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痴呆,远离误区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s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高血压、心脏病一样,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调查发现,85岁以上的老人,每3人中就有1名患者。因此,不要因为错误的羞耻感,延误了看病和治疗,使患者的病情恶化。
  根据我们在临床的实践经验,发现部分患者家属和大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对患者的治疗和照护不利,因此整理以下资料,希望能帮到更多的患者及家属。

误区1:得了阿尔茨海默病也没有办法,反正是治不好的,不要那么麻烦,不治疗了。


  正确观点: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原则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行为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延缓疾病进展。特别是轻度和中度的患者经过治疗会延缓疾病的进展,甚至可以通过治疗恢复部分功能。因此,发现老人有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应该尽早就诊,规范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误区2:听信广告或他人的介绍,认为阿尔茨海默病可以痊愈。


  正确观点: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治疗的目的是改善和提高躯体功能,控制症状的加重,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某些疾病的症状可能和阿尔茨海默病相似,如抑郁症可以表现为记忆改变,治疗抑郁后记忆症状可以恢复,中风后出现的痴呆症状也是可逆的。
  但是,阿尔茨海默病目前还不能治愈和逆转,因此不要轻信他人所言。

误区3:听信朋友介绍,盲目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服用促智药物,如中成药、改善脑代谢的药物等。


  正确观点:
  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有:(1)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2)NMDA受体拮抗剂,如美金刚。这些药物均为处方药,有其适应症和副作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服用,而不是自行购买服用。
  中成药对该病的治疗效果还需要验证,改善脑代谢的药物也只是辅助作用,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治疗药物,更需谨慎使用。

误区4:在医院记忆障碍门诊确诊拿到第一次处方后,不再到医院随访,自行服药或者停药。


  正确观点: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患者会经历轻、中、重度的发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调整治疗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因此应该定期随访。
  我们建议患者首次就诊后第1月、3月、6月、12月随访,一年以后每6个月随访一次。当病情变化时,随时就诊。建议患者家属保存好患者的检查结果和病历本,并尽量找熟悉病情的医生固定接诊。
  不恰当的服药可能会导致副作用;同样,不合适的停药也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误区5:部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因精神行为症状就诊,认为只服用抗精神病药,控制精神行为症状就可以了。


  正确观点: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常伴发精神行为症状(如幻觉、焦虑、易激动、攻击行为等),药物治疗上应该首先选择抗痴呆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这样可以使精神行为症状得到改善,在此基础上,考虑非药物干预。
  通过这些方法仍然有严重的精神行为症状,可能发生攻击行为、危害到自己和/或他人时,需要在医生和家属充分沟通后,小剂量单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以免抗精神病药物加重认知损害和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误区6:只重视药物治疗,忽视认知促进、运动疗法等辅助康复训练。


  正确观点:
  由于阿尔茨海默病尚无根治的方法,因此在抗痴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参加认知训练、运动疗法、音乐疗法等非药物干预措施也有利于维持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可以考虑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认知训练,或者家庭成员陪同训练。

误区7:患者已经接受治疗,但家属对其认知表现不满意,责备多。


  正确观点:
  我们知道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目的是延缓病情进展,因此家属对患者不能期待值过高;同时,绝大多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具有一定自知力,需要得到理解和尊重。
  作為家属,应该包容、关心和爱护患者、一如既往地陪伴,当他/她做对时给予鼓励,做错时不要责备,并配合患者的速度,一起聊天、做家务、做小游戏。

误区8:家属认为自己对阿尔茨海默病照顾有经验,当患者无理取闹或其他异常行为时,家属自行增加抗精神病药物,意图减轻症状。


  正确观点:
  抗精神病药物对幻觉、妄想、躁狂、焦虑、抑郁、失眠障碍等症状有效,但是对游荡、随地大小便、重复动作、收拾垃圾等行为症状效果不好,自行增加药物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家属需要做的是配合医生护士找到出现症状的原因,对于需要治疗的疾病积极处理,对于患者的需求尽量满足,这样就会最大程度地减少行为症状。

>>温馨提示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每季度定期举办“记忆之路,我们伴您同行——‘爱留忆’系列健康公益讲座”,请老年朋友们通过门诊公告及微信平台实时关注我们的信息,期待您的参与。
  2.欢迎有记忆障碍困扰的老年朋友积极求助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开设的“老年记忆障碍门诊”,周三上午及周四下午由吕洋教授坐诊,我们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
  3.由吕洋教授主编的《与失智老人快乐相处——老年痴呆家庭照护指南》一书,现已面市销售,大家可在新华书店、当当网、京东等自行购买。
  吕洋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德国),博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重庆市老年病科临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曾先后留学德国、美国和法国,对老年常见疾病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记忆障碍和痴呆综合征、帕金森综合征、抑郁综合征、失眠综合征和老年性癫痫等老年神经与心理疾病诊治,负责老年病科记忆障碍门诊。
其他文献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共同主办的“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改革论坛”对于我们基层教研员和一线体育教师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走
呛咳是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之一。一项包括广州、上海、南昌等8大城市10家医院6000多例患者的调查数据表明,65岁以上的老人患有吞咽障碍的概率是45%,80岁的老人吞咽障碍的发生
在体育高考中,100米跑是必考项目,也是最主要的考试项目,它的成绩好坏直接关系到专业总分的高低。本人多年从事高三体育考生训练工作,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独特经验,兹介绍给同志们,与大家共勉。  一、从摆臂技术抓起  几乎所有的体育考生都是到高三时才开始选择报考体育,从来没有训练过,专业训练基础为零,起点成绩也几乎为零,这就给训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给教练的训练指导造成很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从10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者发现,食用葱属蔬菜包括大蒜、韭菜、洋葱、韭黄和大葱等,能显著降低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2009年6月到2011年11月,研究团队在国内3家医院进
2011年第7-8期(快速跑的专门性练习设计)基层教师技能比武中出现了快速跑的专门性练习,如,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这些基本的快速跑辅助性练习是掌握快速跑动作和发展快速跑专项
进入四月以后,各地中考体育加试就陆续开始了,通过体育课进一步提高学生中考体育加试成绩,成为各个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成绩,我有以下几点看法和做法。  1.针对考试项目教师要安排好两个学期的教学计划,部分地方每年的考试项目固定,所以制定教学计划要紧紧围绕考试项目来制定。我个人的计划是这样的:第一学期9至11月,天气情况适中,多进行基本身体素质练习,如立定跳远,实心球等
感冒药几乎是所有家庭里的必备药,据统计,有五成患者在感冒初期会选择自行购药治疗。然而,一份感冒药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感冒药是不合理用药“重灾区”:不合理使用人群中
2018年,美国120万人的调查显示,骑自行车旅行对改善情绪、缓解精神压力非常有效。有鉴于此,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日实施了一项定期骑山地自行车旅行的试验性计划
人们常以“有其母必有其女,有其父必有其子”描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英国知名整形外科医生朱利安·德席尔瓦主持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女儿33岁以后越来越像母亲,儿子则34
对于中晚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国内外多力倡手术。其实,借助祖国医药的独到优势,采用中药治疗,多可避免手术甚至人工髋关节置换的过度治疗,但患者要想获取最佳疗效,保住自己的股骨头,还应做到下述几点: 1.必须先“反恐”  这里的“恐”并非指恐怖分子及其行为,而是指患者对疾病的恐慌与恐惧。  疾病的疗效与预后无不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正如有些癌症病人并非死于癌症本身,而是被活活吓死的。我国古代医籍《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