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高低影响的不仅仅是教师本身,影响的将是千千万万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影响的将是我们祖国明天的繁荣和发展。怎样有效地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成了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新课题。本文从三方面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高的有效方式进行了探讨,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效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22-0082-03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高低影响的不仅仅是教师本身,影响的将是千千万万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影响的将是我们祖国明天的繁荣和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实施者——中小学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迫在眉睫。怎样有效地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成了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新课题。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现代社会所需的网络化技术。加强区域化交流、人与人交流、信息互动平台的建设势在必行。中小学教育者应当成为时代的领先者。本文从以下三方面,针对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进行了探讨。
一、完善软、硬件建设,搭建好信息化平台,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高提供发展空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好的硬件装备和软件,就不可能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因此做到了教师人手一机、开通网络,教师就可以在自己的工作环境内随时方便地上网,实行无纸化办公,促进教师学习网络知识,才能跟上信息化教育的节奏,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为创建和谐社会,促进区域信息化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政府已经投入大量资金构建了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网络平台。国家、地方、学校的各级领导都应重视中小学基础信息化建设,尤其是一些落后地区和农村的乡镇学校,要给以适合的政策优惠,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更多的经费用于学校信息基础建设。走政府、学校、社会力量相结合的道路,确保中小学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的学习、教育环境。为每位中小学任课教师配备一台电脑,每年减免上网信息费。政府可以出台每位教师每年减免13%、每所学校减免50%的上网信息费的新政策。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中小学教师购置电脑、用电脑的积极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制定措施,采取论坛积分制的形式,规定教师如果学习对教学有实际价值的网络知识,达到多少积分就可以免除百分之几的上网费。为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供有效发展空间。
建立校园网的学校均要配置学校办公系统、教师备课系统、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计算机应用软件。鼓励中小学教师多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交流、学习,实现同地区内城乡学校之间的网络互动教学,即:优秀教师可以不用离开自己的学校,在教授本班学生的同时,通过网络平台教授异地学生,并能有效地解决对异地学生开展班级授课制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教学问题。也可以实现两地教师之间的网上互动式研讨、分组讨论,开展共同计划课程等。
二、掌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模块,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高必备的条件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广泛应用的今天,网络课堂——教师讲课任你选择,视频点播——A、B、C原版英语片随时观看,电子图书——万册图书,看不完,翻不尽,Internet——网上遨游,为我们中小学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供了广阔的信息化平台。如今不懂电脑的教师已经无法胜任教学岗位了,学校教师要达到人手一台手提电脑,学校的文件、通知,学生的成绩,教师的论文、教案都可以实行网上传输,实施无纸化办公。中小学教师采用网络化和无纸化办公,必须掌握以下两方面的信息技术技能:①硬件维护,包括计算机及网络的常规维护维修。②软件操作,包括制作课件、网络常用工具软件的操作。这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中最基本的要求,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也是中小学教师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在数字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信息时代的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自己面对的信息设备的基本操作技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利用信息环境去获取、选择、评价所需的信息,存储、加工、展示所获取的信息,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社会中生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学习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即中小学教师将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内化为自己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的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自身信息素养综合发展的基础上,中小学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高效、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与交流,并对学生产生信息时代法律、道德等规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这是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高的最高境界。
中小学教师利用博客写教学日记、收集教学资料、写读书笔记,可以将其作为电子备课本,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心得、教案设计、研究成果、课件等通过博客上传发表,从而不断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把博客作为自己的个人网站,作为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平台,可以作为教学活动中交流与协作的工具、远程教育平台、与学生交流的平台,也可以作为课程信息的发布管理工具、教学评价的工具、虚拟教研平台等。中小学教师自觉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掌握先进教学手段,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优秀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带动了专题研究的不断增多和不断深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加强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已成为多数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
