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文献综述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cppc825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同课异构”是指不同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个性化教学。本文将从“同课异构”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三个方面进行概述,旨在思想的交流碰撞,激发教师的创新性,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同课异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58-01
  一、引言
  “同课异构”是以同一教学内容为媒介,由一位或多位老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安排,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和适当的教学策略,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的一种课例研究。[1]“同”不仅指相同的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还有相同教学规律以及大致相当的教学效果。“异”既包括学生不同的知识建构,又包括老師不同的建构。从科研角度来说,“同课异构”也是一种以同课为前提的比较研究的方式,在同样的课程标准和目标的前提下比较教师在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实现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借鉴,取长补短的目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针对同一内容,不同教师运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这种风格迥异、策略不同的教学活动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对于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益,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二、“同课异构”的研究概述
  (一)“同课异构”的研究趋势。
  从CNKI上搜索主题词“同课异构”,相关研究文献从2000年开始萌芽,到2010年迅速增长为1143篇,从2010年至今文献数量达到2000余篇,近年来一直呈迅速增长的态势。其中英语“同课异构”2015年有69篇,可能是由于研究热潮退却等原因相比于2014年的79篇有所下降。其研究内容主要以以陈瑞生的比较研究,刘丽平的教师专业发展,任庆梅的理论研究角度为代表。
  (二)“同课异构”的理论基础。
  “同课异构”活动有着扎实的理论支撑,通过查阅文献,其理论基础主要有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社会学四个方面。
  在心理学领域,其中建构主义理论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结构,社会心理学家黎温的“经验学习圈”、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以及其他理论为“同课异构”奠定了心理学基础。
  在教育学领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教育理论空前发展,其中个性化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活跃领域。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教育生态学的“预设和生成平衡理论”,外语教学的“后方法”理论为“同课异构”提供了教育学基础。
  在哲学领域,其主要的教育哲学及理论架构是整合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体验式学习”强调体验和反思之间的平衡。
  在社会学领域,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倡导建立同伴互助的学习共同体,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合作教学理论”,合作教学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助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这些理论为“同课异构”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学理论基础。[2]
  (三)“同课异构”研究的内容。
  “同课异构”是2005年由内地小语会提出的一种便于比较研究、便于取长补短的交流形式。自“同课异构”提出以后,很多学校和教师纷纷进行“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并且初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活动更多借鉴的是形式,对于“同课异构”理论层面的研究还相对缺乏,只散见于一些论文及杂志中。
  同课异构的内涵定义主要从教学和科研两方面来展开。
  从教学角度来说,有些学者的定义偏向同课异构的过程,比如任庆梅认为“同课异构”的内涵从构成维度看应当既包括静态的理论内容构成维度,也包括动态的教学实践构成维度。张希彬认为“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在学习内容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3] “同课异构”就是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安排,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适当的教学策略,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
  从科研角度来说,主要有两种观点,有学者认为同课异构是教育比较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一般是指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处理,教学策略和方式[4]。陈瑞生认为“同课异构”也是一种以同课为前提的比较研究的方式,“同课异构”是指不同的教师在相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上同样教材、同等进度的“同名课”,以比较他们在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实现相互学习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改善学生课堂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育比较研究方式。
  三、“同课异构”对校本教研方面的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讲,经过提炼概括,“同课异构”的教育比较研究意义有以下三点:
  “同课异构”可以帮助教师比较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异同。不同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社会地位,决定着他们在“同课异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对相同教学内容的理解就会有深浅程度的不同,就会有对教材创造性使用程度的不同。教材不等于课本,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根本是学生,创造性使用教材必须要寻找教材的适应性;
  “同课异构”可以帮助教师比较教学过程的异同。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设计。由于所确立的教学重点、难点的不同,导致了教学方法的不同,从而也带来了授课教师对教学环节设计的不同。在“同课异构”中,教学过程可谓异彩纷呈,既搭建了一个展示教学风采的平台,又在观念的碰撞中实现了双赢。
  “同课异构”可以帮助教师比较教学效果的异同。对于“同名课”,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但最终还是要看教学效果。教学效果一是指目标的达成度,即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相比,三维目标的完成情况;二是指学生的参与度、思维度、愉悦度与合作度,即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否被激发出来;三是看课堂的容量与密度是否适宜。
  参考文献:
  [1][4]陈爱兰.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同课异构”””研究——以英语学科为例[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10.
  [2]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类型与理念析要[J].山东教育科研.2010,12:9.
  [3]张希彬.“同课异构”贵在异构[N].中国教育报,2007,(12)。
  作者简介:喻小蝶(1994.10-),女,江西新余人,赣南师范大学,硕士,英语学科教学。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徽派建筑造型在金山时雨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对当今茶叶包装设计进行客观分析,通过茶叶包装设计与传统的徽派建筑造型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
当前,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我国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随着我国与世界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转型中的各种问题几乎同时呈现出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文化碰撞。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道德主体面临空前的困惑与迷惘。某些高中生出现道德失范、文明失落的倾向。我们从中看到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正遭遇"遗忘危机",如见利忘义、
期刊
当今,中国朝鲜族、韩国、朝鲜大学生在同一民族的文化传播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他们的身边用语开始比较,研究同一民族语言的异质化,为中朝韩文化交流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对PLC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案例为主线的教,以任务为驱动的学”的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这种教学模式涉及两个重要的因素,即案例与任务。前者侧重于教,指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以案例为基础,以案例为蓝本;后者则侧重在学,指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那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如何选取并运用好案例,如何设计任务,如何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我国今年首季经济增长创造新高,GDP摸高9.9%,这是我国自1997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季度.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12.3%,第三产业增长7.6%.就6年来增长最快的季
一群喜鹊在女儿山的树上筑了巢,在里面养育了喜鹊宝宝。它们天天寻找食物、抚育宝宝,过着辛勤的生活。在离它们不远的地方,住着好多八哥。这些八哥平时总爱学喜鹊们说话,没事
期刊
摘要:近年来,票据作为市场经济中资金清算的重要支付工具,在商品交易、资金融通等方面已大量使用和流通。随着票据活动日益频繁,大量银行承兑汇票通过民间市场贴现,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江浙等地民间票据贴现的规模更大。民间票据贴现涉诉问题,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票据纠纷案件法律关系复杂,并呈现出类型新、标的大、涉案人员多、处理难的特点。在司法实践中,理清民间票据贴现涉诉问题涉及的法律关系,对民间票据贴现涉诉问题进
近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文件,决定在全省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缴费政策、待遇政策、基金使用政策、基金预算和经办信息管理系统
期刊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工作.
期刊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影响的原因,在教师队伍中有些教师禁不住诱惑,师德素养开始淡薄,导致了一些教育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十分重要.本文中主要阐述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