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鸿仙与“竖三民报”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694134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辛亥革命时期著名“报人”范鸿仙不仅参与创办当时影响巨大的“竖三民报”,而且还是著名记者和评论家。他的为民办报,做民众的喉舌,重视评论和漫画的功效等新闻思想及对新闻事业无限热爱忠诚具有恒久的价值。
  【关键词】范鸿仙 “竖三民报” 评论 漫画
  
   范鸿仙(1882.6—1914.9),名光启,别署孤鸿、哀鸿,安徽合肥人;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著名“报人”。他参与创办的资产阶级革命报刊“竖三民报”暨《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是当时影响力最大、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竖三民报”深刻抨击清廷,揭露袁贼,抵御外侮,鼓吹革命,深为民众喜爱。孙中山先生曾称赞:“光启一支神笔,胜十万雄师”;作为中国早期革命新闻事业的前驱,范鸿仙有深刻的办报思想,现就此作初步探析。
  1、为民办报,做民众的喉舌
  报纸既是新闻、信息传播的载体,更是宣传鼓动、营造舆论的工具。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出现近代第二个办报高峰,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及保皇派都纷纷创办自己的报纸,鼓吹自己的思想,掌握舆论的主导权。1906年,范鸿仙在安徽加入同盟会后,不久奔赴上海。当时清政府日益腐败,列强日肆侵略,上海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者聚集的中心。在上海,范鸿仙决定从办报入手,以鼓吹革命、唤醒民众、与改良派和保皇派进行斗争为己任。对于新闻舆论工作的任务和作用,范鸿仙有深刻的见解,他认为“当兹内忧外患,险象环生,方将籍报章鼓吹之功,尽响到国民之责。”①又认为“报馆者,一切文明之导线也;上海者,又吾国文明之导线也,苟其惨淡经营,增高继长,则势力之磅礴于中国,殆未可以道理计也。”②1908年,他与李铎、李燮枢、陈仲衡创办《安徽白话报》;1909年,他应于右任的邀请,协助于右任创办《民呼日报》,为主笔政。
  《民呼日报》的宗旨是“为民请命,大声疾呼。”在5月15日创刊号的《民呼日报宣言书》上,提出“呜呼!《民呼日报》何为出现哉?记者曰:《民呼日报》者,炎黄子孙之人权宣言书也……”由于《民呼日报》无情鞭挞官场腐败,放言针砭时政失误,深入鼓动路矿斗争,积极宣传爱国思想,遭致当权者忌恨。清廷借“甘肃赃款案”,查封报馆,初生的《民呼日报》3个月出92期报就不幸夭折了。
  1909年10月3日,范鸿仙又协助于右任创办了《民吁日报》,范鸿仙任报社社长。《民吁日报》秉承《民呼日报》的宗旨,取“民吁”二字,暗含即使在人民不能大声疾呼的情况下,也要长吁短叹。
  《民吁日报》创办时正是日本侵略我国东三省愈急的时候,东北危在旦夕。范鸿仙怒而揭露道:“清政失纲,东夷乘衅,陵轹诸夏,俱将倾覆国家,沦丧区宇,此诚志士效命致节之日矣。”③在范鸿仙这一思想指导下,《民吁日报》开辟专栏,集中火力,在主要版面连续聚焦报道评论,揭露日本的险恶居心,号召全民反对日清条约,抵制日货,大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爱国反日浪潮。该报仅出48期,刊登的反日文章就达62篇之多。这也激怒了日本帝国主义,日本驻沪领事松冈照会上海道蔡乃煌,要求对《民吁日报》进行惩办,1909年11月19日《民吁日报》被媚外的蔡乃煌强令封禁,《民吁日报》再次夭折。
  1910年10月11日,范鸿仙同于右任、宋教仁等再创《民立报》,范鸿仙为主笔撰稿人之一。取名“民立”,是延续“民呼”、“民吁”的宗旨,暗寓立定脚跟,为民喉舌,继续呼吁之意。范鸿仙曾对《民立报》的立场做过生动阐释,“本报命名民立,则遇有害吾民者,自不容留有余地,质而言之,即本报不与民贼相并立耳。”④“故载一新闻,发一言论,苟有丝毫不利于吾国民者,非记者也。”⑤
  《民立报》初创时,正逢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清王朝土崩瓦解之时。《民立报》发挥其舆论先导作用,内以反清,外以御侮,鼓吹革命,激励民心。武昌起义,清廷严厉封锁消息,而《民立报》不畏强权,及时用很大篇幅登载起义消息,范鸿仙等纷纷撰写时评,歌颂新军起义。范鸿仙在《呜呼 大江之上游》中欢呼:“天运辛亥,其诞生革命之岁乎,诚有史以来所未有也。”⑥一时间“洛阳纸贵”,《民立报》日销两万多份,昼夜印机不停。
  民国成立后,政权被袁世凯窃取,当时主持《民立报》工作的范鸿仙采用极大的声势,投入反袁斗争的宣传。范鸿仙还撰写多篇时文,揭露袁世凯独夫民贼的本质,直斥袁世凯为“杀人犯”、“卖国奴”、号召人民“以碧血换共和”。《民立报》宏大的宣传声势,击中了袁世凯的痛处,为袁世凯所不容,1913年9月4日被迫停刊。
  2、评论是报纸的灵魂
  “竖三民报”从《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到《民立报》,一脉传承的是为民鼓与呼,反对封建专制,声讨列强侵略行径,宣扬革命思想,启迪民智。范鸿仙曾任主笔政、社长、总理职,因此,在刊登新闻、消息的同时,特别重视评论的功效。“竖三民报”诞生于清末民初,这是我国新闻事业大发展的一个时期,也是新闻评论得以充分发展的时期,与其他报纸相比,“竖三民报”的评论尤有特色。
  “竖三民报”设立的评论版块有“言论”、“社说”、“天声人语”、“时论”、“外论”、“大陆春秋”、“上海春秋”等,分社论、时评,评论的话题都是当时社会焦点和热点,包括清廷和袁世凯专制期间所查禁的思潮、话题,如官场腐败,虚假的君主立宪,“保皇党”的倒行逆施,日本对中国满洲的祸心,列强对中国路权的染指……撰写评论的人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文胆”,如于右任、宋教仁、章炳麟、章士钊、陈其美、杨笃生、马君武、邵力子、范鸿仙、张季鸾等。社论、时评精辟犀利,针针见血,刺中独裁者和列强的软肋。
