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选择性课程改革的实施路径探索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roc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进行选择性课程改革之前,学校应该加强“课改顶层设计”的研究,顶层设计既是秩序的建立又是规范的集约。温岭市职业中专围绕“创适合师生职业发展的教育”这一核心理念,制定了“三选五创、平行发展”的选择性课改顶层设计方案,设定了“三分三期”课改思路,构建了八个层面的自选课程实施路径。
  关键词:选择性 课程改革 顶层设计
  2014年11月12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了《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并在全省遴选了34所中职学校进行课程改革试点。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温岭市职业中专),既非国家级改革示范校,又非中职课程改革试点校,却是台州市域内第一个响应号召,于2015学年第一学期,全面实施选择性课改的中职学校。课改伊始,学校就开设了38门限定选修课程,93门自由选修课程。全校2218名在校生,全部参与自选课程模块的选课“走班”;全校156位专任教师,全部担任自选课程模块的授课教师。
  一、选择性课改顶层设计路径
  现在的课程改革已经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年代,随着上一轮专业课程改革的步伐,各中职学校都已经淌入了课改的“深水区”,现在已无石头可摸。因此,在进行选择性课程改革之前,学校应该加强“课改顶层设计”的研究,顶层设计既是秩序的建立又是规范的集约,就好比一家上市公司既要建立原材料规范,产品规格、数量和质量标准,又要制定关于生产过程的规范设计(例如:制药企业需要设计在配置药剂时采用怎样的工艺,消毒要达到多少温度,用多少时间,研磨要怎样配方等,这些都不能任由操作工随心所欲)。
  顶层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改起点的高低、课改视野的远近、课程设置的多寡、课改配套的虚实和课改面积的大小。温岭市职业中专的选择性课改顶层设计,汇集了校长室、教科处、教研组的集体智慧。首先是校长室确定了“全参与、全方位、全时段”的三全基调,然后由教科处根据三全基调确定课改的基本框架与相关的课改配套措施,最后由教研组分专业分年级段制定课程,从而形成了长达45页的《温岭市职业中专选择性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制定了“三选五创、平行发展”的选择性课改顶层设计,确立了“让学生在选择中成长,让教师在课改中成熟”的课程改革目标(见图1)。
  二、自选课程模块实施路径
  贯彻“德育为先、全面素质为基、能力为本”的育人理念,遵循宽基础、模块化、选择性的原则,构建“核心课程 自选课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模块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道德素养课程(如军训、国学、职业体验、德育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法律法规等)与文化素养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等)”两类,专业必修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理论、专业实训和技能过关”三类。核心课程模块突出“基础性、应用性、实效性”。公共必修课程加强德育和职业精神教育,专业必修课程要确保专业理论和核心技能培养的中心地位。
  自选课程模块属于校本课程,分限定选修、自由选修两种,供学生自主选修。限定选修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艺术素养、文化素养、德育素养、专业技能、技能比赛和技能考证六类,限定选修模块突出专业性、深刻性、方向性;自主选修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通识课程、运动健身、艺术素养、地方文化、医药养生、信息技能、专业技能和生活技能八个方面,自选课程模块突出系统性、丰富性、拓展性。
  1.自选模块顶层设计
  (1)确定课改思路。围绕学校“创适合师生职业发展的教育”这一核心理念,设定了“分层设计、分类选修,分单元走班、一期综合、两期定向、三期分流”的“三分三期”课改思路。
  (2)设定课改框架。学校所有专业按大类进行招生,按“分类、分科、分流”的三个阶段设置课程改革框架。
  第一阶段——分类。在学生入校后的第一学期,学生按专业大类分“大专班、普通班”就读,着眼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各大类专业基础课。
  第二阶段——分科。介于第二学期至第四学期之间,分科中的“科”指的就是专业小类,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初步接触,其文化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同时对专业的有关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第二学期着手分专业方向学习准备了一定的条件,然后在此阶段根据学生专业选择意向,按专业小类进行教学。
  第三阶段——分流。学生入校的第三学期开始,学校根据学生意愿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继续升学和顶岗实习培训分流,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能缓解实习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能为高校输送大批人才,从而打破原本目标单一的办学模式,真正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多元化。
  (3)设置学业流程(见图2)。
  (4)安排课程时间。结合学校实际,学校采用了长短课结合的时间模式。
  每周:周一至周五上午安排公共必修和专业必修课程;周一至周四下午安排限定选修和自由选修课程,周日夜自修第一节是班会课,周一至周四夜自修第一节安排国学课程(周一读国学、周二看国学、周三思国学、周四讲国学)。
  每天:上午设4节课,每节课40分钟,按常规进行操作;下午为了走班的方便,也为了选修课“做中学”的时间保障,设2大节课,每节大课75分钟,按2课时设计具体的选修内容。下午第一大节分专业安排限定选修课;下午第二大节全校性开设自由选修课。
  2.开展课改理念培训
  课改的关键在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教师的观念不改,教师的意识不改,课改就是一句空话。因此,职业中专在推进课改之前进行了多次课改理念培训。
