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花鸟画技法在国画初学者作品中的运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ong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摘要】:在近现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中,以齐白石创作的写意花鸟画无疑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国画初学者了解齐白石在写意花鸟画方面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非常必要的。国画初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和纬度,借助大量齐白石不同时期、不同绘画题材的作品为例,来进行作品创作,并了解齐白石的绘画对后世的重要影响,从而引发出对当今写意花鸟画所面临的一些绘画技法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 齐白石;花鸟画技法;国画初学者;作品
  一、齐白石简介
  齐白石出生于1864年1月1日,从小就生长在湖南湘潭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里。在齐白石八岁那年,由于家里确实非常贫困,加上那年农作物收成不好,读了半年书的齐白石不得不放弃学业,辍学回家,并在家里帮忙放牛砍柴。就这样时间过了7年,时年15岁的齐白石投奔到了一个远方亲戚那拜师学艺,开始做粗木匠,第二年便拜师于周之美,开启了学雕花木的行档,逐步成长为了一个雕花匠。1884年,20岁的齐白石在雇主家无意间看到了《芥子园画谱》,那是乾隆年间翻刻的。也正是这本花谱让齐白石跟中国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齐白石看到这本《芥子园画谱》后,主动的向雇主借阅,并在接下来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将这本书临摹了下来。一旦有时间,齐白石就会按照其进行再次的临摹。齐白石27岁那年,这一年对于齐白石的一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两位贵人,也就是胡泌园和陈少蕃,从此拜师二人学艺。也正是这两位老师,将齐白石慢慢的引导到了学习诗画领域。从此,齐白石改名璜,号白石山人,字频生,齐白石也有原来的雕花匠慢慢的开始往画匠转变。而说到齐白石能够在诗画领域有这么高的造诣,与当年其跟着陈少蕃学诗,一边跟着胡泌园学画绝对是分不开的。也正是因为两位老师的启蒙和引导,对于齐白石创作在布局、设色、立意、用笔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长远的影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影响,造就了齐白石在诗画领域自成一派,流芳百世。
  二、齐白石花鸟画技法对于国画初学者作品的运用
  1、构图在国画初学者作品中的运用
  折枝构图法是齐白石诗画作品中最常用的一种构图方法,也是国画初学者经常会应用到的一种技法。而这种构图法其实就是宋代时期一些诗画爱好者也经常运用到的构图方法。简单的来说,这是一种一小见大,以少胜多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技法往往是认为的截取植物的一个部分或者是一个枝头对其进行特写描绘,重点突出。其实,齐白石老人初期的作品也都是以画工笔花鸟居多,直到后来慢慢的演变成将这种比较传统的折枝构图带到了他自己的大写意的绘画里面去。在对于空白的布置上,初学者的作品中留白布置要十分谨慎,因为齐白石对空白的布置十分谨慎,留出疏密有致;错落自然的空白。在齐白石所绘的花鸟画上讲究的是“平正”、“自然”。
  2、色彩在国画初学者作品中的运用
  在色彩方面,国画初学者的作品可以借鉴齐白石在《牵牛花》的赋色,用洋红,依据水与色调合的多少,幻化出色的浓淡深浅,使得色彩层次丰富。 再用花青与藤黄调出汁绿色,叶子与叶子之间通过汁绿色加水,幻化出汁绿色深浅的变化,可以依据叶子浓淡的变化幻化出叶子的虚实层次变化。对于色彩方面的处理,齐白石喜爱将民间的传统吉祥色彩和文人喜爱的简笔花卉的用色方式进行融合成新的艺术样式,进而创造了一种民间大众喜爱、文人士大夫也喜爱的大写意赋彩法。使用强烈艳丽的西洋红颜色直接作用于画面之上,使得整幅画作色彩对比强烈却绝不火气,这是由于齐白石善于以多变的墨色作为整个画面的底色,在浓郁的墨色上配以鲜浓的艳丽色彩,大大的发展了中国画的赋彩方法,这是齐白石独有的赋色方法而前人所不具备。
  3、兼工带写在国画初学者作品中的运用
  在国画初学者的作品中,经常右上角往下面或是对面做枝干延伸方向构图。
  另外在画面留白的地方配以昆虫、禽畜、飞禽等,或是以篆书题款,使画面保持均衡的艺术效果。这是齐白石画作的一大特点,他善于把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构成元素作巧妙的组合与创新,使画面效果独具一格。这是他在追求二维空间里的一次全新的构图形式。如他在画一些花卉的时候,善于把枝干、花、叶子等一些常见的生活物象看成是平面构成里的点、线、面,通过巧妙的思维进行穿插、结合,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构图形式,这种构图形式即可以达到传统绘画所要求的近实远虚,近大远小的理念模式以外,其次还可以比文人简笔画更加简单地的概括出绘画主体的神似,使得画面传神写照,出类拔萃。如齐白石的《蔬果图》前面一副他在处理画面构图时觉得画面空,他就会通过提长诗的形式或是画上精炼的昆虫填补画面的空缺,有一种文人画的构图方式,而后一副觉得画面过于拥挤,他就会以简单的“白石老人”四字或是一个印章使画面均衡。从这可以看出齐白石老人高超的构图艺术,即使是同以题材的绘画,他也可以幻化出不同的艺术境界。
