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青岩古镇

来源 :华夏商务旅游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jianju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的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是贵州最著名的文化古镇之一。自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设青岩堡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古镇方圆3平方公里,镇容布局依然沿袭了明、清时期的格局,至今仍保存着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陈旧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
  镇内祠宇林立,建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共30多座庙宇祠堂,雕梁画栋,工艺精妙绝伦。其中不少虽年久失修,但大部分仍风韵犹存,很有些观赏的价值。
  春节时,古镇一般不会有太多的人。小镇收拾得极其干净,家家户户都洋溢在“年”的喜悦中。我们迈着悠闲的脚步,轻轻地踏着被岁月磨砺得十分光滑的青石板街,从一条街走到另一条街。
  纵横四方的青石板路和弯曲狭长的小巷两边分列着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门窗间精雕细刻的小棂,石坊上倒立的石狮……无不引人发思古之幽情。在一条叫做“背街”的小巷,我们突然感到一种强烈的时间和空间的莫大距离,青石板铺的路、青石板垒的墙,仿佛是一条石板制成的时空隧道。同行的人们甩出点燃的火炮,“哔!嘭!”,“哔!嘭!”,声音在隧道中清脆而悠远。我喜欢这种携裹着年的烟火的味道。
  


  日落时分,小镇上渐渐会有袅袅的炊烟从青瓦的屋顶上升起,暖洋洋的灯光悄悄地透过一扇扇窗户,点染在石板街上,宁静而安详。
  我们徜徉在这个由600多年的历史文化浓缩的这个小镇里,体会着600多年的世事变迁刻画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中的点滴,仿佛穿行在这散发着古韵的历史久远的童话里。
  在已经修复的定广门城墙上,我们还来不及品味古城墙的遗址残迹,还来不及联想当年古镇作为军事要塞重兵屯集驻守的雄姿。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拿出镇上买来的鞭炮噼噼啪啪放开了。
  女儿抓起一个小火箭,在手上点燃,哔!嘭!小火箭在她手上冒着火花飞了出去。“爽啊!”女儿大喊起来,声音很快就飞散在古城墙下那空旷的田野之中。“一起来嘛。”我们几个人排成一排同时点燃手中的烟花,魔术弹冲向天空,“嘭!嘭嘭!”炸开无数火花,往不同的方向落去,“啊!”大家叫着蹦着,相互击掌,快乐着孩子般的快乐。
  那些年,青岩的爆竹种类很多,有旋转升空类、喷花类、音乐烟花类、小炮弹类、地面旋转类、火箭类、昆虫类等等,还有我久违了的儿时的电光炮。只可惜,最近一两年不准放炮了,虽然有些遗憾,但小镇的小吃还是很令我无比神往。
  在青岩的街上见得最多的便是豆腐,一样的品质,不同的工艺,让你看到豆腐的花样翻新。豆腐皮、豆腐块、豆腐丝,长形、大小方形、白的、黄的、暗绿的,叫人好生喜欢。也不知道是水好还是豆子好,反正豆腐在青岩最负盛名,豆腐质地细嫩,味道鲜美。
  在青岩街边的一豆腐摊上,文火烤成的豆腐果颜色金黄,外脆内酥,“吱吱”地冒着香气,据说,这小小的豆腐还有个响亮的名字,叫“翻天印”。四方形的豆腐块,烤出来的形状似印章,因此得名。最简单的吃法是蘸着青色带黄的双花醋做的“辣椒蘸水”,吃一块,香、辣、甜、酸全入口。卖豆腐的大婶告诉我们,青岩的豆腐有十几道工序,为了能让豆腐做成干货远走四方,青岩人花了不少心思,所以,烘、烤、炒的手艺都是一流的。
  青岩还有一玫瑰园,所以当地人有取玫瑰做甜点的习惯。
  


