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生物学家”保护教育项目的设计与效果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lidew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物园作为科普基地,是中小学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社会资源,动物园科普教育项目是学校开展科学、德育等教育的补充。本文就动物园内开展的“小小生物学家”保护教育项目进行总结,以期找到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及实践、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
  关键词:“小小生物学家”;动物园;科普教育
  一、项目背景
  在我国,很多动物园不仅是当地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基地,同时也是科普教育基地。以成都动物园为例,成都动物园是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目前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敏于思考、富于创造力的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然而科学素质教育似乎更多局限于学校教育中。
  近年来,动物园在发挥教育功能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动物园如何在生态保护教育中心工作中将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切实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是值得思考和尝试的课题。本文以成都动物园科学教育项目“小小生物学家”为例,介绍了将保护教育与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创新与尝试。
  二、项目目的
  项目首先是作为成都市某重点中学初中二年级生物课教学的辅助项目,旨在解决生物课学习中一些学生普遍认为抽象的概念,如“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及动物行为学等方面的问题。成都动物园成立了专门项目小组,由生物备课组教师进行项目评估。其次对不同学习兴趣和程度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评估结果设计了主题为“小小生物学家”的动物园科学及生态保护教育项目,内容涉及中学生物课中“动物行为”“生物多样性”“我们的自然环境”等单元的学习内容。
  另外,项目本着充分利用成都动物园资源优势、最大可能地为学校科学课和科学教师服务,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潜移默化地达到生态保护教育的目的。希望能帮助学生解决学科中的疑惑,学习更多生物学知识,培养他们正确对待野生动物的态度,懂得保护自然环境的日常方法。
  三、活动内容及目标
  1.项目设计思路
  青春期的学生较为活泼好动,长时间待在教室学习会产生厌倦,不利于发挥其想象力;而室外学堂能使学生放松精神,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兴趣的最理想场所。动物园是绝大多数学生喜欢的地方,项目组利用这一优势结合成都动物园资源,与学科中的相关章节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解决他们困惑的问题,进一步了解野生动物,认识大自然,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参与保护的方法和手段。由于项目满足了学校师生的学习和探索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项目的进一步拓展和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项目内容与步骤
  (1)热身活动与分组:以趣味游戏模拟动物行为,让学生消除紧张感,以我国珍稀野生动物作为每个小组的组名进行分组;让学生体验动物园文化氛围,有意拉近他们与野生动物情感上的距离。
  (2)“鱼类运动方式与身体适应性的奥秘”:首先通过观察金鱼廊中各种鱼类的运动方式,展开推测性的讨论,先不给出结论,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兽医院实验室,由指导教员分组指导学生认识鱼的身体部位,然后讲授解剖方法,学生亲手实践。实验完成后不可忽视的环节是,教员带领学生一起向被解剖的鱼默哀致敬,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道德自觉意识。最后让小组代表分享小组成果,学生间互评,教师点评。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不断否定自我的科学探索精神。
  (3)“模拟野外大熊猫科考”:成都动物园有一位保护教员参加了全国大熊猫第四次野外普查,该项目本着保护与野外结合的目的,让学生深入了解大熊猫野外状况。活动模拟野外考察,让参与者以考察队员的身份完全进入教学场景,亲历野外生存技能,学会使用指南针和GPS,学会搭建帐篷,进行大熊猫粪便分析。本活动为角色情景式教学。
  (4)“小动物行为学家”:让学生先了解动物行为学基本知识,与人类行为进行对比,引发兴趣;然后选择适合的动物作为观察对象,学习制订行为谱,然后正式观察,分析数据。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员引入丰容概念,分析开展丰容的意义。
