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声动力疗法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z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动力疗法(Sonodynamic therapy,SDT)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无创肿瘤治疗方法.与光动力疗法相比,SDT的优势主要是具备更深的组织穿透力和更高的聚焦能力.随着超声设备的不断发展和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超声激发新技术和新型声敏剂的使用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为SDT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旨在介绍SDT的治疗机制、SDT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并对新型声敏剂进行总结,以期为SDT的临床转化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输卵管是女性卵细胞输注到子宫的重要管道,但容易受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支原体感染和先天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影响而堵塞,且占到女性不孕诱因的四分之一以上[1].需要通过宫腔镜进行检查,并配合重建手术治疗,但由于患者治疗期间承受着机体不适感及家庭压力,常出现焦虑、恐慌等情绪波动,甚至出现抑郁自杀的情况[2].因此治疗期间无法达到理想效果,需要干预手段以提升患者配合度.常规干预仅对配合治疗及宣教做基础辅助干预,患者出现负性心理时如未作及时引导,可导致其诊疗期间的主观能动性变差,无法有效配合治疗.增设心理干预,
期刊
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与严重的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相关的主要病原体,它引发的感染类型主要包括肺炎、菌血症、中枢神经感染以及复杂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1].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是常用的治疗MRSA感染的药物,是MRSA感染防治专家共识推荐的抗MRSA感染的药物[2].本研究对比分析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治疗MRSA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