  (1)2015年5—6月,教师全员培训。学校利用周五下午教师会时间,反复观看浙江省教科院方展画院长所做的报告《浙江省中职课改方案解读视频》;同时下发《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浙教职成〔2014〕126号),供全体教师在课余时间学习。   (2)2015年8月6—8日,课改骨干培训。学校组织了85门选修课教材的主编教师,赴嘉兴平湖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异地培训,省教科院方展画院长、浙江理工大学陈昆昌教授、平湖市职业中专贺陆军校长,从选择性课改的技术层面,为我校70多位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
  (3)2015年8月27—28日,教师全员培训。学校利用暑期师德培训时间,开展了“课改与师德同行”的课改专题培训。通过学校课程改革方案解读、课改配套制度讨论等方式将我校的课改方案植入了每一位教师的心田。
  3.确定自由选修课程
  职业中专于上学期末,提供了180门选修课程清单,供教师任课与学生初选,根据教师的认课情况和学生的选择意向,最终确定了85门自由选修课程。本学期开学之际,学校又根据高考班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意愿,临时添加了10门补习课程。2015年第一学期共设定了95门自由选修课程(注:有2门因选课人数不足而取消)。
  4.自由选修班级设定
  本着“分年级、分时段、分功能”的班级设定原则,周一至周四的每天下午第二大节,开设自由选修课。高一共985人,设24个教学班,以专业体验课程为主,重在形成学生的专业体验;高二共821人,周一至周四,每天设18个教学班,以素养类课程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高三在校学生412人,设9个教学班,以实习类课程为主,重在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5.创建实体选课超市
  根据开设自由选修课的固定时间,将操场在按四个方位划分为4个选课区域,中间为学生集中区域,每个选课区域放置24张桌椅(取各年级段选修课班额的最大数),并在每张桌上放置各自由选修课的标志牌,如图3所示。
  相比学生网上选课,实体选课超市有着无可替代的优越性。(1)公平性:所有同学在同等条件下抢课,顾及了部分学生家中无电脑的事实;(2)趣味性:同学们肩并肩手牵手在选课区奔跑,有志同道合的同学情谊的延伸;(3)互动性:师生可以面对面进行双向选择,有师生情感的交流,增强选课透明度;(4)深刻性:同学们在抢课中体会到想学课程的来之不易,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珍惜。
  6.选修走班秩序管理
  虽然我校开设的选修课程多,所占课时比例大,学生参与课改率达100%,只有走班的第一天比较零乱,因为走班的教室是以教学班的班级为标注的,学生找不着选修课上课的地点。于是,学校重新对所有的教室进行了坐标化定位(例如2305教室,指的就是2号楼3层从东往西第5间教室),从走班的第二天开始,走班就已成为了学生的一种常态,5分钟内,所有学生均能准确到达上课的地点,走班秩序非常有序。
  7.自选课程教材开发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自由选修课,属于校本课程,本身是没有教材的。我校从暑假就启动了校本教材的开发。我校已确定了自由选修教材编写的三种模式:先编后完善、边教边形成、教后再编写,并出台了与奖励性绩效工资相匹配的奖励机制。本学期,10月份编印了第一批共31本,11月份编印了第二批共20本,还有40本左右的校本教材将在第三、四中陆续编印(见图4)。
  8.课改配套有序跟进
  选择性课改,不仅仅是选选课、走走班那么简单,涉及学分管理、课堂管理、课程标准、课程评价诸多问题。
  (1)出台了《学分制与弹性学制实施方案》。延用学校2012年从上海引进的学分管理系统。该系统我校教师已经是轻车熟路,操作起来快捷有效。学校还成立了“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负责制定学分认定办法,统一学分认定程序,监督学分认定的各个环节,确保学分认定的真实性、严肃性和公正性。
  (2)启动了“成长导师制”。学校于9月下旬正式启动了学生成长导师制,学校根据核心课程师资和专业大类,按每班2~3位成长导师进行配备,分配到各班后根据学生的意愿确定自己的成长导师。每位成长导师有15~20名指导对象,成长导师以“思想引导、选择指导、心理疏导、能力辅导”为要务,在学校统一的指导理念与管理模式下展开工作。同时印发了《学生成长导师工作手册》。
  (3)分类制定了选修课的教学要求。9月30日,学校召开了新课改专题研讨会,分类别进行了教学标准大讨论,达成了选修课的共识,坚决杜绝“欣赏类课程一片到底、手工类课程一做到底、素养类课程一听到底、技能类课程一练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如:高三课程补习课补低端,以高考题型的30%为着眼点;高三拓展课补高端,以高考题的10%作为教学内容;欣赏课要跳出简单的视听,要有思维训练,如说说感受、抒抒情感、写写评论等。
  技能课要通过理实一体教学,引领学生做中学;趣味课要以活动为主,活动要组织好,管理好;健身课要以德为先,秩序为重,列队进场,注意安全与卫生。
  (作者单位: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南通市旅游中等专业学校为例,理论联系实际,具体分析加强中等旅游专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中等旅游专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并进一步阐述了如何进行中等旅游专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  关键词:中等旅游专业 基地建设  中等旅游专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符合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学生实习、实训环节对学生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中等旅游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现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只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学生的表达能力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得到提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侧重于对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因此课堂显得被动与枯燥。要转变这一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笔者经过实践教学,总结出以下经验。  一、适当改变教学课堂的形式,形成“生生互动学习模式”  教学形式太过单一,容易使学生对语文