  1909年10月26日,日本前首相、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元凶伊藤博文在我国东北进行阴谋活动时被朝鲜爱国青年安重根刺杀,上海的报纸大都不敢及时报道,惟有《民吁日报》不仅及时报道,而且专门配发社说:《闻伊藤公噩耗之杂感》,对伊藤进行了辛辣的揶揄和嘲讽,骂他是“大混蛋”、“老怪杰”,认为他是死得其所,歌颂安重根是血性男儿,比之慷慨悲歌的荆轲,推动全国形成反日爱国的高潮。
  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著名“报人”,范鸿仙亲自撰写大量的社论、时评。在《范鸿仙文集》中,收录了范鸿仙发表于“竖三民报”上的社论时评300多篇。这些社论时评“为民请命,大声疾呼”,文采斐然,笔锋犀利,崇议宏论,令人读来拍案击节,令敌闻之惊心丧胆。今天读范文依然使人热血沸腾,义愤填膺。
  1909年9月,日本觊觎我东三省,侵略野心,昭然若揭。范鸿仙拍案而起,先后发表《中日贸易之关切(上、下)》、《泪眼中之白山黑水》、《向满洲大哭三声》等檄文,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阴谋。清廷搞欺骗性的“立宪”,假惺惺地学习日本的立宪经验,帮闲们一齐鼓吹,无聊政客组织“立宪政党”以捧场,范鸿仙在《论政府行为之矛盾》、《论趋时派之新迷信》、《国民新病谈》等文中,深刻指出“立宪之有效与否,亦全视政府用心之诚伪耳”,“故观于政府行为之矛盾,则知政府立心之诈伪,则我国民不可不亟图其所以自立者。呜呼!是在国民之善自为计矣。”⑦
  对于袁世凯,范鸿仙可谓慧眼识奸雄。袁世凯被清廷以足疾为由开缺休养后,中外皆有人将他捧为“猛虎人材”,“挽中国之危局非其莫属”。范鸿仙撰文《今日之猛虎人材》讽喻袁世凯“一二废置之大员尚以其姓氏里居,震眩于吾人之耳目”。等袁世凯即将复出,在与清廷讨价还价的时候,他的党羽编造出所谓“推背图”,见五色中一只金凤的谎言,为袁世凯出山大造声势。范鸿仙又撰写《国民梦中之华盛顿》以讽刺:“迷信图谶者,文明之污点也……独至崇拜英雄而不得,百无聊赖至对于图谶以寄其思伤己。呜呼!好一个推背图中之大英雄!”武昌起义后,1911年10月15日袁世凯被清廷任命为内阁总理,17日范鸿仙就发表《袁世凯》短文,料定他“驱汉人以杀汉人耳”,“始必为中兴曾国藩,终必为国初吴三桂,再必为年羹尧,再下之,则与恩铭孚琦辈相征逐于地下而已。”一语道出袁世凯的凶残反叛投机的本性。民国成立不久,袁世凯逆潮流而动,在全国一片声讨中死去,范鸿仙的预言应验了。
其他文献
平板电脑与笔记本两个不同的产品品类却在移动互联时代成为了竞争对手,当平板电脑市场份额出现井喷的时候,不少拥护者甚至抛出“平板电脑将逐步取代笔记本”的论调。原本在PC领
目的利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eidelberg retina tomography,HRT)检查对LASIK术后视盘的形态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RNFL)进行定量分析,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以下简称林区)湿地面积86万hm^2(不包括河流),占林区面积的8.1%。湿地资源丰富,根据林区湿地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就保护和合理利用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我们很难不被BoseQuietComfort20诱惑·正如生活在嘈杂城市的我们无法拒绝宁静空间的诱惑。
【摘要】本次调查研究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和发展状况,从整体上描述了大学生交际网络的规模,结构,成分以及大学生自己的主观态度与认知。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高,交际范围扩大,功利性交往与情感性交往趋于均衡状态,学生自主寻求和建立交往关系的意识逐渐增强。大学生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在保持身心健康的同时有助于未来职业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交际网络 社会资本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现
外滩18号楼是柯凯工作室在中国的第一个建筑设计实践项目。它再次证明在中国一座历史保护建筑能够重获生机并被改造成一座成功的时尚地标。文章通过对柯凯工作室主持建筑师高
2010年上海世博会瑞士馆建筑设计方案揭晓,方案充满创新元素和惊人理念,注重都市空间的生活质量,宣导未来城市科技和自然融合的概念。
文章详细讲述了意大利在城市照明规划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意大利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公共照明的立法,反对光污染,在公共照明领域一些重要的公司(如伊古齐
2011年肥东文学界喜讯频传。一个月内,先后获得“中国散文之乡”和“安徽文学工作先进县”两项殊荣,使肥东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进发出了灿烂夺目的光彩。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快乐健身,但又不希望负重而行,所以轻薄小巧的产品格外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