  (5)“我们身边的生物多样性”:结合教材本章的概念,以动物园的野生动物和植物作为生物多样性的教学对象,不仅解释概念,还培养学生对待生物多样性的态度,懂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最后请每位学生总结自己将如何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教员评价作为项目后续,希望日常保护行为得到延续。
  活动共四个环节,按以上顺序开展,穿插各类互动游戏和实际动手操作活动,最后是成果分享、心得体会和教师讲评,时间大约2~2.5小时。活动与中学科学课(生物、地理、物理)课程的综合结合,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所学各科知识进行整合,解决科学课各科教师普遍反映的“单科”隔离、缺乏综合和融会贯通的问题。
  四、项目效果
  对参加项目的中学师生进行后期评估,参加评估的教师6人,学生48人。评估结果显示:100%的人认为本项目具有趣味性、探究性和科学性。参与教师均认为该项目是中学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升华,建议开发更多项目供中学科学教师作为教学资源选用。项目申报了中国科协的“科技场馆项目进校园”,获得立项资助,并在评选中获得“最受教师欢迎奖”和“优秀三等奖”。
  五、项目拓展
  首先,利用中学项目的成功经验,项目组结合小学生科学课进行修改,然后组织成都市某实验小学三年级以上科学教师进行项目设计评估。小学科学教师认为项目形式好、内容丰富,包含了动物园独特的教学资源,建议与学校德育课和科学课相结合,作为长期培养学生生态道德意识的项目。项目在评估结果中增加三个专题活动供小学教师选择使用:植物的力量、神秘美丽的大自然、可爱的小生灵。
  其次,项目包含多个可以单项操作的活动,其中任何一个单项活动均可用于学校临时性的教育项目。今年,在“小小生物学家”项目基础上,成都动物园开展了科学与生态保护教育结合的“科学梦之旅”“探秘动物园幕后之旅”等六期青少年夏令营,项目参与人数超过300人,涉及五所中小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提升了成都动物园的教育影响力,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独特的教学资源。
  六、总结
  科普教育一直是动物园的重要工作。国内很多动物园都有科普馆或科技中心,可利用独有的优势资源,积极开发青少年的校外科学教育项目,为青少年提供亲自动手探究科学的机会。除了与保护教育项目结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也可为青少年安排科普讲座,如兽医的工作、野外项目等。还可以组织拓展研究等科技活动,如研究型志愿者、科技论文竞赛指导等。这些是动物园所具备的独有的条件和优势,可丰富青少年的科技经历,拓宽青少年的科技视野。更重要的是,利用这样的社会需求,动物园可以把保护教育理念渗透到项目的各个方面,提高青少年的生态道德意识,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杨祖恩.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生态道德教育[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 29-31.
其他文献
采用磁过滤真空溅射离子沉积技术,研究了不同衬底负偏压下制备的样品的吸收光谱和光能隙,用632.8nm的椭圆偏振仪测量了膜的厚度和折射率.结果表明:衬底负偏压Vb在-50—20V范围内制
大凡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或社会,无可争辩地存在着两种文化:一种是由社会的上层人物及其知识界所代表的文化,通常被称为菁英(精致)文化(中国五四运动时期的民主主义思想家
报道了微波放电法在GaAs表面与Al金属片上生长GaS薄膜.用俄歇电子能谱(AES)和卢瑟福背散射能谱(RBS)分析了薄膜的成分,X射线衍射测试了薄膜的结构.结果表明,微波放电法生长的GaS薄膜是属于六方晶系的多晶
胶质瘤术后复发与其本身的浸润生长特性密不可分,如何识别这种胶质瘤的早期浸润,在胶质瘤的诊断与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磁共振波谱(MRS)分析有望对胶质瘤范围进行较准确定位,
论述了人-机联系研究中人的注意力机理理论的概念模型,并基于这些模型探讨在装备系统显示设计中影响显示信息格式、编码及组合形式的人的因素。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hu
游子思归念旧乡,梦里彳亍不敢忘。十年已是新人样,不知旧乡可安好?琉璃瓦,湿雨巷那一片片青绿色的琉璃瓦,就这样被人小心翼翼地铺开在了房顶上,远远地望去,像一层层被风吹开
人们发现,在今天的大学校园中,70%以上的广告是商业性的。而服务于校外的“生意”,在校园广告牌上则发现不了,但这部分人数恐怕不在“校园生意”人数之下。可见,校园经商活动
高帅帅把书放到谱架上,耷拉着脑袋,抱着双臂想心事。李想摆弄着新买的手链,一会儿戴左手腕,一会儿戴右手腕。这条手链花去她一包方便面的钱。说是手链,其实是褐色的线串着青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
目的建立氯化钴(CoCl2)诱导大鼠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缺氧模型,并观察细胞缺氧损伤情况。方法使用不同浓度(100、200、400、800μmol/L)CoCl2诱导大鼠原代BMECs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