  三、国画初学者创作灵感
  1、创作感想
  好的画作创作完成后是可以让观者感受到创作者创作时的意境和状态的。有力度的用笔,体现了创作者作画的笔力,刚劲曲直,勾勒间就能感受到画作者的精神境界;而爽快、谨慎,用笔不停匀,画作用笔时做到疾徐有致,顿挫不含糊,该谨慎之处,绝不爽快,该爽快
  的地方则是大胆挥毫,这才能更好的体委到笔墨的趣味;于此同时,对于笔墨用墨也都是非常有讲究的,而真正的大师创作时,提笔之时即胸有成竹了。齐白石启示初学者,描写物象最重要的是经验和心得。只有在不断呕心沥血和苦心经营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内心思想体悟达到一定高度的深层境界,才能悟到事物的真谛,才能心师造化。齐白石的写意花鸟画变得富有崇高的精神潜力。大自然的物象多种多样、惟妙惟肖,如果要使创造的物象具有生命力,就必须通过师造化,对自然生态规律进行精细的研究、搜集物象,为创作做准备。而经常师造化,借助自然物象传达人的内心精神,提高画者本身的素养,是创造优秀艺术作品的关键。由于齐白石用心体悟自然界中的微妙的物态,皆入其自然以审美认知,得以升华。即使窥见群生乱木,仍然看透其自然的气质、本性和品格。
  2、齐白石的人格和思想对国画初学者的影响
  齐白石老人将以農民、平民心态,和士人、文人情怀,天衣无缝的集结于一身。 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小生灵,一经齐白石妙笔,便都会给观者新的刺激,唤起新的审美感应,给绘画艺术以新的气象。他的作品真实、烂漫、高扬自我、直抒性情,画面中处处流露着他独特的个人情感因素,这些因素源于他生长的土壤,丰富和扩大了他艺术的内涵和范围,是其创作的灵感和源泉。齐白石作品中,常见的创作对象就包括像禅、麻雀、小虾、小鱼、蝌蚪等等,透露出生命的活力与生活的温馨之感,为他的作品增添了特有的情思与智慧。齐白石生活的朴素、自然、乐天、知命,从不见异思迁,无论逆境顺境,都坚守着一个艺术家的风格。他不爱慕虚荣,不贪幕权势,也不欺世盗名,一生都在为艺术鞠躬尽瘁。用乡野的泥土洒满了宣纸,用文人的墨汁浇灌了满园的生灵,用农人的智慧和幽默创造了令人回味不尽的艺术情趣,用真情为文人画平添了勃勃的生机。
  结 语
  生命不息,创作不止,齐白石一生的创造,留给了后人无限艺术遐想的空间。
  齐白石对不同绘画题材与形式的探索,及其在适应观众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的成功范例,不仅仅是绘画技巧上的发展,更是在精神上、文化品位上升華自身的过程。齐白石的作品是纯净简朴的,有人评价说他的作品通俗但不庸俗、高明但是不清高,源于世俗,也是超然,他的作品是有诗性的,是有哲思的。慢慢品味齐白石的作品,你会发现,作品中的风雅趣味,绝对是不离尘缘物性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作品中赋予了人生的自贵与自尊。这正是齐白石艺术经过千锤百炼过后,锻造出来的一种审美意境,使得我们在其作品中深深的感受到了传统中国绘画艺术的精神之所在。这种精神也是国画初学者要学习的孜孜以求的精神。
  参考文献 :
  [1]刑捷著. 齐白石书画鉴定[M]. 天津: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11
  [2]胡佩衡 胡橐著. 齐白石画法与欣赏[M].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4
  作者简介:傅博,女(1994—),江苏苏州人,汉族,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学生,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中国画,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洛夫是台湾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他将现代诗歌技法与古典诗歌结合,使现代诗歌颇具古典韵味,是现代诗坛较有特色的诗人。笔者将研究重点放在洛夫重塑经典古诗,著名古代诗人等方面的诗歌上,着重研究洛夫诗歌的古典意蕴之美。基于古典意蕴的内涵,首先从洛夫诗歌出发,谈谈洛夫诗歌中的古典意蕴,主要从三个方面出发,包括诗歌意象的古典韵味,诗歌意境的
期刊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0)  【摘要】:从视觉动力学的角度明确提出“张力”理论概念,以揭示这种活跃在大脑视觉中心的“力”构成艺术表达时使用的知觉式样,并传递出“具有倾向性的紧张力”或者“运動”,从而达到艺术知觉的表现性,是阿恩海姆在视知觉艺术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他的著作中中多次提到以“张力”建构各种艺术及一系列视觉艺术构图组织的原则。可见,“张力”理论在其艺术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所以,通