  一般来讲,青岩人做糖果,做果酱,做冰粉都会放一些玫瑰做的原料,香气四溢。在黄老伯家品尝玫瑰檐时,那种感觉仍然值得回味。淡淡的玫瑰香、软软的口感、甜而不奢、香而不夸张,刚入口用牙咬的感觉仿佛像是小时候吃的“叮叮糖”,我记忆很深的是那种糖比较粘牙,所以一直敬而远之。而黄老伯递过来的玫瑰糖入口,却丝毫不粘牙。玫瑰与糖的结合也终于在玫瑰糖入口的这一瞬间得到了升华,原来,玫瑰做食竟是这样的芳香甘美,令人神爽。
  据说这种玫瑰糖的手工工艺在这小镇上已经有了三百年的历史。黄老伯的制糖人生就是从青岩开始的,在他以前,黄家已经有10代人以制糖为生。12岁时,黄老伯就跟着父亲学制糖,到21岁时,他正式上灶熬糖。黄老伯说,制糖是考验体力和耐力的活儿,泡麦芽是第一步,接下来是碾米粒、淘洗芝麻、熬糖、拉糖……整个工序要用整整两灭的时间。没有耐心和体力是做不好糖的。做了一辈子的粘,年逾古稀的黄老伯现在还在做,每次都亲自上灶,每个细节,每个工序都恰到好处,几十年来,没有一丝错漏。
  而做果酱,做冰粉,做糕杷稀饭也都是要用玫瑰的了。冰粉的做法是:碎冰,加上凉冻,撒上红绿丝,最后浇上玫瑰果酱,又甜又凉,那玫瑰花的香味是令人回味无穷的。
  青岩的卤猪脚远近闻名,被人去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状元蹄”。相传清朝时期,青岩赵以炯,为上京赴考,常温功课至深夜。一日,忽觉肚中饥饿,便信步走到北门街一夜市食摊,点上两盘卤猪脚作宵夜,食后对其味赞不绝口。摊主上前道:“贺喜少爷”。赵问:“何来之喜?”。排主不失时机道:“少爷,您吃了这猪脚,定能金榜题名,蹄与题同音,好兆头,好兆头啊。”赵听后大笑,不以为然。不日,上京赴考,果真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回家祭祖时,重礼相谢摊主。此后,卤猪脚便被誉名为“状元蹄”,成为赵府名食,后经历代家厨相传,扩至民间至今。所以,凡到古镇游览者,皆以品尝此蹄为快,并对此美味赞不绝口,以至,“游青岩古地,品青岩美蹄”,已成为当地的一种旅游文化现象。
  每当漫步青岩青石板铺成的小巷中,游历着青岩的历史文化,品味着青岩的美食,心中就会感慨万分,惊叹在悠悠岁月里,青岩始终弹奏的这首充满历史的,令人回味无穷的老歌。
其他文献
2004年至2007年,我曾先后两次来到澳门。澳门虽说是个弹丸之地,但两次澳门行还是留下不少难忘的回忆。尤其是最近的一次记忆更加深刻。2007年初,我随中国铁道旅行社“南中国行”旅游专列,在结束了香港为期两天的观光游览后,从港澳码头乘新渡轮驶抵澳门。    名声显赫的大三巴牌坊    澳门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处广东省边界。由珠江及西江流域组成三角洲西部,与香港相距70公里,与广州相距145公里。
期刊
王连义,河北省黄骅市人。1964年南开大学外文系英国文学专业毕业。从毕业至今一直在我国最大的旅游企业——中国国际旅行社工作。做过10年旅游销售工作:接待外宾近万人;还做过5年公共关系工作及近20年的旅游管理和培训工作,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管理、国际礼俗培训、人际沟通、旅游接待、导游翻译专家。连续15届全国导游技能大赛总裁判长,原为国旅集团培训中心主任、现任北京华夏商旅营销研究院首席顾问、教授、《华夏商
期刊
到过巴黎的人都知道,巴黎的咖啡馆世界第一,是个咖啡之都。而到过成都的人也清楚,成都的茶馆,也是世界第一,是个茶水之都。  成都人喝茶,就像乾隆皇帝一样,一日不可无茶。成都饮茶的习俗,造就了茶馆的滋生。成都的茶馆,到处都是,大街上,小巷里,河溪边,公园里,车站、码头、乡村墟镇,随目可见。而茶馆里随时都是人满为患,茶香飘香,茶水横溢。  成都历史悠久,是我国古名都之一。大约2400年前,古蜀国开明王把
期刊
贵州友好旅行社是一家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创立的股份制企业,下设多个部门,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业务骨干和优秀导游,具有组织接待国内游客,承办大型会议和其他休闲、商务考察等旅游活动的能力。我社以“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为宗旨,以“团结、务实、奉献、高效”为经营作风,愿与国内外旅游同行广交朋友,相互学习,密切合作携手共创辉煌。
期刊
A线:长白山北坡曼季二日游    二星:淡季500元 旺季590元  D1:早餐后赴长白山北景区[100元,车程约4小时],抵达山门后换乘景区内环保车(68元/人)至倒站口(20分钟环保车),乘倒站车80元/人赴长白山主峰(往返车程40分钟),俯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山口湖长白山天池(25分钟),如遇客流高峰可先行游览瀑布,世界地区落差最大的瀑布长白瀑布(往返步行1小时20分),观聚龙温泉群,观人间
期刊
崔泽培,1968年生于北京,作品经常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多次获奖,并被多家展览馆、博物馆、部队收藏,作品被收入多部画册画集,99年北京举办“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个人画展”艺术成绩及作品被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中国书画报、翰墨经典等五十余家报刊媒体报道。  2000年至今,作品先后入选法国品味中国艺术欧洲行画展、日本中日青年书画交流展、新加坡中国书画名家展览、韩国中韩书画名家精品展等国际展览,同时在国内
期刊
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疤,山青水美!特别是水,清澈秀美,雄壮激昂,还有丝丝缕缕的清柔;“神州第一瀑”,有世界规模最大、景观最美的瀑布群,让你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美丽诗句!
期刊
为适应旅游不断增长的需要,今年国务院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是旅游业大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旅游业春天来临的信号。鹤岗需要把握好这一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做好从资源型城市向休闲宜居的旅游城市发展的准备工作。    一、鹤岗发展旅游的优势:    1、国家新政策的出台;  2、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热, 
期刊
走进香港观赏东方之珠的魅力,走进澳门看看著名的大三八牌坊、妈祖庙;走进台湾体味金门岛的战地文化、浏览日月潭、阿里山、太鲁阁的风光美景,瞻仰歌星邓丽君的筠园,特别是东西海岸线的美丽景致令人流连忘返……  2004年9月,记者随“《北京晚报》号”旅游专列圆满结束了井冈山的“红色之旅”后,开始向第二站,有着“东方之珠”美誉之称的香港进发。三百人的旅游团从吉安重新登上旅游列车,顺京九线南行,于第二天一早抵
期刊
吴仁宝,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自1957年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创业、团结奋进,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年营业收入达450亿元的“天下第一村”。他是党的十大、十一大、十七大代表,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多次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殊荣。一个普通的农村:党组织书记,何以能够创造如此非凡的业绩?华西村的事业,何以数十年长盛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