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要规划、设计好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的信息化技术模块。有专门的教育考试机构负责达标检测,教师每年可以有多次机会参与检测每一个模块,像考驾照的形式严格把关,确保质量。这种学习过程灵活多样、考试过程严格、宽进严出的自考模式值得提倡。作为中小学教师,都要通过国家级统一考试标准的过关检测,学校对通过国家级信息技术考核的中小学教师给予奖励。中小学教师学习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参加培训班、听讲座、网络学习、同事互助、学校助学、个人自学等。
三、教育教学工作信息化的实际运用,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发展方向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实现网络化。建立分层管理体系,既要加强对多媒体设备的管理维护,又要促使中小学教师通过强制使用养成自觉使用多媒体的习惯。中小学教师最大限度地运用信息技术于学校管理及教学中,就能深化教育改革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应对中小学教师管理和使用多媒体的情况及时进行总结评价,总结得失,形成经验,指导以后的管理使用。每学期结束后,要按学科对本学期使用的多媒体素材进行归类,形成两个资源库:课件素材资源库和教学设计素材资源库。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县域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在为各学校提供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鼓励中小学教师进行校园网建设,选择和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建立了大型教学资源库,每位教师可以上传下载素材、课件等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互联网的建设和应用,使学校和家庭、社会的距离变小,学校建立了自己的主页,部分家庭已接通互联网,使得进入Internet网络的学生或家长,无论身居何处,都可以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与学校的联系更为方便、密切,使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交流成为零距离,从而更快、更好地做好中小学教师的评价工作。
学校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评价时,往往依据考试成绩。学校建立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应以过程取向的评价为主,强调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全部情况纳入评价的范围,强调评价者与具体评价情况的交互作用,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不论是否与预定目标相符合,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总之,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应注意保护教师在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积极性,对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有益尝试和创新的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激励。
建立县、校、科的QQ或UC群。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等即时交流方式进行协作学习、知识共享,实现自我反思、共同进步提高。通过不断学习促成教师个人信息技术的内化,实现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并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和探索,最终达到教师个人信息技术水平提高的目标。当然,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社会要给予支持,领导要给予重视,教师在思想上要接受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做到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各种能力,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郑金洲.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5[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唐京伟,万迪欣.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10):8-13.
[3]熊才平,吴瑞华.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J].教育研究,2007,(3):83-85.
(实习编辑:纪颖)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效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22-0082-03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高低影响的不仅仅是教师本身,影响的将是千千万万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影响的将是我们祖国明天的繁荣和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实施者——中小学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迫在眉睫。怎样有效地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成了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新课题。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现代社会所需的网络化技术。加强区域化交流、人与人交流、信息互动平台的建设势在必行。中小学教育者应当成为时代的领先者。本文从以下三方面,针对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进行了探讨。
一、完善软、硬件建设,搭建好信息化平台,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高提供发展空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好的硬件装备和软件,就不可能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因此做到了教师人手一机、开通网络,教师就可以在自己的工作环境内随时方便地上网,实行无纸化办公,促进教师学习网络知识,才能跟上信息化教育的节奏,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为创建和谐社会,促进区域信息化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政府已经投入大量资金构建了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网络平台。国家、地方、学校的各级领导都应重视中小学基础信息化建设,尤其是一些落后地区和农村的乡镇学校,要给以适合的政策优惠,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更多的经费用于学校信息基础建设。走政府、学校、社会力量相结合的道路,确保中小学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的学习、教育环境。为每位中小学任课教师配备一台电脑,每年减免上网信息费。政府可以出台每位教师每年减免13%、每所学校减免50%的上网信息费的新政策。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中小学教师购置电脑、用电脑的积极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制定措施,采取论坛积分制的形式,规定教师如果学习对教学有实际价值的网络知识,达到多少积分就可以免除百分之几的上网费。为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供有效发展空间。
建立校园网的学校均要配置学校办公系统、教师备课系统、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计算机应用软件。鼓励中小学教师多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交流、学习,实现同地区内城乡学校之间的网络互动教学,即:优秀教师可以不用离开自己的学校,在教授本班学生的同时,通过网络平台教授异地学生,并能有效地解决对异地学生开展班级授课制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教学问题。也可以实现两地教师之间的网上互动式研讨、分组讨论,开展共同计划课程等。
