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并发症分析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li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并发症原因及预防方法. 方法 选择自2004年9月至2007年6月收治并得到随访的9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6~36个月),患者平均年龄47.7岁(17~83岁).其中新鲜骨折78例,陈旧骨折14例,均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最终随访时应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Constant-Murley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UCLA),以及简单肩关节功能问卷评分(SST)评估治疗结果,观察肩关节活动范围、疼痛恢复情况,记录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分析包括不同年龄、性别、伤侧、手术时间、受伤原因、合并损伤、骨折类型等出现并发症的差异性,对比出现并发症与否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前屈上举(148.9.4±17.3)°(90°~170°),外旋(29.3±15.0)°(0°~70°),内旋达到T9水平(T4-L5).疼痛的视觉评分(VAS)为0.9.±1.1(0~5);ASES评分为86.4±13.0(52~100);Constant-Murley评分为87.5±10.6(55~100);UCLA评分为30.2±4.0(18~35);SST 12个问题中回答"是"的问题平均为9.6个(4~12个).1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不同性别、伤侧、手术时间、受伤原因、合并损伤、骨折类型,以及内固定钢板类型之间并发症的发,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轻患者发生率较高,为26%,>50岁患者的发生率为8.1%.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包括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和外旋范围与无并发症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锁定钢板是治疗存在明显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由于出现并发症后功能活动会有所下降,临床应尽可能规范操作,妥善保护局部血运,争取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 实体镜下连续观察Wistar鼠大肠癌模型中异常隐窝病灶(ACF)的发生情况,探讨ACF与大肠肿瘤的相关性及其发生途径.方法 60只Wismr鼠给予二甲肼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18周,
目的 探讨广州市苯系物作业工人潜在的职业性健康危害.方法 对6234例广州市苯系物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并对从事潜在职业性健康危害工作工人的性别、年龄及行业分布进行分析
目的 检测胃下部癌患者常规病理阴性第11P组淋巴结微转移的情况,分析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连续切片法和端粒酶重复扩增-ELISA方法 检测43例胃下部癌常
目的 探讨潜在结合蛋白(LTaP)-1及其Ⅱ型受体(TGF-βRⅡ)与尖锐湿疣发病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SP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30例CA皮损及17例正常包皮组织中LT
目的 探讨18~35岁年轻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与血压及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 对107例18~35岁年轻人测量血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根据BM
目的 建立人博卡病毒(HBoV)筛查检测平台,了解广东地区支气管肺炎患儿HBoV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PCR技术筛查HBoV核蛋白(NP)基因片段,阳性标本作HBoV衣壳蛋白(VP)基因片段鉴定,
目的 探讨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痛觉过敏以及脊髓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和电针组(n=10).采用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不同营养支持途径的作用.方法 6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30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术前组6只,肝切除+颈内静脉插管术后1d组6只,肝切除+颈内静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胶质瘤中自分泌现象.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方法 ,检测74例脑胶质瘤中肿瘤细胞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和VEGFR2的表达,
目的 通过对断指再植患者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与P选择素(GMP-140)水平变化的动态观察,探讨断指再植术患者血液出现高凝状态与再植成活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