星空更加重要。之所以选择骑行,是因为同样一个目的地,你以怎样的速度去经历它  决定了这是旅行、旅游或者只是经过而已。  骑行的速度不快不慢,对于西藏非常合适——西藏太大了,如果徒步的话,单是走川藏线就需要两个月,太慢;自驾的话,10天就够了,太快。骑行在阿里三趟,累计加起来将近两个月时间,可以让你享受生活,又不至于会枯燥,能让你真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要和平、求发展、谋合作越来越成为多数国家的共同选择。另一方面,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当今世界仍不安宁。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
顾莹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真实。“真实是野生动物摄影的第一要素,其次才是美和科学。千万不要只为了追求所谓的美,而去伤害它们。”  有人说她是最勇敢的女摄影师,能够从凶猛的棕熊脚下逃脱。有人说她是最善良的“荒野女猎人”,一直在用“野性”的镜头,唤起人们的“人性”。  憨态可掬的帝企鹅,风雪中携幼崽觅食的北极熊,正在产崽的藏羚羊……在2016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角落里的生命——生息在地球三极》展厅,这
1953年西藏运输总队格尔木转运站设立,1955年成立格尔木西藏青藏公路管理局;至20世纪60年代先后设立西藏运输局格尔木办事处、西藏自治区筹委会驻格尔木办事处、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交通处(厅)驻格尔木办事处,此后设立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派出的办事处,隶属关系和建制随机构变化多次变动调整:  西格办是西藏自治区派驻内地最大的综合性办事机构,西格办(管委会)下属7家企事业单位。机关内设7个局(处、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