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婚俗变迁研究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k2007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考察了勐宋村哈尼族传统婚俗的变迁,哈尼族传统婚俗带有本民族独特的风格和特色,且是在漫长的文化时空中积累和创造的。随着社会发展,各民族间交流日益加深,传统婚俗也随之发生变化。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受到经济、文化的影响,从哈尼族婚俗变迁过程也可以反映出来。
  关键词:哈尼族;传统文化的变迁;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6-0035-02
  1 勐宋村概况
  “勐宋”称谓由傣语转译而来,原意为高山平坝中的大部落或部落联盟。位于中缅边境,南与缅甸第四特区(掸邦)接壤,北与勐龙镇陆拉村相接,西与勐海布朗山相望,东与曼伞村相邻。辖区内有641户2800余人;耕地面积3376亩,其中水田面积2740亩,农作物播种面积6532亩;主要茶园28000亩,其中百年以上古茶树10000亩,橡胶种植1606亩。
  2 哈尼族的传统婚俗
  2.1 婚前
  一般情况,勐宋哈尼族人等到男孩年龄到了十三四岁时,父母就要准备给他筹划婚事。要是没有合适结婚对象,男方家长就会请求媒人帮忙介绍,要是男方家长有看中的女孩,便会直接去找媒人帮忙去说媒。下一步就是提亲,提亲是男方父母和亲戚还有媒人、媒人助手要去女方家,提亲前提是要带上酒,现在条件好一点,可能还会带点烟、水果和零食去见面女方父母,订一个结婚的时间,订结婚时间哈尼阿卡人也是有讲究的,男女双方按照生成八字来订结婚日期。其中一名哥哥举了个例子,他是1985年出生,属牛,按照本民族特有的算法,他出生当天是属猴。到了女方家,女方要恭恭敬敬地请男方做客,男方把带来的酒要先给母亲倒上,因为母亲更大一点,然后大家坐一起吃吃饭聊天。这样子要去三天,隔一天去一次,后面的两天就不需要带烟和酒了,带上点零食,男方的亲戚(舅舅或者叔叔其他等)和朋友都可以去,父母就可以不去,这样是为了加深双方的感情,可以更加熟悉,有利于以后的走动。
  哈尼族人在得到双方父母同意之后,热恋中的男女还须通过一个流程:“踩路”。踩路是指要定一个时间,双方家中老人要共同走过一段路,且在同走的这段路上,不能遇见鳏夫、寡妇,也不可以碰到兔子、鸟、狼等飞禽走兽,如果一切顺利,那么就预示着婚事吉祥如意。相反则预示着婚后会遇到灾难,不能白头到老。因此这桩婚事也不能顺利举行。这就是哈尼人踩路订婚的习俗。男女双方在家里筹备婚礼准备结婚的这段日子里,如果寨子里有人死了,就预示着他们的婚礼不合天意,不能结为夫妻,这桩婚事就算告吹。
  这婚前一波三折的境遇,使得相爱的两个人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所以,在哈尼人的婚姻生活里,夫妻俩总是相敬如宾,和睦相处。
  2.2 娶亲
  娶亲是哈尼族婚礼中最独具魅力的。娶亲这一天,天还没亮,大概5点钟,新郎家要有5、6个朋友先去新娘家帮忙杀猪、烧水等。随后新郎的同龄伙伴和兄弟们要与他一起去新娘家迎亲。新娘家的房子是在院子里用青竹、榛子树和青松枝搭得像房子一样的青棚,门头上要披红挂彩。新娘家要在青棚下摆好桌子,放好糖果、小零食、烟和酒等来招待亲朋好友。新娘家这天还要备好彩礼,彩礼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担大小各不相同的糍粑,且糍粑必须要做得圆圆的,再贴上红纸,预示着圆圆满满。
  献完糍粑后,新娘要在亲朋好友的陪同下,哭着离开娘家,一路哭到新郎家村寨的门口才可以。当娶亲队伍走到新郎村寨门口时,寨里的老人要拿出一床红毯子给新郎新娘披上,这时,送亲的队伍拿出糯米饭,捏成团打新郎新娘。而寨子里的孩子们则会把牛粪、猪食、灶灰拌成的稀泥抹到新娘的脸上或身上,以示对他们的祝福,追着、打着、抹着到男方家。
  进门时,新娘在走楼梯还没有上来的时候,一般是在楼梯倒数第二个台阶上,要用水瓢在鞋面上倒一点水,心脏上倒一点水,头上倒一点水,一定要按照这个顺序,不能违反顺序,因为这个与生死的顺序是相对的。然后新郎的姑姑把新娘领上楼梯来,进入房间后,有一个柱子,这个柱子是很神圣的,家家户户在修房子的时候,都会修一个这种柱子,因为做仪式都需要有柱子。在最大的那根柱子边,新郎的舅舅领着新娘坐下,旁边有一个饭桌,饭桌上放着一个裝糯米饭的筐,糯米饭里面有一个煮熟的鸡蛋,媒人拿着糯米饭的筐,要把鸡蛋剥开,鸡蛋皮要扔到火堂里,然后要用煮饭的勺子敲三下鸡蛋,把鸡蛋和糯米饭搅拌在一起。接着新郎要用双手一起抓起糯米饭,新娘同样用双手接起来,这一瞬间男女双方就意味着结婚了,第二次是新娘装给新郎吃。
