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夏天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20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像每个人经历苦难的方式不一样,每个人度过夏天的方式也都不同。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所期待的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喜欢其中的一个高票回答:“风扇在转动,老师在讲,粉笔在黑板上吱吱作响。同桌疲倦地趴在课桌上酣睡,我看着炽热的阳光透过教室玻璃窗打进来。还有那明晃晃的水杯。这是我能想象的夏天最美好的样子。”当时看到,突然就想起我所经历的夏天,一如上面的回答一样,有些许苦难,却也充满回忆。
  四月的校园杨絮纷飞,操场上、草坪上、教室里到处都是。我怕纷飞的杨絮飘到嘴里,于是走在外面不与任何人说话聊天。刚刚经历三月份的高考动员大会,热情冷却,余温尚存。“一模”成绩出来后,老师又组织了“高考六十天动员大会”,会上所说的,无外乎就是答题步骤、如何分配时间等。我们把这些话当作箴言,生怕漏掉一个字。
  看着语数外和文综的分数,我心里稍稍松了口气。以我的成绩,过线是没问题的。转瞬又觉得过线是给没有理想的人准备的,于是在心里激励自己:这还不是最高水平!并且为有那种只求过线的想法感到羞愧。
  “一模”之后,老师们开启抢课模式。印象最深的是历史老师,一个身材中等的“青年人”。每到空闲晚自习,他都会“恰巧”来给我们讲题,或者对历史试卷的答案。有同学调侃,每次都来得正好,“恰巧”是假的吧?更多的则是顺从,成全他“美丽的谎言”。数学老师也爱抢课,她曾经在周末的时候连着一天给我们讲课,不错,从早晨第一节课讲到晚自习。
  五月,很快迎来“二模”。有黑马杀出来,姑且叫他A。
  A同学的政治成绩一直好于我。也难怪,他对政治课有近似狂热的热爱,对政治老师的“经典语录”能够信手拈来。而且,他还是政治课代表。有段时间,我甚至认为他对政治老师有一种个人崇拜,因为他说他要考的那所大学就是政治老师的母校。不过,后来他去了一所很普通的大学。我偶尔访问他的空间,会看到他对新学校的各种抱怨。
  “二模”成绩出来了,我还是第一,但和第二名的差距已经慢慢缩小。我开始担心自己第一的位置还能否保住。班主任似乎看出我的烦恼,开导我:“每个人都在学习,你意识到问题的时间早,基础好;他们意识到问题的时间晚,但现在意识到了,所以问题就解决了,成绩也就上去了。”我觉得很有道理,就没有那么失落了。
  不过我还是去办公室拿着成绩单分析其他同学的成绩,看到A同学的文综成绩比我高出几十分。我拿着政治试卷找政治老师,拜托她给我分析失分的原因。她说,知识点都背过了,题为什么还不会做?所以,我们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把握问题,从“井里”跳出来。我觉得很有道理。高考估分的时候,政治选择题我全对。
  五月过得很慢又很快,心里似乎空空的,但实际又那么忙。内心有波澜,只能一遍遍告诉自己:小明,高考只有一次,所有的东西都不及高考重要!
  头顶的风扇转啊转,从早自习转到晚自习。我趴在桌子上看杂志,读小说,做各种试卷。因为知道自己肯定能过线,所以并不觉得紧张。只是每天重复地学习,还是让人感到疲劳。有一次,看到音乐老师,和他畅谈高考后的打算,说自己要去学吉他,背英语单词,还要毕业旅行。他很开心地对我说“一定没问题”。我觉得好感动,好像枯燥的生活突然有了盼望。
  有时候晚自习并不想学习,就和英语老师聊天。我感叹“上大学之后还要军训,考四级,壓力很大”。他咯咯地笑,然后说我“拉仇恨”。他说:“别人都在想怎么高考,你先想到大学生活了。想得有点远哦。”
  下课的时候,我们喜欢站在走廊上往下望。我也开始和相处了两年多的同学敞开心扉地聊天。我们不约而同地聊起了自己的梦想,聊起了今后的打算。有一个女同学,站在走廊上问我以后会不会忘记她,我说不会。她很开心,拍拍我的肩膀,说我也不会忘记你。
  夏天慢慢地来了,毕业越来越近,校园里开始一阵“分别热”。高三的同学开始忙着提前道别,然后独自悲伤。一个舍友,得知喜欢的女生心有所属之后,跑到外面哭。我也经常在食堂看到有人吃着吃着就哭了起来。
  有同学写下了这样的个性签名:合欢树开花的时候,我们就要走了。



  然而,在离校之前,下了一场雨,图书馆门前的合欢树倒了。
  拍完毕业照,就要离校了。我拿着单反把整个学校拍了一遍,天真地以为记录下学校的样子,就会永远在学校里。回到教学楼,看到历史老师一个人在收拾办公桌上的东西。他一回头,我就离开了。我没和任何老师告别,因为不知道要说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告别。
  毕业典礼开始前,体育馆里放着《祝你一路顺风》,很多人埋怨老师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放这种歌曲,摆明地催泪嘛。
  有一个同学,在大家都收拾完行李走的时候,把宿舍打扫干净,然后才离开。我回去拉行李箱,看到箱子被整齐地摆在窗前,宿舍门前是一堆小山一样的垃圾,突然觉得有点儿伤感。曾经互相推诿的值日,以后都不会有机会再干一次了。
  这就是我所经历的夏天。那年夏天,我们情绪不稳定,我们趴在桌子上读小说,我们听老师讲课,做阅读理解和三角函数,背大洋暖流和矛盾分析法,我们快乐或悲伤,有这样那样的小情愫,都已经过去了吧。