二、掌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模块,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高必备的条件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广泛应用的今天,网络课堂——教师讲课任你选择,视频点播——A、B、C原版英语片随时观看,电子图书——万册图书,看不完,翻不尽,Internet——网上遨游,为我们中小学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供了广阔的信息化平台。如今不懂电脑的教师已经无法胜任教学岗位了,学校教师要达到人手一台手提电脑,学校的文件、通知,学生的成绩,教师的论文、教案都可以实行网上传输,实施无纸化办公。中小学教师采用网络化和无纸化办公,必须掌握以下两方面的信息技术技能:①硬件维护,包括计算机及网络的常规维护维修。②软件操作,包括制作课件、网络常用工具软件的操作。这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中最基本的要求,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也是中小学教师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在数字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信息时代的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自己面对的信息设备的基本操作技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利用信息环境去获取、选择、评价所需的信息,存储、加工、展示所获取的信息,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社会中生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学习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即中小学教师将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内化为自己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的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自身信息素养综合发展的基础上,中小学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高效、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与交流,并对学生产生信息时代法律、道德等规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这是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高的最高境界。
中小学教师利用博客写教学日记、收集教学资料、写读书笔记,可以将其作为电子备课本,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心得、教案设计、研究成果、课件等通过博客上传发表,从而不断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把博客作为自己的个人网站,作为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平台,可以作为教学活动中交流与协作的工具、远程教育平台、与学生交流的平台,也可以作为课程信息的发布管理工具、教学评价的工具、虚拟教研平台等。中小学教师自觉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掌握先进教学手段,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优秀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带动了专题研究的不断增多和不断深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加强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已成为多数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
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要规划、设计好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的信息化技术模块。有专门的教育考试机构负责达标检测,教师每年可以有多次机会参与检测每一个模块,像考驾照的形式严格把关,确保质量。这种学习过程灵活多样、考试过程严格、宽进严出的自考模式值得提倡。作为中小学教师,都要通过国家级统一考试标准的过关检测,学校对通过国家级信息技术考核的中小学教师给予奖励。中小学教师学习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参加培训班、听讲座、网络学习、同事互助、学校助学、个人自学等。
三、教育教学工作信息化的实际运用,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发展方向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实现网络化。建立分层管理体系,既要加强对多媒体设备的管理维护,又要促使中小学教师通过强制使用养成自觉使用多媒体的习惯。中小学教师最大限度地运用信息技术于学校管理及教学中,就能深化教育改革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应对中小学教师管理和使用多媒体的情况及时进行总结评价,总结得失,形成经验,指导以后的管理使用。每学期结束后,要按学科对本学期使用的多媒体素材进行归类,形成两个资源库:课件素材资源库和教学设计素材资源库。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县域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在为各学校提供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鼓励中小学教师进行校园网建设,选择和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建立了大型教学资源库,每位教师可以上传下载素材、课件等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互联网的建设和应用,使学校和家庭、社会的距离变小,学校建立了自己的主页,部分家庭已接通互联网,使得进入Internet网络的学生或家长,无论身居何处,都可以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与学校的联系更为方便、密切,使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交流成为零距离,从而更快、更好地做好中小学教师的评价工作。
学校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评价时,往往依据考试成绩。学校建立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应以过程取向的评价为主,强调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全部情况纳入评价的范围,强调评价者与具体评价情况的交互作用,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不论是否与预定目标相符合,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总之,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应注意保护教师在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积极性,对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有益尝试和创新的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激励。
建立县、校、科的QQ或UC群。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等即时交流方式进行协作学习、知识共享,实现自我反思、共同进步提高。通过不断学习促成教师个人信息技术的内化,实现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并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和探索,最终达到教师个人信息技术水平提高的目标。当然,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社会要给予支持,领导要给予重视,教师在思想上要接受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做到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各种能力,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郑金洲.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5[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唐京伟,万迪欣.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10):8-13.
[3]熊才平,吴瑞华.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J].教育研究,2007,(3):83-85.
(实习编辑: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