  媒人的助手把一只鸡拿下来,拿水瓢把一只鸡放在火塘的上方,先从脚到胸口到翅膀到头,喜事是按照这个顺序来的,不能从头到脚,杀了鸡和稀饭煮在一起,煮熟了以后,放在旁边的饭桌上,一个鸡大腿,一个鸡肝,还有其他部位的三块肉,必须要有新郎新娘两人吃完,吃剩下的骨头,不能被猫狗吃掉,必须丢到火堂里面,同时倒一杯酒、一杯水、一碗饭这些也必须吃掉。其余的鸡腿上面的部位,有远亲的话要敬给他们,如果没有就给年长地吃。仪式完了后,新郎和新娘就可以去旁边坐下来休息。
  2.3 回门
  结婚第二天,新郎的父亲要准备好糖果、零食、烟和酒以及一只公鸡,还有用芭蕉叶包的带有鸡蛋的糯米饭给新娘,且包好的糯米饭的数量要与新娘家村寨里的户数相等,这样以便娘家人给各户分发,以此表示对血亲祖根的确认和孝敬。八点钟左右新娘要在新郎的父亲以及兄弟姐妹的陪同下,一起回娘家,但是新郎不得跟随,这就叫回门。
  2.4 跳猪尾巴舞
  结婚第二天晚上,新郎新娘的亲戚朋友,村里的邻居都会来参加猪尾巴舞。猪尾巴舞是男扮女装,男人穿上女人的衣服,头扎着小辫,有一个人拿着猪尾巴在前面第一个位置,后边跟着其他人,他们有些人拿着盆和小棍子在敲打盆,在人群中跳着,还有人拿着两个小盆在相互敲打,时不时还有逗逗旁边坐着的人,相互玩玩,跳着就成了一个圈,最后大家在挤在一个圈里,开始切猪尾巴,切猪尾巴的这个人意味着下次就是他要结婚了,切好后在场的所有人都要一起吃。猪尾巴舞跳完后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喝酒、唱歌,开开心心地度过这一晚。   3 哈尼族婚俗的变迁现状
  (1)哈尼族人崇尚自由恋爱,反对家长包办。随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颁布,年轻人的婚姻更加主張独立自主,反对父母包办[1-2]。以前父母对于晚辈的婚姻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年轻人不会去争取婚姻自主的愿望。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好多年轻人的对象,例如MY姐姐和她丈夫就是自由恋爱,谈恋爱两年后结婚,姐夫是1995年,他们两个人之间相差五岁,可以看出来对于年龄相差哈尼族人也没有很大限制的。哈尼人现在崇尚自由恋爱,只要彼此喜欢,父母并不会多加干涉。因此可以看出,在如今哈尼族人婚姻中,自主型、恋爱型婚姻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2)婚礼仪式更加简化,且趋向汉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初期,在较短的时期内,哈尼族依旧会延续传统的结婚仪式。但是随着历史的演变、社会的发展和以及汉文化的逐渐深入,哈尼族人的一些传统习俗已慢慢被汉文化逐步取代。在21世纪以来,哈尼族婚礼几乎和汉族差异不大,而且更多的是模仿较时尚的结婚礼俗[3]。
  (3)通婚范围逐步扩大。在过去,由于勐宋村地处山区,2009年村村通道路修建以前,道路崎岖不平、交通不发达,再加上受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影响,通婚范围很小。传统的通婚范围大致以村委会所在地大寨为中心,以村内不同的寨子联姻为主,通婚范围维持在8公里以内,4公里以内为绝大多数,在这当中又以相邻两个寨子间的通婚为主。在2009年以后,随着哈尼族生活地区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与其他民族的交往日益增多,最重要的是勐宋茶叶价格上升,村民与外界接触交往日益增长,通婚的地域范围也在不断扩大[4]。
  4 结语
  婚姻作为民族间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是研究民族习俗最鲜明的材料之一,而婚俗的变迁往往又因受政治、经济、习俗、信仰等因素影响,会不断产生新问题,“不同民族文化的婚姻习俗相互融合,不同特例对当地婚俗进行重新编排,从繁琐的婚姻程序变为简单化,在传统中继承,在继承中有发展,在发展中有创新。”总之,在社会文化转型不断加剧和国家政策法规不断调整当代社会,各民族间的传统文化将会不断地受到冲击并不断发生锐变。当然,其间根植于勐宋的哈尼族传统婚俗也不例外。因此,文章对勐宋村落婚俗变迁研究,不仅对我们认识哈尼族传统婚俗变迁具有指导性和参考性价值,而且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兴军.鄂西南土家族传统婚俗变迁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25-30 142.
  [2]赵情学.鄂西南舍米湖土家族传统婚姻仪式当代变迁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09.