  当时,我喜欢听《匆匆那年》,里面唱:“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谁说它歌颂的是爱情?明明就是对旧时光的缅怀。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高中岁月戛然而止,大学时光未露晨曦,寄居于二者之间的这个漫长的暑假,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显得非常另类。而身处其中的我们,心头会漫过一些什么情绪呢?除却填志愿时的忙碌和或浓或淡的对大学生活的向往,更多的时候,我们其实都被一个名叫“回忆”的顽皮的孩子纠缠着,怎么都摆脱不了。不管是爱太深,还是恨太切,又或者五味杂陈,总之这种纠缠是紧密而深刻的,会像绳索一般勒进皮肉。  我们已然长大,有了所谓的曾经,也有
期刊
读书二十载,如今最怀念的,竟然是高四。  说起来,复读那一年,是读书最拼命的一年,也是别人眼里我最辛苦的一年。殊不知,我却乐在其中,不觉得有丝毫痛苦。  高中三年,真的是荒废了太多时光,不论是什么原因,现在想来都是一种浪费甚至是罪恶。复读的时候,打算好好学习了,但是基础实在是太差,听老师讲的很多东西都像是新的,从来没有接触过一样。老师讲得很快,没办法,听不懂也要硬听,咬着牙也要弄懂。一年时间,我成
期刊
我摩挲着鲜红的录取通知书,说不清悲喜。结果不是太好,也不是太差,意料之中,却有份淡淡的不甘。我未曾破茧,于平凡的岁月中蜕变出五彩的翅膀,在天空俯瞰芸芸众生。我仍是芸芸众生的一员,在命运的洪流中去往归宿。  我曾不止一次地幻想过“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但时光告诉我,平凡才是最后的答案。  高一时,我以倒数几名的成绩进入班级。在初中出类拔萃的我,到了这所优秀的高中,成了一滴平常的水
期刊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人,学习上,虽没有到头悬梁、锥刺股的努力程度,但因为掌握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直保持着相当不错的成绩。作为同学中的佼佼者、老师眼中的好苗子、很多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我将自己的寒窗生涯过得很是缤纷多彩。  遗憾的是,我并没有能够一帆风顺直到高考完成。在进入高三冲刺阶段后不久,我的学习成绩开始毫无征兆地急剧下降,首当其冲的便是我原本的短板——数学。我一直很清楚自己
期刊
那年,在一个大雨磅礴的日子里,我背着一个双肩包,踏进了航高的校门。除了标志性的红砖建筑外,学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校门前面挤满整条马路的私家车。  为了让班主任和同学们记住我,我用极度夸张的方式来做了一番自我介绍。那时在台上昂首挺胸,自信满满的我,哪能想到未来三年时间里,这段自我介绍会被他们进行各种改编模仿,作为戏谑我的依据。  同样是红日从山头慢慢落下,把一抹彩霞留在天边,学校因为有这红砖建筑
期刊
1  我站在新城区的市图书馆,手指摩挲过旧书籍,隔着一排书架,突然看见了一个人,手刹那被坚硬的东西划伤,冒出血珠来。  一张纸巾递到眼前,再抬头,书架对面的人就站在跟前。  “嗨,没想到真的是你,王曦宁。”  我愣住,那些旧日碎片像风暴一样扑面而来,而我没有抵挡的能力,只好缴械投降。  我曾经是高四生。我几乎没有对人讲过这段经历,因为它稀松平常,不值一提。  很长一段时间,那段经历都是以不堪回首的
期刊
看法  偏见已落后于时代  文|西坡  2021年1月14日,华为主要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的小女儿姚安娜正式出道,成为一个艺人。想必她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应该都摆脱不了“任正非女儿”这个标签。而这个标签的残酷性在她出道的第一天就显露无遗。  有人拿她和姐姐孟晚舟对比,甚至脑补出一宅斗剧戏码;有人说“学了这么多东西不去搞科研太可惜”;更有甚者,對她的相貌发起人身攻击,认为她出道是凭借家庭。姚安娜说:“我
期刊
1  考完高中的最后一场期末考试,回到家里还没来得及发出时光不等人的感慨,我就不幸遭到了流感的侵袭,难得地发起了高烧。无奈之下,我请了一个星期的假。  以前,我感冒通常以打喷嚏为主要症状,这次却格外奇怪地变成了咳嗽。退烧是个迅速的过程,但咳嗽的症状却始终不肯消失,只是不像开始那么剧烈了。  周五那天,我决定在返回学校前去看看医生。坐诊的是个年轻的女大夫。她戴着口罩,可我仍能隐约感到她的神情变得严峻
期刊
我从那所中学经过,在校门口伫立许久,远远看着那些熟悉的老树与花坛,听着一再响起的铃声与欢笑声,记忆蓦然回到属于自己的中学时光,想起了球王。  球王是我的数学老师,因体形稍胖,且喜踢球,而得此外号。在我看来,球王可算是那所中学里的风云人物,不是说他名声多响,而是他行事像一个侠客,一个奇侠。在他身上,总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不信,且看球王的数学课是怎么上的。  一般谈起数学课,总会用到“枯燥无味”之类的
期刊
有的皮蛋里会有艺术品版的“松枝”图案,所以又被称为“松花蛋”。在民间,有的买家声称:这说明是用松枝烧出来的灰制作的,似乎就要正宗、高档一些。  “使用松枝烧成的灰来制作皮蛋,就会出现松花”,这是一种类似于“吃啥补啥”的牵强附会的认知。松枝烧成了灰,就只剩下了矿物质——跟别的草木烧成的灰,最多是这种矿物质多点那种矿物质少点的差别,不会真的形成“松枝”的形状。如果这种臆想是真的,那么用银杏枝叶的灰,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