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教育与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tsua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的实施,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立德树人”的理念要求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渗透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古人优秀的思想品质,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课程中的德育教育相结合,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进行教育有帮助,有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少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渗透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1.004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小学生的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引领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要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古诗文和寓言故事,这些文章中包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为小学生传达了良好的思想品质。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实现对小学生思想品质的熏陶和培养。
  一、将传统文化与古诗词相结合进行德育教育
  古诗词是汉语言中独有的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词往往句式工整,有很强的韵律感,小学生在学习和记忆时更容易产生兴趣。同时古诗词是诗词作者丰富的情感体现,表达了传统文化观念下诗词作者高洁的品质。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不仅能引导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还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古诗词的教学时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古诗词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古人的思想品质。
  例如,在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时,先向学生讲解作者这首七言律诗的创作背景:“安史之乱”结束的消息传到作者的流放地,作者得知消息后欣喜不已因而作此诗。让学生明确作者杜甫在创作这首诗时的心路历程与所处情境。通过一首诗,将作者从得到消息到打算,描寫得清清楚楚。语句平实,感情丰富,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杜甫是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诗中多表达的是对社会矛盾的不满和对穷苦人民的同情。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习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美好品质,实现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创建传统文化情景的模式开展课程也能够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实现德育教育的教学目的。
  二、将传统文化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进行德育教育
  传统文化与小学生的密切联系还体现在生活实践中,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内容的选择,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课文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例如:在《北京的春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预设问题的方式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同学们,在我们的寒假期间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大家知道是什么吗?你是怎样度过这个节日的?”学生们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要买年货、吃饺子;有的说穿新衣服、拿红包;有的说要拜年。教师进行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我们会依照传统进行很多庆祝活动,这些活动体现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思想,小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小辈发红包,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课文,看看作者在北京是怎样过春节的。”通过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不仅实现了对学生传统文化观念的教育,而且通过传统文化中良好思想品质的学习实现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为课文内容的学习构建了一个生动的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语文教学效果也有帮助作用。
  三、将传统文化与写作教学相结合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对小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培养,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体现小学生的字词积累过程,也能锻炼小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如在四年级的写作课《写信》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小学生构建写作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写作素材。“如果你的信能够坐上时光机穿越到古代,你最想写信给谁,想问他些什么?想告诉他些什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学过的古代名人和名言警句,然后进行讨论,为写作搭建主体框架。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自己所学过的传统文化相关人物,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要写信给屈原,问他是怎么写出那么优美的《楚辞》,我们敬佩他的爱国热情和勇气,告诉他我们现在有个节日专门用来纪念他的壮举;有的学生说,要写信给孔融,学习他4岁就懂得谦让的美好品质。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故事中的人物所怀有的美好品质的体会和表达,实现传统文化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提高。
  四、将传统文化与识字教学相结合进行德育教育
  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的传承过程中也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才变成我们当今使用的汉字。通过识字教学,让学生体会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史,为我们中华民族实现文化自信打下基础。在字词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结合汉字的象形、构成、发音等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例如在学习“木”字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木”字的演变历程,每一次书写上的变化,都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进步,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不断传承至今。通过学习让学生领会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文化自信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理念,以传统文化为引导实现道德培养与语文学习的补充与渗透,以达到新课改下提升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和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水平的目的。通过小学生德育品质的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辅助作用,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自身的教学能力的提高和道德品质修养的提高,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参考文献:
  [1] 周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课外语文》2019年第18期。
  [2] 张影飞《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应用分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5期。
  [3] 肖敏《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模式构建》,《好日子》2019年第20期。
  [4] 赵国鸥《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赤子》2020年第4期。
其他文献
第二章《晋索靖出师颂》的艺术特色《出师颂》是流传下来的章草帖最为古老的一本,它较张芝、皇象等人的章草,在提按和使转上要规范得多,也老练得多。其明显已有楷法贯穿其中,其字
会议
针对数控渐进成形中钣金件厚度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挤压方向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挤压成形方式。该方法采用根据成形角优化的倾斜轨迹,并沿着垂直于该倾斜轨迹的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明确了中医药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第十九章的题目由原来的“糖尿病与中医药”修改为“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按照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及并发症期分期论述,重点呈现前期、并发症期的研究成果,增加了针灸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为方便非中医专业医师,对中医辨证分型进行了症状描述和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