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在建筑类不同专业的侧重式教学初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123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34;TU-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142-02
  目前,建筑类高职专业都开设了同一门专业基础课——《建筑材料与检测》。该课程作为建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的在于让同学们对我们的建筑材料有一定的认知,包含材料的认识与性能的知晓,层次高一点的话,就是材料的配合比计算与调整。这门课程在教学中普遍采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老师、甚至同样的教学重点。如果没有办法避免用同样的教材,或者同样的老师,那么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建议采用侧重式教学,不同的专业,采用不同的教学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目前《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专业《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的教学体系为,首先讲材料的总体性能,比如刚度、柔性等;然后讲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石灰、水泥、石膏等;重点讲解混凝土的构成、实验、配比计算等;最后讲其他的有关建筑的材料,如木材、沥青、石材等。
  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学生上完之后中,不知道自己应该记住什么,学习材料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后期毕业生回访,问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很多回答是,我们还能够记得是我们在建筑课上做了很多关于水泥的实验,但是这些实验我们现在的岗位上用不上。还有就是我们去回访道路桥梁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又说,建筑课程太重要的了,我们现在在工地上经常要用到配合比,还要学会如何调整,关键时候还要从配合比中给施工单位控制成本。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毕业生回访时预见的问题,虽然样本的体量不大,看不上正规的调查,但是这又能够反映出同学们在学习建筑材料课程的迷惑,也体现我们在教学中的方向,这个就是侧重式教学,从以上的调查来看,两个不同专业的人员回答的答案完全不一样,就说明我们的岗位对建筑材料知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二、建议采用侧重式教学的初衷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原来的建筑从业人员要懂很多的东西,从材料的检测到工序的了解,到最后建筑资料的整理,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现在呢,从我们国家大的方向来说,从事施工的属于制造业的建筑业,从事造价和监理的属于服务性产业。当然的部分从事勘察设计行业的,但很少,因为我们建筑类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企业第一线的人员。所以从就业的角度上来看,不同层次的人员,对知识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其次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目前我们在城市从事建筑施工的时候,我们用的材料基本都是半成品,这个是跟国家的口号相联系的,比如商品混凝土、商品砂浆等。这些都将给我们的知识带来很大的变化,使用商品混凝土更多是关注商品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如流动性、整体强度。之前的配合比设计就已经不在需要我们去计算了。
  最后就是互联网的发展和物联网的发展导致我们到材料的知识又将变化,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我们在计算材料价格的时候,我们通过将图纸导入到算量软件中去,再输入具体的做法,那么我们的价格就将出来,对于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我们的同学对于材料的样子可能都没有见过,但是有一点对他们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材料的价格,因为工程造价的同学们要对我们的成本进行控制,如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化的控制成本,就是我们的任务,所以我们觉得在适当的时候,对工程造价的同学们进行材料价格的分析是很有意义的。
  三、具体每一个专业应该采取的具体教学方法
  首先的效果是我们要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来自教师对用人市场上对本专业知识的需求出发。这个就要求我们认真的去分析人才培养方案。比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工程造价专业对同一门课程的知识要求肯定是不一样的,正是这种差异化需求促使我们对我们的课程进行分类比较。
  其次是《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老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岗位要求,对知识点进行细化,突出专业的重点与如何开展教学,比如针对工程监理专业,我们应该针对助理监理工程师的岗位要求来进行具体的细化,要精确到每一个知识点,如配合比计算在工程监理专业岗位目标上是对配合比的科学性进行审查;在工程造价专业的岗位目标是进行换算等。
  最后是编写好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一旦制定,就要按照这个来上课,不可以更改。课程上完后,按我们的上课重点进行考核。
  四、采用分专业侧重式教学可预见的效果
  我们这样做,可以预见的效果有以下三个:
  第一是学生的上课兴趣肯定比以前高多了,不会出现学生上课不知道学什么。因为目前高职是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学生来学习这个专业是抱着想学好的态度来的。所以你已经明确到了每一个知识点对该专业的具体岗位目标,这个对后期的学生职业成长也是有益的。
  第二是老师更加有目的的教学,这样的针对性强求,可以在有限的课时中把重点内容教给学生,通过第一点和第二点我们会发现这样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形成一个良好的课程互动环节。
  第三就是通过我们这样教学,我们的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将更强大,用人单位对我们的学生评价会更高,这样我们学校的口碑也会形成。职业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口碑可以说是一个职业院校生存下来的非常重要的基础。
  所以以上三点是通过学生、教师、雇主三个角色来分析的,可以发现,三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良性相互促进。
  五、结语
  本文通過《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在高职建筑类不同专业间不同教学目的,探讨性的提出侧重式教学的模式,以便在高职院校学生岗位竞争力、院校区域经济服务能力提升上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128-02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更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小组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参与、全员参与的过程正好使这一要求得到真正的体现。小组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问题深入探讨、共同解决、知识内化的过程。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摘要】物理学科包含了大量抽象的概念,需要学生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同时,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物理教学的实施也要贴近生活实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若教师能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来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则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降低学生物理学习的难度,保证物理教学的顺利开展。本文阐述了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140-02  一、什么是“互动式教学”?  有专家定义“互动式教学”,广义的“互动式教学”,指学校教学一切相关事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狭义的“互动式教学”,指师生之间在课堂中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也就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角色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科学实践表明: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世界经济形势竞争的激烈,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就是要从我国的教育入手,只有教育教学的创新,才能有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然而语文教育教学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和提高其他综合能力的基础。所以重视语文创新教学就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的迫在眉睫的任务。然而语文创新课堂教学是实现语文创新教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本文探讨了在初中语文创新课堂教
【摘要】目前,我国在职业院校竞赛制度方面已经有了明确的条文规定。技能竞赛能够有效提高职业学院的教学效率和改革进程。在电子专业教学改革中,要能够正确运用技能竞赛,在课程的选择上要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操作,并且技术含量较高的课程,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不断引进优秀的教师资源,要为学生建立专门的实习基地,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技能竞赛;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