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yr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健康科学研究水平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科技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在心理科学中,研究难度最大、最复杂的是病理心理向生理心理转化的心理治疗与咨询工作.当前,我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不相称。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中学生学习成绩优差与性格、焦虑、家庭及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 ,抽出合肥市四所中学 1 0 69名在校中学生 ,用自编家庭环境因素问卷
情绪相关的人格特征(外倾性和神经质)有大约40%~50%的遗传性[1],情绪加工这一心理活动也同样表现出一定的遗传特性.分子遗传学的发展,特别是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为人类探索复杂行为个体差异的遗传机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脑成像技术的应用使得在无创伤条件下研究大脑活动成为可能。
本研究目的在于比较药效相当的扎莱普隆和三唑仑[1]对健康志愿者多导睡眠图(PSG)的影响以评价其催眠效果,为短效催眠药物应用于更广泛人群提供理论依据。
内质网是细胞折叠加工蛋白和储存钙的主要场所,当内质网功能受损,即处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状态时,非折叠蛋白在内质网腔内堆积,形成潜在的毒性聚集.为了恢复内质网功能,细胞将启动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应激反应就是非折叠蛋白应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