期刊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摘要】:魏晋时期,绘画的发展不仅有了审美的自觉,且有了审美的对象,不再像之前的绘画只是为了政治或功利附属。倘若还有一些绘画作品有政治或功利的目的,那也是反映在一定审美的基础上。在这一种空前活跃的绘画氛围中,顾恺之有他高超脱俗的气魄。在他的绘画美学理论中提出了“传神论”,这一理论标志着魏晋时期自觉艺术的成熟。本文主要描述顾恺之的生平,分析其提出
期刊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摘要】:刺绣工艺是中国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凝结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自古以来,也被融入到服装设计之中,成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首先对于刺绣工艺的发展史及其艺术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当前服装设计中对于刺绣工艺的应用,并探讨了在服装设计中如何对刺绣工艺进行创新应用。  【关键词】:刺绣工艺;服
期刊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钱松喦先生的女儿钱心梅女士在回忆其父亲时说道:“父亲思乡情切,告诉我常常一夜全是梦,梦到的都是小时候的情景。我心里明白,白天经常想的事,梦中就会梦到。”宜兴是座江南古城,山明水秀,岩石奇古。钱松喦的出生地湖墅村,前有水田,后有山峦林列,他从十三岁起辍学,边自学边劳动开荒种地,浇瓜灌菜,放牛放羊。在领受生活艰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童年特殊经历带来的美好,在其
期刊
(大连大学,辽宁 大连 116622)  【摘要】:视知觉理解力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视知觉理解力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综合性调整适应,能够实现现代艺术设计与人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相互适应,是促进艺术设计在生活中综合应用的重要体现,本文基于视知觉理解力的角度,对现代图形设计进行分析,实现现代艺术设计逐步完善。  【关键词】:视知觉;理解力;图形设计  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
期刊
(大连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辽宁 大连 116622)  【摘要】:图形语言是人们在现代社会进行相互交流的一种重要视觉语言形式,也是平面设计中的关键要素。本篇文章在对图形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以后,从标志设计、招贴设计和商业广告设计等多方面入手,对图形语言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图形语言;平面设计;应用分析  前言:在汉语的《辞源》中,“图形”一词既可以指代
期刊
(大连大学,辽宁 大连 116622)  【摘要】:海报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中主要形式,海报设计不仅是社会信息传媒的途径,也是社会艺术创新的艺术形式,海报设计中的文字图形化方式是现代海报设计结构逐步拓展的主要途径,可以提升海报整体艺术感和表达效果,本文结合海报设计中的文字图形化方式,对现代新艺术的创新发展进行综合研究。  【关键词】:海报设计;文字图形化;方式探讨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逐步发展
期刊
(湖北工程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摘要】:本文从探究蒙古族与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开始,分析了其地理特征和舞蹈种类,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探究了蒙古族与藏族舞蹈的艺术特征,从精神层面和动作层面,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蒙古族和藏族舞蹈的影响。  【关键词】:蒙古族;藏族;舞蹈  前言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演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期刊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线城市城中村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于城中村的改造也是让人们一直备受关注。这篇论文提出将再生资源与建筑相结合,形成一个零能建筑,延长建筑的寿命,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一个概念。  【关键词】:再生资源;零能建筑;城中村  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中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但是对于城中村的改造也只是表面的解决,没有在实质上解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