  [3]罗晓明,马静.从“礼物”解读清水江流域苗族婚俗变迁:以三穗县L村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5):97-105.
  [4]张芷瑜,胡俊慧.浅析满族婚俗文化的变迁[J].参花(上),2020(3):70.
  (责编:王锦)
  作者简介:王晨茜(1995—),女,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
其他文献
摘要:托妮·莫里森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其无论是在创作题材上还是写作风格上都向大众展现了她敢于创新的性格品质。在1977年出版的《所罗门之歌》中,“奶娃”这一形象的运用是莫里森唯一一次选用男性作为故事的主角,并且通过男性视角进行叙述。通过对小说《所罗门之歌》中二元对立的解构和对传统叙事模式以及《圣经》中既定意义的颠覆,莫里森在揭示白人统治下黑人命运走向的同时,也向世人展
1995年中秋次日,从太平洋彼岸传来姐姐离开人世的消息。那几天,我的脑中一片空白,时常呆坐半天,什么也想不出来。再读《童言无忌》中的“弟弟”,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汩汩而下,“很美”的我,已经年老;“没志气”的我,庸碌大半生,仍是一个凡夫。  这么多年以来,我和姐姐一样,也是一个人孤单地过着。但我心里并不觉得孤独,因为知道姐姐还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和我同存于世。尤其读到她的文章,我就更觉得亲。姐姐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对推动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重要作用。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和个案研究法围绕大创项目开展实践调查、对比分析评价其实施效果,此外结合实地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桂林理工大学参与大创项目的英语专业本科生就立项方向、实施过程和项目心得等要素進行调查,并对项目负责人进行访谈。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为
摘要: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愈加频繁,英美影视作品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因此字幕翻译开始在翻译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与国外相比,国内字幕翻译研究严重滞后,翻译质量有時难以保证。本文在交际翻译理论框架下,通过分析美剧《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的字幕翻译提出应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交际翻译理论;字幕翻译;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句话恐怕得两说。  按理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过在中国这样一个男女比例常常失调的国度,打光棍的男人不少见,嫁不出去的姑娘没几个,更何况是皇帝家的女儿呢!但是皇帝家的女儿,断不能像小户人家的闺女似的草草出嫁,总得千挑万选一个声名显赫的阀阅世家,才貌双全的乘龙佳婿才称心意。但这样一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另外,公主出嫁,排场甚大,假如适逢国步艰难,财政困难,一时筹措不
摘要:安妮·范·艾肯是国际知名的法学家、经济学家和律师,其在国际法、经济学和欧洲法等诸多领域有着卓越贡献。本篇人物评论主要结合其研究成果展示她深度融合制度经济学和法学理论、立足循证实践、在综合学科模式下开展研究的学术思维,同时结合中国法学领域现实情况阐述艾肯教授对中国法学循证研究、立法评估研究、综合学科模式发展和法科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刻意义,以期展现其“志成桥梁”的学者形象。  关键词:安妮·范·艾
摘要:茂名地区信宜客家话是以广东梅县客家方言为代表的客家方言的分支之一。本文将对茂名地区的客家方言分布的地理位置概况作简要介绍,从客家方言中研究探讨客家文化,主要从方言词汇和客家俗语这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再简要概述影响茂名地区客家方言文化演变的因素。从这几点来研究客家方言文化的存在价值,希望客家方言逐渐消失的状况得到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保护客家方言文化。  关键词:信宜客家话;客家方言词汇;客家方言
摘要:《华伦夫人的职业》是萧伯纳第一部被完全译为中文,并搬上中国舞台的戏剧。潘家洵译本中,译者遵循切斯特曼的专业规范,对戏剧对话中不同形容词根据说话者感情色彩分别处理。以期传递出以薇薇为代表的新时代女性的形象,对社会体面道德的批判和讽刺以及唤起读者思考个体在社会道德中的定位这三种功能。  关键词:华伦夫人的职业;形容词翻译;潘家洵译本;感情色彩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作为男人的袁世凯,身材短小,体态臃肿;读书不多,屡试不中,自难风雅。在女性的眼里,既无“高度”又少“风度”,显然魅力不够。倘若以貌取人,袁世凯的确有点色不如人,至少不养女人的眼:个头不到1米60,身躯臃肿,圆头短颈,在一袭晚清特制的军大衣的衬托下,不免示人粗鄙。三女儿袁静雪说:“我父亲生就一副五短身材。我们曾看到过他做直隶总督时的一张照片,从照片可以看出那个时候他已经比较胖了,到了中南海,比以前更
摘要:本文尝试从多模态分析角度出发,运用符号学和视觉语法相关知识对2020年德国《明镜周刊》杂志涉及2020年某公共卫生危机的封面进行分析,从中感知德国政府对公共卫生危机的态度变化并对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政府在逐渐正视其危害的同时,也在“夹带私货”,逐渐将危机政治化,在这其中西方惯有的仇华情绪以及对华偏见和傲慢仍然是阻碍人们认清事实真相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全球性流行病;