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小眼球82例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参数研究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mk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我国先天性小眼球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参数,为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眼科确诊为先天性无功能小眼球且不伴发其他先天性眼部畸形的患者82例(85只眼)。采用多层螺旋CT影像和计算机软件辅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先天性小眼球的CT影像逐层分析并立体测量。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先天性小眼球患者双侧眼的眼轴、横径及垂直径的关系。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眼轴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结果

82例(85只眼)患者中,年龄为1个月至40岁,男性41例,女性41例,多为单侧(96.34%,79/82),12.94%(11/85)合并眶内囊肿。多层螺旋CT上表现为有眼球基本结构的居多(76.47%,65/85),其中晶状体异常62.35%(53只眼);玻璃体异常82.35%(70只眼)。85只患侧眼眼轴长度、横径、垂直径分别为(14.52±0.56)、(14.48±0.23)、(11.46±0.36)mm;健侧眼眼轴长度、横径、垂直径分别为(22.79±0.36)、(22.71±0.22)、(20.82±0.4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56,1.138,1.124;P<0.01)。单侧先天性小眼球患者的健、患侧眼轴长度与年龄无显著相关(r=0.040,0.169;P>0.05)。

结论

先天性小眼球多合并晶状体及玻璃体的发育异常,眼球发育显著迟缓。CT影像学参数是先天性小眼球个性化治疗的重要基础。(中华眼科杂志,2018,54:199-204)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了解和掌握我国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现状及变化趋势,并为进一步更新和制定新的儿童生长标准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于2015年6—11月应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城市(简称九市)及其郊区7岁以下健康儿童体格发育现状,分22个年龄组,每市每个年龄组城区和郊区男、女各150~200名,共计161 774名。测量指标包括体重、身高(长)、坐高、头
期刊
目的分析2005至2014年10年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青光眼住院患者不同抗青光眼手术分布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住院接受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6 781例(7 751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 869例,女性3 912例,平均年龄(62±14)岁。根据抗青光眼手术类型(小梁切除术、ExPRESS引流管植入术、A
期刊
目的观察正常泪囊、鼻泪管在仰卧位、闭眼(绝无瞬目)状态下的静态表现、管腔的动态变化以及是否有泪液在其内被输送。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4年6至7月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因临床诊断拟行头颅部位MRI检查且泪囊鼻泪管正常的非眼科疾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应用1.5T磁共振成像仪对仰卧位、闭眼状态下的正常泪道系统行静态扫描[用常规T2加权像(T2WI)、增强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相位周期(3D FI
青光眼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保证医疗质量、获得高质量临床研究成果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一项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分析我国青光眼诊断和治疗现状与国际和国内指南及共识内容存在的差距及其原因,强调临床青光眼诊断和治疗规范化的重要性,讨论提高诊断和治疗规范化的可行性策略。希望通过不断加强规范化培训,促进青光眼慢性疾病管理的标准化,缩小与国际和国内指南和共识要求的差距,提高国内青光眼诊断和治疗水平。(中
目的探讨中国人圆锥角膜VSX1基因的变异类型和变异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中心的50例散发性圆锥角膜患者做为病例组,其中男性29例,年龄(19.0±4.8)岁。选取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直接测序技术,对VSX1基因全部5个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拼接部,进行基因变异的检测;生物信息学分析这
Sturge-Weber综合征是临床相对罕见的疾病,其特征性的面部血管畸形分布对筛查其眼部重要并发症,即继发性青光眼十分重要,为Sturge-Weber综合征患者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能。本文从Sturge-Weber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治疗等方面对最新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18,54:229-233)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诊断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并进行CEUS和DCE-MRI检查的63例(63只眼)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其中男性30例,女性33例,年龄27~69岁,平均47岁。对CEUS及DCE-MRI检查资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