摘 要:演讲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勇气,更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速度。中专语文老师应充分认识到演讲的作用和主要意义,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的演讲能力,为学生的升学就业增添一份力量。  关键词:中专生 演讲 胆量 口头表达  在中职课程当中,语文是基础课,可是很多学生没有把它当成重要的课程来对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胆量和口头表达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这
摘要: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检验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为例,探讨了中职院校现有的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改革教学评价模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育 电气自动化 教学改革 考试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國家对于职业教育的不断重视,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去产能逐步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中职学生在就
摘 要:在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中,机械制图和AutoCAD一直被作为两门课程而单独开设。本文建议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以机械制图为主线、AutoCAD为工具,两者兼顾,配合适当的教学方法,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械制图 AutoCAD 融合教学  当前,广东省技工院校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作为两门独立课程来开设。虽然很多教学一线的老师呼吁多年,但是仍然没有出现将这两门课程合并的指导性文
近日,随着最后一名学生走出测评室,天津机电工艺学院历时一个半月的2016年生产性实习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圆满结束。  参加此次测评的是2012级高职和2014级中职的1406名学生,其中1193人顺利过关。今年中职生的测评通过率与去年持平,高职生测评通过率91%,比2015年提高了个6个百分点,有4个班级的学生全部通过测评。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重点测评其知识的整合能力,既有实际操作,又有基础知识,考
近日,深圳市首家中德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特色学院——“中德智造学院”在深圳技师学院正式挂牌成立。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圳技师学院、德国客尼职业教育集团中国区相关领导及嘉宾出席了学院挂牌仪式。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中德智造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揭牌仪式。  深圳技师学院与德国职业教育机构、中德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中德智造学院”,旨在引进德国优质教育资源,按照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理
摘 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板书的作用被一些德育教师忽视了。其实,板书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好的板书有简化教材内容、突出重点,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健全人格等作用。本文就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提出中职德育课板书要立足多媒体普及的实际和新大纲的要求,做到简洁准确,突出重点,布局合理,应着重强调精准性、创造性、审美性和教育性等方面基本要求。这要
摘 要:全国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更加注重实战动手能力,教育对象发生了较大变化,课时也作了相应调整。本文提出只有采取改进教学方法、建立综合考核机制等措施,才能适应招录体制改革的新要求。  关键词:经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政法人才  为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政法人才,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于2008年拉开了序幕。公安院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积极开
南京职教高度重视包括技能大赛在内的各级各类竞赛项目,自2007年以来,南京市职校师生代表队已经11次蝉联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冠军,共获得省赛金牌852枚、银牌1148枚、铜牌915枚,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位居全省第一。并在国赛中代表江苏摘金夺银,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多年来,南京市通过积极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突出,符合职业教育内涵和师生需要的各种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形成了校校有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